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严教授

每个人都是一滴水,从各自的角度折射出大千世界。 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个人资料
美国严教授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滇西行 (全文)

(2012-07-05 17:49:45) 下一个

 

滇西行

 

一、前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乃人生两大快事。已经五年没有回中国了,在网上看着那边热热嚷嚷的国家在一片争吵声中日新月异,稳步向前,于是动了心,今年的旅游定在中国,想好脏好累好快活一下。是领略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呢,还是博览那壮丽的山川大河?这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选择问题。我们夫妇从事科学工作,做事喜欢理性分析。我们定的长期旅游计划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先难后易。乘现在还年富力强,应该玩一些难度高的地方,于是决定先看山河的瑰丽。中国地大物博,广袤无垠,我们将目标锁定在了云南。在中国看山川,不去云南去哪里?其它地区还冷着呢,心里的偏见认为云南这季节应该较暖和,春花烂漫。还有从小就听说了许多关于云南的美丽传说,加上那些歌曲影视,五颜六色,丰富多彩,让人对云南有一种向往和遐想。地理上云贵高原和川藏高原在这里结合交替,几大地质板块互相碰撞,进行力量的较量,鬼斧神工,那里的自然奇观一定美不胜收。

     于是眼睛开始集中在了云南的版图上,慢慢又在昆明和丽江之间梭来梭去,如果都玩,时间有点紧,不现实。上网攻略,看驴友们是如何说的。花了好多晚上,那一篇篇图文并茂的网上游记精彩纷呈,如临其境,让人的脑筋清晰起来。在驴友们的笔下,在那一幅幅如幻如梦的图片里,纳西古镇丽江,藏区的香格里拉,摩梭人家的泸沽湖,仿佛天上人间般地让人已是欲罢不能了,要是今生不去,恐怕死不瞑目。

     根据驴友们的建议,旅行团我们是不跟的,得自己玩。于是定下从重庆直飞丽江住下,然后在当地跟团分别去普达措和泸沽湖。和其它景点相比,这两条线路有种梦幻般的吸引力。深圳的妻妹听说我们要去丽江,热情有加,大包大揽,帮我们订旅馆,订机票,订旅行团。她去过几次丽江,轻车熟驾,统统搞定。后来发现,到了丽江订跟团票比在网上提前预定要便宜许多。丽江的旅行社多如牛毛,拉几个人就是一个团,根本不愁没位置,此是后话。总之一切顺顺当当,于是有了后来的一路上遍览无限风光和对人生的感悟,衍生出许多有趣的故事来。

 

 

二、重庆

 

四月十日

     和太太乘飞机飞往纽约JFK机场转乘东航的国际航班,开始了向往已久的旅程。到了JFK机场,却被东航通知由于机械故障,飞往中国的飞机晚点六个小时,有这么晚点的吗。作为弥补,东航每人发了20美元的餐劵。

     拿到餐劵,两人来到二楼Food Court,找了一张空桌坐下,一面用餐,一面看着下面安检处熙熙攘攘的人群,一个个排着队费事地脱衣脱鞋解皮带,提着裤子穿过安检门后又穿衣穿鞋系皮带,大家不厌其烦地重复着,按部就班,井然有序。九一一事件已经过去十来年了,它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造成了深远影响。我脑子里又出现了两座像烟囱一样冒烟的世贸大楼,在烈火中坍塌,尘灰冲天。十年后,当我匆匆路过时,这座我曾经生活了十年的大都市却展现给了我一个似曾相识的面貌,一切还像那东河(East River)的水,繁忙而平静,前浪推后浪,时代并不会因为某一个事件而停止前进。本拉登已不复存在,大家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

     “给你看看这个。”妻递过手机,小液晶屏幕上显示着一条新华社新闻,薄熙来被罢免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委员的职位,他的妻子薄谷开来和管家遭到逮捕。消息有点让人震惊,却又在情理之中。我们下一站的目的地就是重庆。本来想看看唱红打黑下的准文革重庆,不料陡添变数。思绪刚刚从九一一那边收回来,这边又来了一个意想不到。世事如棋局局新。一出戏完了,另一出戏又开演了,重来没有间歇过。我两眼望着机场宽大的玻璃墙外面的停机坪发呆,飞机在跑道上频起频落,思绪在黄昏的云彩里忽聚忽散。

     晚十点钟上了飞机,往昔的同胞们嚷嚷着,换回些许往日记忆。不像美国的空姐大多半老徐娘,东航的空姐年轻貌美,个头高挑,漂亮白净。望着她们来来往往于过道之中,举止得体,网络上那百里挑一竞聘空姐的火爆画面自然而然地浮现了出来,中国人多,是一个属于年轻人的世界。

     侄女让我带几本英文小说书给她,其中有一本是John Grisham写的《The Testament》。正好路途遥远,于是翻开了厚厚的新书,打开飞机上的顶灯,在众人的鼾声中,从第一章读起。

 

四月十二日

      由于中美时差,损失了半天,飞机在中国时间凌晨三点多到了上海浦东机场,每人发了400 RMB作为补偿。一位去哈尔滨戴眼镜的秀气女士说,联合航空耽误了36小时才补100刀。取出行李乘大巴前往丽豪国际酒店,一路夜雾朦朦,远近的路灯和霓虹灯在夜雾里靡靡地闪着,大地还在沉睡。不过有些卖早点的餐馆里已经有人在工作了,白衣白帽白蒸汽,忙碌的身影让人有一种敬佩。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入住的酒店一般,但清洁整齐,免费入住和周到的服务,让人觉得中国慢慢走上了正轨,让捉襟见肘的美国航空业有点相形见拙。办好了手续,上电梯时一对老年夫妇用行李挡着,保证自己先上的权力,电梯打开后,里面的人没法出来,他们又不肯相让,场面有点尴尬。待里面的人好不容易挤出来后。他们又赶快将缺口堵上,在确定了自己的行李都上去后,才让我们上。本来我想帮帮他们拿行李,他们那一心为己的贪恋心态让人没法下手。等他们妥了,我和太太才上了电梯。我们在同一层楼下电梯,住隔壁。太太用电磁卡在门上晃了晃开门,我们将行李一件件拖进房里去。那两口子不懂如何开门,用上海话争着,看见我们快关上房门了,赶快过来求我们帮忙。要搁年轻时,我们可能会不理睬他们。在美国多年谦让惯了,凡事与人为善,太太过去接过电磁卡在门上一晃,门就开了。进了房间后,太太心里还是有点不太高兴那老两口子。看见我笑咪咪的样子,太太明白:“是不是又免费得了一个好题材?”我喜欢写东西,没事观察琢磨,因为有种旁观者的心态,很糟糕的事情在我这里也不怎么糟糕了。这样不好啊,太太有时警告我说,让我不要太超然。

