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也说说费德勒和纳达尔

(2010-09-24 21:01:48) 下一个
今年网球的三个大满贯已过,纳达尔又重回鼎盛状态,费德勒则一路下滑,看似有
些英雄迟暮了。一个球手接近三十岁已是运动老年,令人感慨,也给人一种不协调,
因为二十八九岁左右,通常正是一个人的正真人生的开始阶段。

二十至三十岁之间,人的体能、协调性、恢复能力等等都处于最佳状态,正是当打
之年。但是在这个阶段,人的心智普遍尚未成熟,所以球手又都需要有教练来指导。
一个好球手如果心智过人,其成绩必定高人一头。我想费纳就属此类。举一例,04年温网决赛,费3比1战胜罗迪克(那时的罗迪克比现在牛多了)。前两盘1比1。第3盘罗破发成功,以4比2领先。之后下雨暂停。雨息再战,费调整策略,加强发球以对抗
罗迪克富于进攻与冒险的接发球抢攻,同时更多地上网截击。尽管比赛始终很强烈,
但是赛后评论都认为,雨后费的战术改变是比赛的转折。那年费22岁。如此临场应
变,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机敏。再看今年温网,费第一轮起死回生,有人说他的一
些关键球打得很神奇;纳达尔决赛战胜伯蒂奇,伯叹息自己在关键球处理上不及纳
达尔。我相信比赛打到生死攸关处,没有人不抖的,这时就看各人的心智了。费纳
就是那种更聪明的人。

费德勒如今二十八九岁“高龄”,确是他面临的问题。但以此就断言他开始打不动
了,又言之不实。其实细究他在今年的表现,不难看出其超强实力犹在。

回望半年前的澳网,费的表现令人惊叹。决赛中,他的单反与莫雷对攻不落下风,
脚步移动也堪称迅捷。如此好的状态已让人看到他的全盛期身影,故而澳网之后,
人们谈论的是他能否在今年实现“金满贯”。哪知仅仅数月之后,来到法网温网,
却是江河日下了。何以这样?半年之间尚不至于因衰老而致此吧。当然另有原因。
费的单反力弱是个老问题,但是看看法网温网,不仅他的反手无力,他的正手力量
也远逊以往。全面的“力量不足”是其状态不在的关键所在。这直接导致相持能力
下降,主动权也拱手让出。以前费有一句话:“比赛在掌控之中。”但在法网温网,
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他的被动与挣扎。

强劲有力的击球可以制约对手,这是不争之理。球手回击来球时需要腰背力量、腕
臂力量尽力而为,以压制对手。来球力道越大,回球力道也需越大才能保证回球的
质量。我们看到,费反手攻球时远不止一两次把球打飞,其原因就是单反的力量较
弱,有时压不住球。回球打加力或变线,更需要力量的控制。在法网温网,费的击
球多原路返回,不敢加力(力量不足何谈加力),不敢变线(没有力量保证更逞论变线
),这自然给对手以更加从容的击球条件。你弱一分,对手就强一分,优劣立判。即
便对阵低排名球手,费在技术上虽胜出一筹,打起来也吃力得很,原因还是力量不
足。费是明白人,他在温网第二轮艰难取胜之后谈论对手:(大意是)对他这样的球
手,你如果有足够的力量就不怕他。显然承认自己的力量不足够,因此打得很艰苦。
在法网,费完败于索德林也是一例。那场球索德林打起来顺风顺水,几乎是想怎么
打就能怎么打,全拜费回球势弱所赐。再看决赛纳达尔对索德林,纳击球力道强劲,
索就不顺手了。

费在澳网之后的糟糕表现,让我想到他的身体可能出了状况。首先想到的是08年他
的那个病,什么什么细胞增生,好像这种病很难痊愈。贝克尔在温网前两轮过后,
也认为费的身体可能有伤病。在温网八强战,费败于伯蒂奇之后,费明确说出他的
背和腿有伤。伯讥讽此说乃为失败找借口,但我认为费说的是实情。费有背伤不是
第一次听说,背伤造成击球不能使全力,正可以解释为何力量不足的问题。至于腿
伤,观察费在球场上善乏可陈的移动即知一二。就以费与伯蒂奇那场比赛为例。我
看这场比赛直播是从第三盘开始,有几个球,费是可以跑去接住的,并不困难,但
是他明显没有跑动的意愿,如此轻易失分让我忍不住自问:这已是八强大战,他还
要保存体力吗?我甚至觉得这有点开玩笑。原以为是他患病影响整个状态,但事后
审之,费说有腿伤,应该更为具体和贴切吧。

