【随笔】武侠小说中的通货膨胀
(2008-12-24 09:32:55)
下一个
武侠小说中的通货膨胀
前些时,有些人因为郭靖在请黄蓉吃饭时,出手阔绰而大声叫屈。书中写道:
“店小二心中暗骂郭靖:‘你这傻蛋,这小子把你冤上啦。’一会结帐,共是一十九两七钱四分。郭靖摸出一锭黄金,命店小二到银铺兑了银子付帐。”
其实,跟古龙笔下的人物比起来,郭靖做冤大头还不算亏了。古龙小说的背景,不像金庸小说那么确凿。不过大抵上可以推断是类似于明朝而不是清朝的模式。我们先来看看楚留香《血海飘香》中的一段对话:
“那程三弯下腰去,道:‘小人怎敢随意进来,只是……’
他眯着眼睛一笑,悄声道:‘昨天晚上有位豪客,一晚上就在小翠那里花了三万,小人一听说他手也就发痒,所以就替少爷带来了。’
冷秋魂道:‘哦!是什么人?’
程三道:‘姓张,叫张啸林。’”
再看《陆小凤传奇》中的一段话:
“陆小风淡淡道:‘所以这木屋里每一片木头,都可以算是无价之宝,你们就算真的拿四万两金子来赔,也末必够的。’
他笑了笑,接着道:‘幸好这位老先生连一文钱都不会要你们赔,因为四、五万两金子,在他看来,跟一文钱也差不了多少。’
小女孩悄悄的伸出舌头来舔了舔嘴唇,吃惊的看着这神秘的老人。”
我翻阅过张岱的《夜航船》,他对明朝的财政收入有一段详细的数据:
“明两直隶十三省
北直隶八府,十七州,一百一十六县,赋六十万一千。北京在顺天。南直隶十四府,十七州,九十六县,赋五百九十九五万千。南京在应天。河南八府,十州, 九十六县,赋二百四十一万四千。省城在开封。陕西八府,二十二州,九十五县,赋一百九十二万九千。省城在西安。山东六府,十五州,八十九县,赋二百八十五万一千。省城在济南。湖广十五府,十六州,一百零七县,赋二百十六万七千。省城在武昌。浙江十一府,一州,七十五县,赋二百五十一万。省城在杭州。江西十 三府,一州,七十七县,赋二百五十二万八千。省城在南昌。福建八府,五十七县,赋一百一十万一千。省城在福州。山西五府,二十州,七十八县,赋二百二十七 万四千。省城在太原。四川八府,二十州,一百零七县,赋一百二十万六千。省城在成都。广东十府,八州,七十五县,赋一百一万七千。省城在广州。广西十一 府,四十七州,五十三县,赋四十三万一千。省城在桂林。云南十四府,四十一州,三十县,赋一十四万。省城在云南。贵州八府,六州,六县,赋四万七千。省城在贵阳。”
我拿出计算器敲打了一下:
60.1+599+241.4+192.9+285.1+216.7+251+252.8+110.1+227.4+120.6+101.7+43.1+14+4.7=1137.1+830.6+492.8+18.7=2479.2
也就是说,明朝政府一年的税赋总收入,约是两千四百八十万石粮食。如果换算成银子该是多少呢?根据《明史.志第五十七. 食货五》 :
“户部定:钞一锭,折米一石;金一两,十石;银一两,二石。”
另外我根据话本小说《八段锦.赌妻子》中的一段话来推测:故事发生在明成化年间(1447年—1487年),狼心狗肺的杨二郎要赶他亲妹子出门,他算了一笔账:
“一个人单吃饭也须一日一升,一年也要三石六斗米,还有柴菜在外,一年极少也要六、七两银子,叫我哪里赚来?”