     中国确实进步不少,那只是外表,要想成为文明礼仪之邦,路途还遥远。希望华丽的外表下,能有一副美好的躯体,文雅的谈吐,高尚的情操,谦谦礼让的君子风采。上下五千年的孔孟之道,其实这些本来已经深深置于中华名族的精髓。经过文革,那破除掉的“四旧”中华文风不知何日才能从新回到我们日常生活中来。文革过去四十年了,我猜想这对老夫妇当时正是红卫兵的年龄。可见青年时代打下的烙印是很难改变的。

     我们改点的飞机早晨八点多起飞,留给我们的时间并不多。赶快洗了一个澡,打了一会眯,5:50AM起床,拖着行李箱下楼用免费早餐。刚喝完稀饭,包子还含在嘴里,司机就嚷嚷着上车。重回浦东机场,和五年前相比,又新开了许多候机大楼,四周的树木也长高了许多。明亮高大的候机大厅里铮亮光滑的地面倒映着俊男美女,皮鞋高跟鞋嘀都脆响着,一片杂乱乐章。偶尔有一队航班的空姐排队走过巧笑盼兮,倩丽的风景和琳琅的店铺交相辉映,赏心悦目,这是在世界其他机场看不到的绝妙景观,一种美好的享受。

 

     到了重庆江北机场,雨雾迷蒙。我的一个几年前回了国的学生39岁刚提上正教授,本来说到机场来接我们,无赖飞机晚点,又没有手机联络,只好打的去岳父家。好在机场出租车众多,一字排开。重庆的出租车都是明亮的黄色,车窗外湿润,典型的山城雾都。沿途盯看着外面,想努力从中扑捉这个政治风暴中心的一点蛛丝马迹。什么也没有。有的是高楼,宽敞的高速公路,如流的车辆,打着雨伞的人行道,一丝不乱。只有司机在我们耳边说:昨天几万人为了万盛区和綦江县合并的事聚众闹事,是薄熙来留下来的后遗症,派去了大批军警,死了两个人。

     下了车结算,车费58元,不贵。岳父母早就等不及了,望女心切,下楼等候已经良久。到了家,窗外的渝州宾馆内车辆来往,尾灯闪亮。岳父说,重庆市又在开重要会议了。岳父指着不远处一栋树木掩映下的平房说,前几天就是在那里宣布薄熙来下台的。重庆市的重要会议一般都在渝州宾馆召开,小雨中平房依稀,看不太真切,昭示着迷雾重重的重庆和它的政局一样不可捉摸。

 

【七绝】重庆感怀(平起首句押韵,五微韵)

 

红歌潮起赤旗飞,貂续毛公梦渐微。公子熙来轻拭泪,蚍蜉国里尽朝晖。

 

 

三、丽江-大研古镇

 

四月十三日

      休整了一个晚上,今天去丽江。一路上出租司机为薄熙来评功摆好,说薄熙来刚到重庆上任,遇上出租司机为了医保罢工,薄熙来说出租司机也是劳动者,于是解决了医保问题。后来听说领头闹事的那位因为经济问题被抓了起来,判了死刑,不知这位仁兄死了明不明白其中的个由,枪打出头鸟。不过在重庆坐了几次出租车,司机们好像都是薄熙来的铁杆,为薄熙来评功摆好,一面开车,一面挥舞着拳头,口星吐沫四溅。

      在机场等机时,有一爿水墨书店,文雅安静,音碟如水。里面卖一种新发明的低碳毛笔字帖,用清水写,字迹了然,干后纸面空白如初,可从新书写。特别是那漂亮的临摹字帖,心中喜爱,和太太嘀嘀咕咕,服务员上来极力推荐。想了想,我们决定从丽江回来以后再买,暂做缓兵之计。

      下午1:20分上了飞机。继续读《The Testament》,Nate为了寻找遗产的唯一继承人到了巴西。

 

     飞机一直在厚厚的云海上空飞行,下面大概在下雨。快到丽江时,天气有点放晴,地面时隐时现,山坡满是红土地,树木却不高,稀稀落落,心中有点疑惑,这种土地应该很肥沃,树木不至于这么矮小,在以后的行程中,我慢慢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远处不大的丽江候机楼在阳光下习习闪光,秀气无比,藏蓝色的房顶让人眼睛一亮,很有民族风格特色。这第一印象好像很好吔。

     出了机场,给客栈打了一个电话,他们派人来接,大概需要半个小时。站着等的时候,身旁一群一群当地人上前问要不要车去丽江,听说有人接,都散去。这里的人有点矮小,皮肤偏黑干瘦,绝对没有都市里惯有的肥胖和典典大肚。机场边还有一溜出租汽车,鲜亮的绿色,静静地等候在那里。旅店派了一辆小面包车,司机说着夹生的普通话,不时用我们听不懂的当地话打手机。这大概就是纳西人,我心里想。

     柏油路弯弯曲曲地向前伸展,好像是新修的,让人称奇的是路旁的路灯全都是太阳能,每个灯柱子顶端都有一小块太阳能吸光板,一根一根的灯柱从眼前闪过,无穷无尽,心中暗暗惊讶,中国不赖呀,跑到美国前面去了。远远近近的灰瓦房村落沿途散开,那些破瘪的房屋和懒散的牛羊却显出了贫穷和原始。现代和原始在眼前交替出现,我不由得想,如果一定要做一个选择,应该保留哪一个呢?随着现代文明的开始,原始文明就会慢慢消失,就像我们不知秦汉时代的模样一样,这大概就是历史前进的步伐。

     车开了大约二十分钟到了丽江大研古城。一个纳西小伙子蹬着一辆小三轮等在那里,见我们到了,接下我们的行李放在三轮车上踅进了古巷,弯弯曲曲,遮遮掩掩,石径小路,深巷人家。来到一个去处,一块竖匾上书有“真美客栈”,就是我们的目的地了。因为我们要住五天,所以包机场接送。结实的纳西小伙子拿着我们的行李进到里面,木屋环绕,庭院绿幽碧草相拥,中间摆放着一套沙发,一对年轻人坐在一个可以摇晃的沙发上在一片绿色中慢慢荡悠,消闲自在。

     “您好。”一个小个子女人笑吟吟地迎出来。她将我们引进屋里,“请坐,这里有水果。”然后吩咐柜台里面:“请给这两位新到的客人来碗绿豆汤。”