费以前极少受伤病影响,仗着不坏金身,他大把大把掠金,如今上了岁数,也到
“还”的时候了。应该说费的伤病才是他现在最严峻的问题。没有伤病,费德勒还
是强大的费德勒。今年他带着“高龄”去澳网,照样打出令人惊叹的网球,我们当
然可以期待他还会让我们惊叹,其先决条件就是没有伤病束缚他的手脚。当愿吧。
我想起桑普拉斯说过一年得一个大满贯就不错。费可以此话安慰自己。毕竟费要面
对渐渐走下坡的状况,这句话在目前对他还是比较现实和实用的。

费是技术型球手,他是从来不以力量取胜的。赛场上,他不追求力量,而是更多地
谋求“技术性击倒”对手。他的技术优势非常突出:技术全面,而且非常难得的是
各项技术都处顶尖水准。在我看来,费技术上最具特色之处有二:一是正手快速,
二是反手多变。网坛对费的正手有许多赞誉,不赘言。对其正手的速度却少有人提
到(或者是我孤陋)。费的正手击球总是比别人快,这可能是他的正手成名立万的关
键所在。不是力量很大,而是“快”,就快那么一点点,却足以影响对手的移动和
节奏。看费打球,似乎不使全力,幅度不大,身形不走样,故而姿态优雅。而个中
暗含的杀技就是超凡脱俗的“快”。没有这个快字,他的优雅也就是个“蜡枪头”,
中看不中用的。好像在09年温网,有一个球手(名子忘了,也许是德国人)说过费的
这一特点。他们是在四分之一决赛或是半决赛交过手,赛后这个球手在众多感言中,
提到费的击球非常快。

费的反手,如今谁都知道是他的弱项。弱就弱在单反的力量上,除此之外,单反的
优点很多。费的单反削球,精确多变,可以轻削近网突袭,也可以稳健防守,可以
破坏对手节奏,也可以消解对手攻势。他显露的各种妙用,不乏其例,不是一言两
语所能尽道。早在03年,他首夺温网冠军时,有两项技术为人称赞,一是削球,一
是发球上网。他的削球始终是如影随行的绝技之一。论削球能力,当世应该无人出
其右。单反也能让球手的腕力得以充分施展,通过腕力的大小、手腕角度的变化,
打出多变的球路。举一例,费在反手位受对手压制时,单反运用腕力轻打斜线,借
力打力,动作小速度快,球过网即下坠落地。 如此场面,费(尤其是在他的全盛期
)向我们展现的不少,真是观之惊愕,思之神妙。如果没有单反,何来此等神妙呢。
相较双反的单调,费的单反展现的是难得的丰富。费的优雅也有许许多多由其单反
所造就。双反以力量为上,单反玩的是技术。单反的力量是少了些,但是它的刚柔
并济、轻巧多变之处正显示出力量之外的“艺术”和“智慧”来。如果网球场上一
味斗力,该是多么乏味。我想,如果有一天费退出赛场,那时我留念的首先就该是
他的单反吧。看当今网坛,单反球手少之又少,单反且又能打出如费那样各种高超
变化的,还有谁?一旦费退役,男子网坛将是青空一色,再不见彩虹了。

如果费是双反球手,他会更强大吗?他能取得如今的成绩吗?我想,单反给费带来
的利远远大于弊,因此我的回答是不。

纳达尔在今年展现了两个明显变化,一是发球,一是在温网他打出了一些平直球。
有人说他在进步,他变得更强大,当然可以这么说。但在我看来则有另外的解释。
我更愿意称之为目的明确的调整:高质量的发球可以一击得分,平直球在较硬场地
上效率更高,二者都可以减少跑动,保护纳达尔已受伤的膝盖。比如平直球,纳以
前不是没打过,他的上旋一向并不单纯,进攻时他会减少上旋,尽力前压,在温网
有些攻球只是更平更直而已。再说发球,纳要想改进发球,几年前就可以做,但是
他没有,原因就是当时他的膝盖尚未显示出其脆弱。他只要撒开来奔跑,他就有超
强的相持能力,相持中他可以寻机反守为攻,因此发球较弱并无大碍。09年他的膝
伤爆发后,情形已然大变,尽可能减少跑动,即是上上之选,因而一些因应调整也
就是必然的了。