结合官方和民间的数据,可以估算出,当时的一石米,约相当于七钱到一两银子左右。也就是说,明朝每年的财政收入,应该是一千八百万两左右。
以此看来,这个牛逼哄哄的张啸林,一晚上在一个B子身上所花的钱,就相当于整个贵州省一年的财政收入了。啊哈。而那个神秘的老人霍老头,四、五万两金子在他眼里都一文不值。四、五万两金子约相当于二十万到四十两万银子,这比广西一年的财政收入还要多,OMG,说富比陶朱,也不过分了。
要是一个国家都由这些来历不明的江湖人物来这么折腾,那么当时的通货膨胀状况,就可想而知了。
再来看看吃的。何良俊被誉为明代仅次于解缙,王世贞,胡应麟的最博学多闻的学者。他在他的《四有斋从说》(这书我搁在老家多年不动,前年回去一翻,竟成了白蚁的口中餐)卷十二中提到南京各部院衙门摆酒的情况,就跟记流水帐一样:
“大率摆酒一桌,给银二钱,刻薄者止给钱半。”
这要是让时下国内的大小官僚们看了,肯定要笑翻了。还是社会主义好啊,是吧?按照当时风俗情况来看,在有脚家禽中,鹅比鸡鸭要贵重。所以海瑞在任南直隶佥都御史时,曾明文规定,巡抚一类官员出巡,每天的伙食标准是二钱银子,桌上可以有鸡鸭,但是不能有鹅和黄酒。
如此一算,郭靖请黄蓉吃一顿饭,差不多可以把明朝南京留都的六部三六院的所有官员都请到场,饕餮一顿了。
还有就是银票。银票在明朝初期朱元璋时,曾经通用过。后来到了宣德之后,差不多因为信用的缘故,已经不再使用了。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动不动就掏出一张大面额的银票,理直气壮地往桌子上一拍,搞得人们都怀疑他们是不是从津巴布韦来的了。
秦无衣
12/08 Santa Monica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9008685
Search for author by : 秦无衣. Also will get 我的初恋:男生版
Is it really by you?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9165527
Where I can buy your published books? Prefer Online link.
Thanks
古代的人均GDP峰值無疑是北宋時達到的。
北宋朝稅峰值達到1億6000萬貫。1兩黃金=10兩白銀=10貫,所以,1貫=5克。現在1克黃金=19美元,按黃金折價,現在約值152億美元。
當時的稅率約為1/15,且農民不像現在有多如牛毛的負擔。並且也沒有戶籍制,想做生意就可以進城。商業尤為發達,司馬光曾說:「世風日下,販夫走卒接著絲襪」
由於其他賦稅不多,那麼GDP差不多是152*15=2280億美元。當時北宋的人口差不多一億,因此也可以有2280美元的人均GDP。其實,換算美元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因為黃金的開採量有了極大的增長,所以,應該比2280美元高得多!
北宋中後期的一般年份也可達8000-9000萬貫文,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財政收入也高達10000萬貫文。這是一個甚麼樣的概念呢?我們將北宋與其他朝代來進行比較。
首先與明朝來比較,明隆慶5年(1571)國家歲入白銀250萬兩。張居正改革之後的萬曆28年(1600),歲入400萬兩(雖然張居正死後人亡政息,但相對在財政上的改革被破壞得較少,而且此時距張去世僅十幾年,估計這個數目比張居正當國時期的歲入也少不到哪裏去)。明末天下大亂,在後金和農民起義的兩面夾擊下,明政府先後增加了遼餉,剿餉和練餉的徵收,即著名的「三餉加派」,結果弄得民怨沸騰,烽煙四起。那麼這種為時人評為「飲鴆止渴」的做法為國家帶來了多少收入呢?大概每年1000萬兩左右。也就是說此時明朝一年的財政總收入大約是1500萬兩白銀左右。如果我們認為銀錢的一般兌換率為1兩白銀=1 貫銅錢的話,那麼此時明朝的財政收入僅僅是北宋的不到 1/10,南宋的不到1/6,儘管這已經是南宋滅亡的300多年之後,儘管明朝的國土要遠遠大於宋朝。