     我们放下背包,将身子扔进宽大舒适的堂前沙发里面,看见眼前的水果盘里堆得小山似的黄梨红苹果和橘红的橙子。

     “免费的,请用。”小个子女人不失时机地对我们说。“我姓洪,是这里的经理。有什么需要,请跟我说。”她递上自己的名片。这时绿豆汤也上来了。我们一面吃着水果,一面喝着绿豆汤,打量着古朴古香的纳西房屋结构,民居格调很适意。

     看我们休息得差不多了,一个服务员将我们领到二楼的一个房间,行李也有人送上来,电视开着,沙发前的矮桌上也放着水果。简单地收拾了一下,两人一身休闲装,急不可耐地出门上街。洪经理又迎了出来问我们想去哪里,然后将我们领到七一街,说这是一条主街,向前走,就可以到四方街。

     “不要迷路唷,记住,我们巷子前有一棵小树。”洪经理的热情和细心让我印象深刻。

 

     七一街其实很窄,熙熙攘攘的人群将小街挤得水泄不通,两边的店铺里人进人出。我们一路摩肩擦踵,慢慢随着人流移动,各地的语言方音缭绕于耳,回荡于蓝天白云之下,青砖瓦房之间。南腔北调蛮语洋文混在一起即嘈杂又和谐,人类的各种文明交汇于此,置身其中,五味杂陈,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享受。

     到了四方街,这个在驴友们的文章里反复出现的地方是一个宽一点的场地。人多自不必说,那传说中的酒吧一条街出现在眼前。街旁不远处有一个标牌,斜坡向上,指向“万古楼”。我们拾级而上,这里海拔有点高,初来乍到,不免有点气喘不适应。来到狮子山观景台,要买门票。进去后有个宽阔的平台,凭栏眺望,大研古镇尽收眼底。眼前一片青砖瓦顶,雕梁画栋,艳阳下有一种边陲的静谧安详。远处积雪盖顶的玉龙雪山静卧在那里默默俯视着古镇,它们相伴相依共度春秋,看着让人恍如隔世,蓬莱仙境。有词为证:

 

【行香子】  狮子山观丽江古城有感

峰入云霄,万古楼高1。起春风,紫雾香飘。青砖瓦舍,夕照金销。更花儿艳,燕儿绕,心儿遥。

似梦虚游,一路逍遥。天边云,彩锦罗绡。碧波池浅2,却似琼肴。饮一时醒,一时醉,一时豪。

 

1指丽江万古楼。

2指丽江拉市海,湖水浅而清澈。

 

     丽江位于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的结合部,属地震频发区。因为地处偏颇,一直默默无闻。眼前的大研古镇在南宋时期就初具规模,已有八、九百年的历史。据百度记载:丽江战国时属秦国蜀郡,汉属越郡,三国属云南郡,南朝为遂段县,大约在此时纳西族先民迁于此。唐时曾为姚州都督府地,后为吐蕃,南诏地,称桑川,属剑川节度。宋为大理善巨郡地,开始建城,忽必烈南征大理,以革囊渡金沙江后在此驻兵操练,至元十三年改为丽江路,丽江之名始于此,以依傍于丽江(金沙江古名) 湾而得名。自明朝时,丽江古城称“大研厢”,因其居丽江坝中心,四面青山环绕,一片碧野之间绿水萦回,形似一块碧玉大砚,故而得名。清为丽江府。雍正元年(1723),改土设流,结束木氏土司元代以来的世袭统治。乾隆三十五年(1770),置丽江县。1961年成立了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属丽江地区。

     尽管离丽江不远的大理天下皆知,丽江却如同一个盖着头巾的闺秀深藏于滇西北,羞见于人。不过这一切都在一九九六年发生了剧变。一场七点二级的大地震将丽江古镇房屋震塌,满目疮痍。因为丽江位于震中,灾情严重,全国媒体都来这里报道实况。通过电视直播,丽江那让人心颤的美丽迅即传遍天下,揭开头巾突然露出了天姿国色,让人心动不已。于是人们蜂拥而至,许多人眷恋其美,留下不走,将倒塌的纳西古屋改修成温馨客栈,接待不远万里的游客。才十几年的时间,这里已经面目全非,房屋翻修,商业味十足,淳朴的纳西文化被钱锈涤荡,如同良家少女被迫上街叫卖。只有站在这狮子山上,远远看去,因屋顶的遮盖才不至于让其下的商业龃气将心境烦扰,至少从外表上得以继续欣赏古镇那秀丽的容貌和甜美。我们站在石栏杆前,默默无语地沉浸在这天姿国色里。

     风有点大,太太头痛,估计是时差和高山反映再加劳累。我让她坐在一张藤椅上观景休息,一个人拾级而上,攀登万古楼。因为天色渐暗,走得有点急,上到山门前胸中剧痛,呼吸堵塞,我也有了高原反应。于是望楼兴叹,拍了几张照片,绕楼一圈,沿阶下山。

     两人下山时,有了一点闲心窥探两旁的房屋。沿街的小客栈里,那一扇扇半遮半掩的门洞不经意地露出来许多小庭风光,巧秀无比,各有千秋,颇耐人寻味。一路欣赏下来,不知不觉就到了酒吧一条街,顿时热闹无比。曲水垂柳旁一个个纳西古屋式样的酒吧紧挨着,沿廊下挂满了红灯笼和妖艳的花朵。酒吧里面五光十色,激光镭射,烟雾缭绕。震耳欲聋的乐声从里面直冲出来填充着狭小的街面,将耳朵塞得满满的。舞台上一队队纳西装束的青年男女载歌载舞,卖劲歌唱。酒吧里每张桌子上放着一扎啤酒,等着顾客光顾。门口纳西穿着的少女们笑脸相迎,向游客们高声喊进。一路走去,网络上见识过的“一米阳光”、“千里走单骑”、“桃花岛”酒吧沿街一字排开,争奇斗艳。只不过那感觉怪怪的,喧闹的酒吧和这古朴的民居小镇很不协调,外地的商人们用心良苦地利用丽江之美为自己赚钱,将上海滩搬来了。穿行在这怪味的石板小道上,刚才在狮子山上的感觉荡然无存。

     我们拐进了另一条小巷,安静了许多。行不多远,有一个“玖柒餐厅”门前流水哗哗,水里红白鲤鱼摆尾漫游,隔岸柳枝垂翠轻摇,红灯笼高挂,显得颇为雅静。两人相视而笑,颇为中意,于是相携踏上木板搭起的小桥到了水的那边,在藤椅桌旁坐了下来。我们素来注意饮食,不吃大荤大油,点了向往已久的过桥米线和山珍菌王汤,都是网上驴友们推荐的。正在等待,一个吉他歌手来到我们面前,笑容可掬地请我们点一首歌,问他多少钱一首,回说三十元。虽说有点贵,值此良辰美景,不妨欣赏一曲。我让他拿来歌单,去国三十余载,两眼一抹黑,没有一首歌认识。踟蹰半饷,歌手看出了我的心事,笑说我给你们俩唱一首《最浪漫的事》吧。他拨动了一下琴弦唱了起来。