说纳达尔,总是要从他的“奔跑“说开去。自出道以来,纳给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
一面就是他的奔跑。奔跑,奔跑,五年间跑出一个生龙活虎的传奇来。纳的奔跑并
不简单,甚至可以说奔跑只是一个表面。仅仅有奔跑,哪能成就这么一段传奇呢。
不妨比较一下另一个擅跑的人:法国球手孟菲斯。孟常常在被动中凭借着奔跑接起
一个又一个来球,但是他的回球大多勉强过网而已,谈不上质量,他的奔跑所带来
的唯一希望,似乎就是等待对手的低级失误。纳不是这样,纳的回球每每是高质量
的。在困难的处境中,他说不定就打出一个惊世骇俗的致胜球来,完成那种“不可
能的任务”。回想一下,纳从底线的一边跑向另一边,去截击对手的一记强攻。奔
跑的身影与白色的小球齐飞,是球场上再清晰不过的熟悉画面。然而,我们所看不
到的一面则是,面对飞逝的小球,纳需要紧握球拍,在很困难的极限位置,捕捉到
一个能打出反击的球位,瞬间球拍要恰到好处地形成一个理想的击球角度,同时最
大限度地调整臂力和腕力,以压制住球的劲力并同样强劲地控制住回球的落点。此
时,奔跑已是显得苍白的表面了,那超凡的球感,卓越的腕臂协调能力,精准的空
间判断,才是浓烈的精髓所在。提起纳达尔,总能让我想到诸如此类的奔跑和反击。
它们粗犷而强悍,内里又有着妙到分毫的精细,真的令人玩味不尽。如果单纯推崇
他的奔跑能力,未免太贬低他了。

纳的奔跑另赋予他一个斗士的形象。他彪悍的体魄,永不放弃的奔跑,配上逆境中
灵光一现的奇袭,更有逼人的气势,为赛场注入一股青春咆啸般的活力。伟大的球
手都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在精神层面也然。纳的激情扬越就是如此。如果我
们回味球场上激情激荡的一刻,或是斗志喷涌的瞬间,那首先映入脑记的应该是纳
的身影。做为一个明显的对比,费德勒展现的是内敛的沉稳,不动声色,既简单又
复杂,也许就是所谓的胸有千壑自然平。

笔走至此,我忍不住说几句题外话,那就是女子网球的精神堕落。当今女子球场内
毫无顾忌的撕咬嚎叫声无处不闻,让人仿佛置身于斗兽场。此恶风由捷克塞莱斯兴
起,美国威廉姆斯姐妹继承,东欧群“娃”发扬光大,真不知何时是个头。反观男
球手,都是孔武有力的男儿,本来更可能露出虎狼之状,但是他们都很收敛,不以
粗野示人,呈现高贵和文明本色。说他们“高贵”决不是溢美,因为大家知道大声
高叫可以激发竞技能量,但男球手不肖此等旁门左道,堂堂正正打球,自重自珍,
这自然源于一种精神上的高贵。

纳有很大的力量,尤其他的腕力和臂力。拿纳达尔同费德勒比较,费是纯技术型的,
纳则是大开大合偏重于力量。纳的力量常常被他的上旋球所遮掩。上旋球的提拉动
作分解了不少前冲的力量,球的线路也有较高的弧度而影响球速。如果纳不打上旋
球,我相信他能打出很暴力的网球。最近听说他业余练拳击,这多少能让我们一窥
他的超常腕臂力量是怎么炼成的了。想想对着沉重沙袋练出的腕臂,其力道浑厚延
绵岂是等闲。纳的反手,双手握拍,力量爆满。他在反手位打变线,犀利而精准,
往往一击必中。打变线球需要很强的力量控制,通常球手打变线都很谨慎,而由纳
达尔使出来却似游刃有余,这是因为他的力量“罩”得住。纳的接发球能力数一数
二,反手位接发球抢攻是其利器,其间须有绝佳的球感,同时也不可缺少腕臂的充
沛暴发力。记得费德勒对阵纳达尔时,费通常都是很小心地避开纳的反手,这是知
其强悍而不得不避其锋芒。再看他的正手上旋球,有时球拍、手臂展开几乎与身体
在一个平面上,以这种姿式,要迎面顶住来球的力量,并向上提拉又打出反击,腕
臂需要有何等的力量方可为之?我想起好莱坞动画人物“大力水手”,那家伙正派
刚猛又机灵谐趣,且也有一副有力的臂膀。他吃了菠菜之后就会拥有超强能量,变
得力大无比。“超强能量”也正是纳在赛场上展现的特质。我们说他力量足,斗志
旺,奔跑快,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他拥有旺盛的能量。

费德勒和纳达尔,二人都是人中龙凤。他们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取得的成就,都可
谓登峰造极。在二人之中我更欣赏费德勒。首先因为费的成就更高(至少从目前来看
是这样),他已获得16次世界大赛的冠军。其次是因为费是玩技术的。说到底网球是
一门技艺,技术上越出色,越让我佩服。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