清朝的財政狀況比明朝要好一些,國家初定的順治7年(1650)歲入1485萬兩。咸豐年間(1850前後),歲入約為3000-4000萬兩。數量仍然遠遠小於600年前的宋朝,而此時中國的人口已經超過3億,估計為宋朝人口的2-3倍以上。直到清朝末年,國家歲入才達到了宋朝的水平。(由於兌換率折色率等方面原因,可能會對宋朝的歲入有所高估,但即使如此,宋朝的歲入遠遠大於其他任何一個封建王朝依然是一個無疑的事實)
那麼那龐大的財政收入究竟是從哪裏來的呢?看一下下面一組數字就知道了。熙寧10年(1077)北宋稅賦總收入共7070萬貫,其中農業的兩稅2162萬貫,占30%,工商稅4911萬貫(這個數字究竟有多大,我們可以比較一下,明朝著名的財迷皇帝明神宗(萬曆)以「礦稅」的名目,用殺雞取卵的方式壓搾工商業者,8年間總共搜刮到了200萬兩白銀,不足宋朝的一個零頭),占 70%。這個數字說明,構成國家財政收入主體的,已經不再是農業,而是工商業了,農業社會已經在開始向工業社會悄悄邁進了。宋朝獲得龐大的財政收入並不是靠加重對農民的剝削,而是國民經濟飛速發展,工商業極度繁榮,生產力水平提高的結果。作為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對大量小自耕農直接徵收農業稅一向是國家統治的基礎,像宋朝這樣的情況實在是絕無僅有,直到清朝末年,工商業收入才再一次超過了農業稅。
宋朝的第二,第三產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達到了空前的高度。在「水滸傳」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禁軍的中級軍官就可以拿出1000貫錢去買一把刀(林沖買刀),而在「三言二拍」或者「聊齋誌異」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百金」在當時就已經是一戶中人之產了。在中學課本裡我們曾經讀到一位北宋大臣抱怨世風奢靡時說:現在的農夫走卒居然也穿上了絲製的鞋子。難怪有的西方學者說當時一位歐洲君主的生活水平還比不上東京汴梁一個看城門的士兵。當來自當時西方最繁華的城市威尼斯的商人馬可波羅來到僅僅是吸收了很少一點宋人文明的元朝大都城時,竟然感到眼花繚亂,宛如身處人間天堂。(對馬可波羅的存在以及他是否來過中國還有爭議,但是世人所公認的是「馬可波羅遊記」描寫的確實是當時歐洲商人接觸到中國文明之後的見聞感受)
如果說那些描述還不夠具體的話,我們還可以看一下下面這些事實:
宋朝時世界上第一次出現了紙幣和銀行信用。
宋朝時四大發明的三項被發明或是開始得到廣泛使用。其中,活字印刷術是宋代發明,雕版印刷術在宋代始大量應用(已知最早的印刷品是中晚唐的「金剛經」卷子);火藥和火器在宋代開始大規模使用(第一次在戰爭中使用火藥的記載是在晚唐);指南針在宋代開始大量裝備遠洋船舶。
宋朝第一次出現了工匠傳統和哲學傳統合流的跡象(「夢溪筆談」),在西方,這是近代科學大發展的先聲。
宋朝擁有人類歷史上最龐大的帆船艦隊和商船隊,頻繁遠航至阿拉伯,東非,印度,東南亞和東亞的日本與朝鮮。
宋朝十萬戶以上的城市由唐代的十餘個增加到40個,汴京和臨安繼長安,洛陽和南京之後成為世界上第4,第5個超過百萬人口的城市。
宋朝「汴都數百萬戶,盡仰石炭,無一家燃薪者」
宋神宗時全國年鑄幣506萬貫,而唐朝極盛的玄宗朝年鑄幣32萬貫。
北宋慶歷年間(1041-1048),每年商稅收入達1975萬貫,宋朝商稅甚輕,住稅3%,行稅2%,如以平均2.5%計,則一年納稅商品額即達80000萬貫,平均每人8貫以上。
南宋紹興末年(1162),僅廣州,泉州,兩浙三個市舶司關稅收入即達200萬貫,宋朝僅對進口商品徵收7%-10%的關稅,也就是說每年僅從上面三個市舶司進口的納稅貨物即達2000-3000萬貫,這樣估計南宋人均進出口額當在1貫以上,甚至可能達到2貫或更多。
-- or 从福清买来的.
maybe is 三万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