 

背靠着背坐在地毯上
听听音乐聊聊愿望
我希望你越来越温柔
你希望我放你在心上
我说要送你个浪漫的梦想
谢谢你带我找到天堂
哪怕用一辈子才能完成
只要你讲我就记住不忘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
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直到我们老得哪儿也去不了
我还依然把你当成手心里的宝

 

    歌声在黄昏的空中飘荡,在我们头顶上旋绕。我一瞥眼,看见了对面太太眼里闪着晶莹的泪光。那泪光深深地触动了我。两人自从大学时代起风风雨雨走过了三十来年不算坎坷却也不平坦的路,含辛茹苦,荣辱与共,遍尝人生,将孩子们抚养成人。这些年我一直把她当成小妹妹呵护着,哄她、帮她、气她、逗她,疼她,相濡以沫。我也从她那里吸取力量,忍耐和温柔。两人积极进取,互勉互励,没有虚度光阴,有了今日的成就。可是岁月不饶人,我们都会慢慢变老。在逝去的岁月里,我们依然红颜知己,恩爱如初。她心中一定知道,我会携着她遍访三山五岳,五湖四海,将恩爱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到了我们哪儿也去不了的那一天,我会永远把她当成手心里的宝,讲那最浪漫的事。当然我常常开玩笑说一般是男的先得老年痴呆,到那时我就躺在床上你给我一遍一遍念我写的文章,唤回我的记忆。结果她就拳脚相加说不干不干你不许这样对待我。这是她第一次听到这首歌,触景生情,大概想起了我的那些玩笑话。我答应她,回到美国后,一定从网上翻出这首歌,让她慢慢听,携手到老。

     过桥米线和山珍菌王汤来了,果然好吃。在这千里之外的地方,在这云南边陲,在这纳西古镇上,在这月明星稀红灯高照的夜晚,我们和许许多多平凡的游人一起享受着天伦之乐。吃完了我们迤逦而去,一路店铺林立,灯火辉煌,柳叶拂面。来到玉河广场大水车旁,这里地面宽阔,星汉当空,人声鼎沸,一大群青年男女在广场正中围了一个大圈跳纳西舞。正所谓:

 

【七律】(首句押韵,平声二萧)

 

星月交辉度玉宵,大风车伴舞歌潮。纳西风韵曲觞水,南国乡音石板桥。大店门前红盏耀,小窗扉外绿枝飘。相邀明月共寰宇,携手娇妻款步摇。

 

      正当我们围着人群看舞蹈时,我一回头看见有两个黑瘦的人贴身向太太靠拢。我将她向我身边一拉,护了起来。那两个人知道我注意到了,马上闪开,装着看舞蹈。大庭广众之下,出门在外,小心为妙。

      回到客栈不久,一个叫巴桑的导游给我们打来电话,说明天到南大门集合去香格里拉。

 

 

四、香格里拉

 

四月十四日

      第二天我们早起,到了前台一问,客栈要到七点才提供早餐。于是两人来到客栈的顶楼平台观望微熹中的大研古镇。此时万籁俱寂,和眼睛平行的瓦房灰顶和天空混为一色,晨风拂面,丝丝凉意彻骨。远处的玉龙雪山云纱遮面,沉睡未醒,几颗寒星疲倦地眨着惺忪的眼睛。我们不声不响地享受着太阳升起前的宁静,开始懂得为什么许多人抛弃了大都市的繁华喧嚣来到这里隐居。这里有能让你心静安详的乐土和小夜曲。

      早餐设在我们住的地方几步路之遥的分店。我们又要了米线,大概昨晚没吃够。我被雕花木窗外小庭内的红绿叶吸引住,它们在淡淡的晨雾中娇艳欲滴,意态朦胧,似睡非醒。这里的饮料随便拿,我们用完早餐后一人拿了一瓶水上了路。沿着空巷子向南门走去,街面上的铺子店面都关了门,只有我们和几个早行人的脚步声在空巷回响,全无昨夜里的喧嚣,显出了古镇应有的原始风貌。初霞的彩光从屋檐瓴角渐渐透出,然后将红色的门板窗棂抹了一层金色。太阳慢慢升起,斜斜的房影投在石板地上像薄纱一样半遮半掩着沉睡中的大研古镇。

     来到南门,许多旅游客车停在路边。根据昨天导游提供的号码(10466),很快就找到了我们的车。导游巴桑是一个留长发的藏族汉子,透着一股彪悍,瘦,但强壮精干,黑红的脸庞有点山骨嶙峋,眼睛放亮。等人都到齐了,我们的车就出了丽江城,向高原驰去。同车一共有21位团友,都是散客,大多是年轻人。开车不久,巴桑就滔滔不绝讲了起来,声音沙哑宏亮,带有一种旷野味。我非常惊奇他的汉语水平之好,看来中央政府几十年的汉化教育没有白浪费。他用流利的普通话告诉我们从丽江到香格里拉有189公里,现在4月是冬季尾声,景色平淡,直言我们来得不是时候。到香格里拉,要么五月底六月初来,那时山花烂漫,要么十月份来,那时层林尽染,五彩缤纷。我将头偏向车窗外望去,却看见劲峭雪峰耸立在一片荒凉坚实的山体上,别是一番粗旷的原野阳刚风味。如果这时四周五颜六色,岂不有点像醉卧温柔之乡的武士侠客,英雄气短么。可见这高原的风光四季各有千秋,不可一概而论,不必哀叹时不我与。

     巴桑说既然到了藏区,就向大家介绍一些藏区文化。他说藏族是多夫多妻制,所以不存在乱搞男女关系的道德问题,你们汉人的二奶问题,小三问题在藏区都不是问题。孩子出生后都无姓,因为不知跟谁姓,一般由活佛起名字。巴桑是个很普通的藏族名字。藏族男的称呼为扎西,女的称呼为卓玛。在后来的旅途中,他看见我们中男的就喊扎西,看见女的就喊卓玛。听在耳里蛮舒服的。听了他的介绍,我有点明白了歌手才旦卓玛的来由。没人的时候,我就喊太太的名字加卓玛,她喊我的名字加扎西,年轻时的劲头又来了,打打闹闹。巴桑又告诉我们,在丽江的纳西族喊男的叫胖金哥,女的叫胖金妹。大理的白族喊男的叫阿篷哥,女的叫金花。以至于后来一回到丽江,我就喊太太胖金妹,她一撅嘴不高兴,马上报复喊我胖金哥,完了忍不住扑哧一笑。巴桑的家乡在迪庆中甸县,2005年为了旅游的需要改为香格里拉县,就是我们今天要去的地方。那个地方最先出现在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1933年写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里,乃世外桃源。巴桑介绍说当地人很少读到初中,小学毕业就在家放牛羊。一般每家都有一个人出家当喇嘛,那是一件很光荣的事。巴桑比较幸运,读了中学,2007年当了导游。

