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诺贝尔奖第一次让我有了些感想

(2010-10-08 21:04:24) 下一个

2010-10-08 | 诺贝尔奖第一次让我有了些感想

诺贝尔奖在不少中国网民心里好像不是发给科学家的,而是发给国家民族的进步奖。一到发奖的日子就感慨万分,什么时候轮到咱们呢?然后就骂中国教育体制,回家照样逼孩子上奥校读新概念。

咱当家的呢,对诺贝尔奖的态度是一国两制嘀。自然科学家要大大套近乎,一个劲儿请人回来挂名办学或挂名养老。人家美籍华人,一天没在大陆或港台受过教育,请来接受采访,不问问人家的工作事业,非问人家会不会说中文。得到否定的回答后,就问人家是不是后悔小时候没去上中文学校。把华人两字强调的山响,血统论死灰复燃了吧。社会科学的奖可就不一样了。自打炸药奖颁给了个喇嘛和流放文人,可就成了咱当家的心头恨了。我曾经问过一个英国同事对诺贝尔和平奖的看法,他说他才不当回事呢,那个奖能发给阿拉法特,有什么公信度呢。呵呵,我出国前,对阿拉法特得奖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后来出国了,才慢慢知道这个被咱当家的当民族英雄宣传的人出道时的所作所为。如今恐怖主义烧到自家后院了,是不是能对以色列的苦主们有一点心有戚戚焉呢?我对诺贝尔和平奖的态度现在跟那个英国同事一样,倒不是因为那个喇嘛,而是因为去年奥巴马得了奖。一个政治人物做了什么,大多是出于民族国家利益,不是为了世界大同。有不同褒贬是显而易见的。奥巴马去年刚入主白宫,行李还没打开,让人骂和让人捧的事儿啥还没做呢,咋也得了奖呢?因为他是第一个黑人美国总统?那评选委员会犯了和咱当家人和媒体一样的血统论的错误。还是因为对比着刚下台的布什,实在显着奥巴马太聪明了?那朱镕基也应该得奖啊!

今年的奖也一个一个颁出来了。很有趣的是那个物理奖。以往物理奖得主的工作我听都听不懂,也没咋上心。今年的得奖工作是碳单原子层的制作。网上有不少对此的争议,一个原因是有三个实验室几乎同时发表了类似的成果,认为他们应该分享此奖,可获奖的只有其中一个实验室的教授和他的学生两人。这三个实验室的制作方法据说是不同的。得奖的制作方法很有意思,就是把办公室用的普通透明胶带贴在石墨上,然后撕下来,胶带上粘下一层很薄的碳。然后用另一张胶带再贴在粘下的这层碳上,撕下后就让碳层更薄了。反复如上,即可得到单原子层碳了。其他实验室知道这样就得到了他们朝思暮想得到的结果,一定对自己复杂昂贵的高科技方法哭笑不得。

这让我想起了我初中时上的一堂生物实验课。内容是分离叶绿素。大纲上的方法是,切碎叶片,石英砂研磨,过滤汁液,用毛细管沾了在滤纸上画细线,最后用有机溶剂层析。我们忙活了一堂课,也不见得每组都成功,多数失败的原因是毛细管画的线太粗了,层析带还是重合,并没有完全分离。最后,老师让在后面观摩教学的美国中学老师说两句。我那时英文水平一定嘛也听不懂。他叽里呱啦的一通白活,从表情上猜一定是先肯定我们的技术和努力,然后就开始提建议了。人家从裤兜里掏出一枚硬币,有把一片新鲜叶子放在滤纸上用硬币的边儿一刻,就出了让我们忙了半个小时有余的那条绿绿的细线。我们老师当时可能和哪些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的科学家们一样哭笑不得。

再有一个可比性的的例子是个网上的笑话,题目是《博士有个屁用》。上海一个日化厂进口了一条香皂生产线,发现装盒的机器不是每个盒儿都装了香皂,所以有空盒进入市场,消费者投诉不断。厂长于是雇了交大的博士毕业生攻关。此博士花了半年时间,烧了几十万弄出个红外线激光探测仪,外配一个自动化机器手拣除空盒。另一个乡镇小厂进口了同样一批设备,自然有同样的问题。小老板扇了民工儿一耳刮子,骂道:“限你他妈三天解决问题,不然给我滚蛋!”当夜,问题解决了。小民工儿把宿舍里的电风扇拿到装盒的流水线边上,使个劲儿得吹,空盒就下了线。

我把这个笑话告诉老公时,我俩一对儿博士笑得有点儿惨然。这次我告诉他今年得诺贝尔物理奖的那个学生毕业了才四年,和他同岁时,怎么形容他的表情尼。。。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