     他说藏房都是纯木头做的,呈梯形,一般都有三层。第一层养猪牛,第二层住人,第三层放五谷杂粮。家境的好坏就看房间正面五根柱子的粗细,越粗说明家里越殷实。房顶上一般都会插一面白幡,如果插黄幡,说明家里有人做喇嘛;插三面金幡,乃大户人家,有人做大官;插红幡,家里有党员。于是我们沿途注意,果然有插黄旗红幡的,但是没有看见插金幡的。原来党员在这里和喇嘛一样,也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这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大家饶有兴味地听着巴桑介绍。他又说青藏高原高寒,只能生长三种食物,青稞、土豆、油菜。这是藏民们的主要素食。

     车子在弯曲的山坡上颠颠簸簸,阳光潇潇洒洒,有点热,我脱了一件外衣,继续听巴桑神侃。一头长发的巴桑谈兴正浓,腰里别了一把藏刀,平添一分不怒自威。他说外界对藏人有许多误解,认为藏人野蛮。他曾经带过一个团,有两个西安来的女生一上车就坐在后排不吱声,休息时也不下车。后来他了解到,原来丽江客栈的老板娘告诉她们,每个藏人有三个杀人指标,所以她们一看见巴桑是留长头发的藏人,就吓坏了。他说藏民之所以留长头发,是因为骑在马上潇洒,腰里别刀,方便吃肉,看了不必害怕。巴桑说其实藏人虔诚信佛,不会杀人。他说藏民一生中一定要去朝拜两个地方,一是梅里雪山,二是布达拉宫。到了那里,藏民们三步一叩,五步一拜,顺时针围绕着山转一圈,口中诵经。像这样绕梅里雪山一周需要大约半个月。他说藏民最看不起偷东西的人,那是下等人,全村要是有这么一个人,都会感到耻辱,抬不起头来,所以惩罚极重,终身服役不说,轻则剁掉手脚,犯罪严重的还会抽筋扒皮。于是我想起了电影《农奴》里的一些镜头。巴桑虽然没有挑明,他那话里的含意已经很明确。

     接下来,巴桑说藏族有五大葬礼:塔葬为最高,只有达赖、班禅及大活佛才能享受,接下来为天葬、水葬、火葬,最低等为土葬,适用于强盗、杀人犯和传染病病人。藏族村庄都有一个活佛,由全村人供养。人死后,活佛念经三天,决定葬法。因为天葬和水葬的原因,藏民们不吃天上飞的和水里游的。藏教有六个轮回:三善道为天、人、阿修罗,三恶道为畜生、饿鬼、地狱,许多唐卡上都有记载。巴桑颇懂名人效应,他讲了一个李连杰的故事。原来李连杰也信藏传佛教,做法事请了天珠(佛教饰品)挂在脖子上。东南亚海啸大地震前,他在海滩上怎么也找不到天珠,于是回到旅馆去找,结果在洗澡间发现了,这时正好海啸来了,海滩上的人一扫而光,他却幸免。从此他更加虔心向佛,因为他觉得这是自己信佛的结果,佛主保佑指引天珠领着他逃过了一劫。

     看见大家兴致勃勃地听讲,巴桑要教大家几句藏语:亚雄 - 好;扎西德勒 - 谢谢。然后领着大家一起高声喊:亚雄亚雄亚亚雄,车顶都快掀翻了。其实他这是为后来的活动做铺垫,我们不知道罢了。他又向我们讲了窗外的青稞架和挂满经幡的玛尼堆。

     巴桑一路凯凯而谈,不知不觉到了金沙江,车在路边停好,已经有许多其它旅游车停在了那里,挤满了人群。路边修建了一座高高的水泥瞭望塔。登塔远望时,经过每一层都有货摊密密麻麻排着,只能从中弯弯曲曲穿行,都是当地土特产,摊主叫卖拉人,不胜其烦。好不容易穿过,快到顶了,又有人守住要收五元RMB的观光费,不上不下的,只好掏钱,这是中国特色的旅游一部分,见怪不怪了。

     来到塔顶,时值枯水季节,艳阳高照,河床挺腹露底。极目远望,细细的江水从大山里流出来,要是红军晚个七八十年长征到这里,就少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蒋介石的追兵也可以轻易过河将红军赶尽杀绝。我们那个年代长大的人,对金沙江的印像是从“金沙水拍云崖暖”而来。可是现在,那些革命理想高于天和反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敌对双方都已经作古了,连这金沙江保不住那天都可能断流,只有青山依旧在。我们都只在这地球上作短暂的停留,然后化作一阵烟飞散,望着眼前的一切我作如是想。回身远望,哈巴雪山在左,玉龙雪山在右,云蒸霞蔚,要不是眼前石头上的雕刻提示,很难分清两座山。

     重新坐回车里,情况陡变。巴桑说到了香格里拉,他要保证大家玩好玩痛快。于是他安排了一个自费节目,晚上到藏民家里做客,爽快点,每人交200 RMB,于是开始收钱。司机很配合地将车停在了路边。我喜欢采风,本来就想看看藏民生活,事先已经向旅行社交了定金。有两对新婚夫妇蜜月游,从昆明一路玩过来,大概钱不多了,不愿意参加。巴桑不干了,不去请下车,他强人所难,露出了蛮横的面目。两对年轻人给旅行社打电话投诉,后来旅行社答应帮他们出一部分钱,事情才解决。坐在车前面的另有一拨人,说是攀枝花来的,又黑又瘦又小,言谈举止衣着打扮都是农村人的模样。刚看到这拨男男女女时,我心中十分感慨,中国真是有钱了,旅游不再只是城里人的享受,劳作之余,农村人也可以出游。我很喜欢和不同身份地位的人乘同一辆车子出游,这有助于我对中国的理解和对不同人的观察。等巴桑到他们面前收钱时,算是遇上对手了,他们齐口同声地说已经交过了,叫穷,没钱。巴桑说不补交不开车,于是大家僵持着,巴桑下车去了,撂下我们不管。我下了车,踱到巴桑身旁,对他说这拨人不像有钱的样子,恐怕榨不出油水。巴桑也不隐瞒,说他们有旅行社,主要是想让他们旅行社出钱。好家伙,原来是拿我们做人质。斡旋不成功,我回到车上,这拨人叽叽嚓嚓向我拼命解释,说他们不容易,哪有那么多钱交,再说也没有再交第二遍钱的道理。难道好好的一个旅游就这样完了,我心里有点不爽。车后面的一个成都年轻人告诉我,藏人很团结,在成都经常聚众闹事,蛮不讲理。一下子,巴桑刚才给大家的良好形象毁于一旦。其实我在读驴友们的博客时,已经知道丽江的旅游乱象,良莠不齐,有许多坑人的招数,不想发生在了我们这辆车上,有了一次实地体验。

     过了几十分钟,巴桑和司机回到车上,不知是问题解决了呢,还是不了了之,车子继续前行。巴桑拿起话筒自我解嘲,挺黑的啊。大家都不作声。他说,其实自己很不容易,这趟车从每个人身上赚不了几个钱,只有靠晚会了。他保证晚会一定物有所值,不会让大家失望。不知怎地,我有点同情这巴桑起来,他也不容易,他是一个生活在底层拉下颜面挣钱的藏族导游。

 

     下面一个景点是虎跳峡,巴桑又作了一些介绍。早就知道虎跳峡的奇险,一下车,江风扑面,还没见水,已闻其声。这里金沙江江面狭窄,说老虎可以跳过去一点不假。站在上面下望,头都有点晕眩。江对岸悬崖峭壁上雕了一座石虎,面江而啸。临崖修了栈道通到下面水边,巴桑说有三千多级台阶。大家兴致勃勃汇入人流,分头行动。我和太太没走几步,有个抬轿子的就粘了上来,要我坐轿子下山。我摆摆手,不坐。他说先生您一看就像个当老板的人,吃不了苦,下这么陡的坡有伤贵体。噢,我哈哈大笑,望了一眼太太,她只顾笑,疾步下山。我对抬轿子的说,养尊处优惯了,今天是来锻炼身体的,说完赶快下山追赶太太。刚才被抬轿子的打了一个岔,没有分辨清楚就沿着上山的一条栈道下了山,和上山的人流逆向而行。因为栈道修得十分宽敞,走得很舒服,可以随意观赏沿岸风景。风沿着峡谷劲吹,浑身凉爽,劲头十足,快意淋漓。看见对面的两座大山都打了隧洞,一桥飞架将两个洞衔接了起来,乃一人造奇观。下到山底,激流险滩,一块如龟巨石横卧江心,力挽狂澜,惊心动魄。我凭栏眺望,如雷贯耳的江声将我掩埋屏蔽,望着这万古奔流的江水忍不住发幽思感慨,金沙江啊金沙江,古今多少英雄豪杰都在你身旁沉沙折戟或功成名就,可如今全不见了踪影,那些满腔的豪情壮志如同这一江春水,瞬间即逝。正是:

 

【西江月】金沙江虎跳峡凭吊

 

千里江涛拍岸,万层峡谷吹箫。金沙江卧巨龟礁1,虎跳浪飞长啸。

豪杰志高可叹,英雄气短凭凋。江河不废任咆哮,太息临江垂吊。

 

1虎跳峡江中有一巨石如龟。

 

     留影完毕上山。举目向上望去,山顶在蓝天里,帽子都快掉下来了,心中不免发虚。旁边许多抬轿子的大声吆喝,很吸引人,许多人坐着轿子被抬上了山。看着太太泰然自若,我也重拾信心,再高也得爬上去,岂有坐大轿之理。好在我们平时勤练太极拳,腿关节有点功力,一路上去,气喘一点,还是蛮吃得消的。快到山顶了,却见一个老太太在一个年轻人的陪同下向上走,停停歇歇。有人问那年轻人老人多大,他说是他奶奶,八十九岁了,一定要自己爬完全程,拒绝坐轿子。路人惊讶敬佩不已,我为自己刚才在山下的心中怯弱汗颜,乘她小憩时来到她老人家面前给她照了张相作纪念,留给自己做人生的榜样。完了,我脱下女儿送给我的耶鲁太阳帽,向老人深深鞠了一躬。此乃此次旅行的最大收获,庆幸不已。

     除了这个上虎跳峡,还有一个中虎跳峡。同车的一对夫妇刚去过,难度比这个更大。上了车,我们继续前行。过了金沙江我们就从云贵高原到了青藏高原。在一个地方用中餐时,和同车的年轻人坐在一起,一桌八个菜,饭随便吃,这就是我们的标准餐了。好久没有和年轻人在一起了,大家有说有笑,并无许多拘束。交谈中,方知他们四对都是刚结婚,出来旅游度蜜月,一对来自青岛,一对来自成都,一对来自昆明,另有一对来自贵州。看着他们甜甜蜜蜜的样子,我和太太在纽约结婚时的情景忍不住浮现了出来:在纽约领事馆领了结婚证后,向给我们办理结婚证的工作人员发了喜糖,十月一日国庆节请了在纽约的一帮同学和中国驻纽约领事馆的郭鑫太教育参赞聚了一次餐。我们没有旅游,学习太忙,第二天就各自回实验室做实验了。那时的我们,肩负国家的重任,四化的理想高于天。日月如梭,世事沧桑,现在和这些新婚夫妇们在一起,顿觉自己年轻了许多,焕发第二春,我们权当也来度蜜月,和太太执手相看笑眼,眉心里荡漾的都是青春的气息。

     吃完饭继续前行,沿途雪峰连绵,阳光普照,可是山上的树木很小。巴桑向大家解释,以前这里砍伐严重,木材一车车往外拖,九八年长江发大水后,上面下来指示严禁砍伐,保护生态。于是我又记起了在丽江上空看到的情景,明白了为什么这里树木稀少的原因,完全是人为的。半山坡上出现了一个村庄,四周的坡地和山顶都开成了农田,裸露的土黄地在这冬末季节里了无生气,为了生存,这里的人们向山要粮,伐林种地。巴桑说这是彝族村庄。他介绍道这一带的少数民族的居住是以地理位置高低分布的。纳西族一般住在海拔一到两千米的地方,彝族一般居住在海拔两到三千米的地方,藏族则居住在海拔三千米以上的地方。以后我们到泸沽湖去玩,沿途也看到许多半山坡上的彝族村庄。

 

     继续前行,我们来到了一个唐卡博物馆。在重庆机场时,看见一个唐卡商店光鲜多彩,里面那些精美的唐卡给我留下了初步的印像。进了博物馆,讲解员向我们讲解了唐卡的历史和制作。因为藏民们分散劳作,离寺庙又远,拜佛不方便,于是就将佛主画刻在牛皮上随身携带,称为唐卡,便于祭拜。后来唐卡演变成了一门藏族艺术,也有画在绸布上的,藏传佛经上的故事都可入画,画料为特殊的藏族颜料和金粉。博物馆里密密麻麻挂满了各式唐卡,大小不一,其珍贵的程度随画师的身份地位而不同。

     介绍完了她向我们说有一位佛学老师要给我们讲佛。这位老师六岁就被送到藏佛学院学习,是一位大师,德行很高,能感应人的前世(父母),今生(自己)和来世(子女)。我们来到二楼,掀开门帘进到一间小屋,房间微暗,香薰烟绕。一个三十来岁戴眼镜的藏族和尚正襟危坐在一条教案的后面,白净丰满,身披红黄土色袈裟。大家坐好后,他先问我们中间有多少人信佛,接着用很标准的普通话凯凯而谈,让人信佛向上。然后请大家一一向前,解说前世今生和来世。好像他说得有点准,因为被说的人频频点头称是。他将案上的唐卡发给一些人,为他们驱灾辟邪。轮到我们了,佛师问我们从那里来,当着大家的面,我们不愿说美国,支支吾吾说从重庆来。他说我们的心不静,没有多说什么就顺手给了我们一幅卷轴红绸唐卡。没有得到唐卡的人有点沮丧,认为我们得到唐卡的人很幸运。岂料我们一出门,准备离开,就有博物馆的佛教学员迎上来,笑容可掬地让我们到那边请唐卡,我们不明白。他说这唐卡是要请的,我们大概在美国呆得太久了,木鱼脑袋,不懂何为请。抬头向他指的方向一看,方才明白,那边柜台前先我们出去的一对年轻人正在付钱。我们虽不信佛,将这唐卡退回去似又不妥,于是花了200 RMB买了一幅唐卡。和那年轻夫妇一碰头,他们也花了200 RMB,方知其中奥妙。这与强迫买东西没什么两样了,其它没有请到唐卡的人见此情行,转忧为喜,不觉遗憾。这时我想起了《西游记》里孙悟空到西天取经,如来佛身边的和尚向他要“人事”的故事。

     我记得在给我唐卡时,大师说如果我有兴趣,他有些话想和我单独谈,这时想来,他那双眼睛确实不凡,一定看见了我和其他人的不同,就像虎跳峡那位肩夫一样。我因为喜欢写文章,事事留心,攒积素材,这钱也花了,想看个究竟,于是踅回去要重新见大师。再同年轻的大师面对面时,我们向他坦白是从美国来的,他那眼睛里露出了一丝欣喜。刚才他问有多少人信佛时,我们没有举手,他应该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于是他先奉劝我们要信教,人要有信仰,才能活得愉快。这个我同意。然后他积极鼓动我们捐钱给他们,把美国的财产都捐了,他说香港有人就这么做的。这个我们不能同意,第一我们只是来游玩,暂不信佛,万一信了基督怎么办;第二捐了钱我们拿什么付小孩们的高昂学费。看见我们没什么戏,他挥挥手让我们离去。佛教本圣贤之地,中国大地的敛财之风刮得有点惨烈,佛门都不能清净。

 

     车将我们载到一卖票处,和其他游客一道换乘统一旅游车去噶丹·松赞林寺。它是云南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在整个藏区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我们是旅游团,不用再买票,直接进去。当我们在松赞林寺前下车抬头仰望那高高在上的庞大建筑物时,心中凛然,不由震颤。只见佛屏山前金壁辉煌的宫殿式建筑群在云层下庄严肃穆。特别是那鎏金的屋顶和金柱同棕碣色的藏式墙体混和在一起,高矮错落,层层递进,立体轮廓分明,显得辉煌凝重。因为下方和旁边的藏民房屋凋敝不堪和年久失修,更烘托出了整个建筑群的高贵富丽,唯我独尊。它的外貌和布达拉宫还真有几分相似。据说松赞林寺的布局完全按照布达拉宫修建。松赞林寺是滇、藏、川藏区佛、法僧“三宝”具务的殊胜道场,各地到北朝圣的信徒终年络绎不绝,香火极盛。

     我们沿正中阶梯登顶,台阶并不高,但因为海拔高,呼吸跟不上,大家走几步,停几步,喘几步,你瞪我,我看你,比登虎跳峡的阶梯要艰难多了。好不容易到了顶台,上面有三个大殿。主殿扎仓在装修,关了门。扎仓藏语意为僧院,是僧众学习经典修研教义的地方。左手边释迦牟尼殿开着,里面香客众多。我们绕殿一周,在殿内观音菩萨跟前捐了钱,合手祈祷全家平安。出来后,近旁有个转经筒,许多年轻人拥挤着排队,轮流转筒。来到殿前平台,天地宽广,雪山连绵,有一种旷世奇感:

 

【五律】游松赞林寺 (仄起,四豪韵)

 

恒古江河秀,祥云雪域高。释迦大殿拜,松赞圣经叨。如佛慧睁眼,观音睿揽袍。虔诚心愿了,大众点心膏。

 

     黄昏时分,我们到了香格里拉县城,规模不小,街道整洁笔直。房屋不高,很新颖,都是平顶藏式风格,墙的贴面砖拼成了各种各样的精美藏式图案,赏心悦目。据巴桑说,这是一座新城,以前叫中甸县。他九七年来的时候,这里还只有一条一千来米长的长征主街,当年红军经过这里。我们到了古城区停下,对面小山坡上有座塔楼,旁边矗立着一个巨大的漆金转经筒,暮色晚霞中浑身金光灿灿。巴桑说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转经筒。在松赞林寺里和以后行程里,凡是藏寺里都有转经筒,大小不一,各具千秋。据说转经筒里面有一纸用藏文密密写满的经文,每转一圈,相当于念经一遍。那高高的转经筒实在太吸引人,我和太太决定爬上去看个明白。

     和松赞林寺一样,我们在这高海拔地区费力地爬到了半山坡的转经筒旁,仰头看着这个庞然大物,很是震撼,那上面嵌印的藏文,人物和图腾非常精美。巴桑在车上介绍说,转经筒转一圈保个人平安,转三圈保全家平安,转九圈就到了功德圆满的地步。转的时候一定要转单数,顺时针方向转。我想要是能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转经筒转几圈,远胜于转其它小转经筒好多圈,事半功倍。不过这家伙实在太大,没有一个人能推得动。于是我号召身旁的其他游客们一齐动手,人多力量大。我们二十多人一起,在一二三的呐喊声中,将这个庞然大物慢慢启动。因为在高原地带,不比平地,刚刚转了一圈,大家就精疲力竭,有人想放弃。我母亲病重,要转三圈才能保她平安。于是拼命喊,一二三加油。转了两圈后,看看大家一个个寸步难行,奄奄一息,我又喊两圈不吉利,不能半途而废,一定要三圈。转了半天转了个不吉利,那可不行,于是大家的臀部像被锥子扎了一下,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了。第三圈转完了,大家气喘吁吁,连笑的力气都没有了。不过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后面来的人看得眼馋,想如法炮制,可惜人心涣散,又没个领头的,白让转经筒看笑话。

 

     六时半左右,巴桑带我们去藏民家里做客。这家藏房前面的柱子很粗,根据巴桑的说法,这主人的身份不低了。进了大门,年岁已高的老祖母站在房屋门口为每一位客人献上白色的哈达。待脖子挂好了哈达,我们一一鞠身恭敬地对她说:“扎西德勒”。上楼进了屋,木屋宽大无比,进门一个敞地,四周围了条桌条椅。里面己经坐了其它好几个旅游团的人,热烘烘的,人声鼎沸。我们坐下后,又有一拨旅游团的人进来。里面至少有五拨人马,一共有一百多号。看来不止巴桑一人对游客软硬兼施。难为了这些藏族汉子们,为生活计。

     藏民为我们上了青稞酒,青稞,酥油茶,酸奶酪,鸡肉面,土豆,馒头。然后从里面端出一个木案,上面放了一头刚烤好的耗牛,让大家拍照。然后拿到大家面前,各人掰下耗牛肉放在自己碗里。于是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学那藏人的豪放。巴桑说青稞酒喝了不醉,要痛饮。尽管蘸了白糖,奶酪还是很酸。根据巴桑的指点,先把酥油茶喝了四分之三,然后将炒熟了的青稞面放到里面用手揉,吃在嘴里挺香。一粒粒的青稞像小豆子,很好吃。

     吃喝正酣,这家的一个年轻后生一身鲜艳的藏服拿着话筒爽朗来到空场地中央,插科打诨像电视上的节目主持人,他让大家欣赏藏族歌舞。这家的人很多,要是按巴桑的说法,大概都是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看那姿色,女的长相都很好看,苗条有致,个头高挑,眼睛清亮,脸庞被太阳晒得像擦了一成深红色的胭脂。男的则都像巴桑一样留着长发,清瘦干练。他们顿靴舞袖,边舞边唱,欢快无比。然后一个叫三哥的和大姐的分别出来独唱。大概是托这高原雪山纯净洁美空气和水分的滋润,他们的声音宛如天籁之音从歌喉里吐出,清亮甜润,充满屋宇,其音质音量和电视上的歌唱演员们不相上下,让人惊艳陶醉不已。等到老祖母出场,那歌喉更是让全场的游客们大吃一惊,居然和二十多岁的女孩一样青纯无比,像那雪山上飘过来的一片彩云或流水。许多人听得激动得不行纷纷跑上去献上哈达,老祖母得意地一曲接着一曲,不肯善罢甘休。后来连房子的主人都上来唱了一首歌,他有点上了年纪。每个节目完了后,节目主持人就领着大家大喊“亚雄,亚雄,亚亚雄。”然后“耶,耶,耶耶耶。”而且要跺脚,声音越大越好。

     再后来节目主持人邀请大家一起跳,房子微微震动起来,让人切身体会到载歌载舞是一种什么感觉。我坐在那里想,这一晚上200 RMB真值。想找我们车上那些年轻的夫妇们,他们都不见了,卷进了跳舞的人流里。我在心里祝福他们新婚快乐。让我吃惊的是跳舞最积极的要数那几位看上去很土很不起眼的攀枝花游客,每次跳舞他们男男女女都一拥而上,露齿畅怀,刮目相看。进门老祖母献哈达时藏家为大家都照了相,这时有人经过身边拿出相片来问买不买。我们都没有买,倒是这几位看上去最没钱的人出手很大方,每个人都买,然后看着照片上的自己肆意地笑。其实巴桑鹰一样的眼睛和犬一样的鼻子一定早就探知他们装穷,我相信巴桑见多识广。不知最后巴桑有没有从他们或他们旅行社的身上榨取到钱。看着他们这时尽情消费,我忍不住佩服起他们深藏不露的狐狸般狡猾。我不太懂得中国了,这些贫民们斗小心计,薄熙来们斗大心计,从上到下都游刃有余。几个月前,世界前五的一家医药公司想招募我去当中国地区的Head,被我拒掉了。尽管待遇会比我在美国当教授要高得多,我深知我已经非常不适应那里的环境了,特别是道德观念。走马观花当个看客可以,要是真去,我会很快被周边虎视眈眈的人群吞噬掉,一毛不剩。水至清则无鱼,应当会是我的真实写照。《The Testament》里那些为了钱财的子女们一一浮现在我眼前,和眼前的歌舞盛会叠加在一起,像幻灯片一样互换着。

 

     因为有人抽烟,其间我和太太出到屋外透气。月光下旷野如银,雪峰暗暗闪耀。在这雪域高原,看着夜空里的明月,我们两人头靠头地沉浸在这天姿国色里,不想破坏这清寒中的一派静美。身后窗子里透出橘红的灯光,歌舞声和吆喝声一阵阵传出来,带着温暖的气息将我们围住,然后沿着寒夜的柔光向月亮和雪山飞去。

 

【八声甘州】月夜藏楼有感

 

看月华银泻宇清寒,远山雪光明。更星空闪耀,夜鹰啼叫,灯火温馨。豪放扎西1劲舞,卓玛2籁音清。奶酪青稞酒,一片深情。

聚首并肩眺望,叹人生渺小,踪迹浮萍。憾年华飞逝,世事永无恒。莫悲伤、青丝已去,学藏民,相聚尽欢腾。多情汉3、无需悲切,谈笑今生。

 

1扎西,藏族男子称呼。

2卓玛,藏族女子称呼。

3多情汉,自称。

 

     想得有点多,在外面站久了,身体有点冷。我向太太建议打套太极拳暖暖身体。于是在这青藏高原,在藏家楼前的月光平台上,我们俩一招一式面对雪山打了起来,从二十四式到四十八式,一直到血脉通畅,浑身发热。地上的月影随着我们的拳姿起舞,月宫里的嫦娥一定正羡慕地看着我们。刚打完不久,大家就散了场。

     回到香格里拉县城,街道上阒无一人,霓虹闪耀,藏家风情。我们在一家商务旅店住下,长长的一天活动终于结束了。这家旅店没有热水,硬板床。洗了手脸涮了口,倒头便酣然入睡,高原缺氧我们似乎一点反应也没有,看来是真有点累了。

 

 

五、普达措

 

四月十五日

      第二天我们早起,被拉到一处用早餐。稀饭,馒头,米线和一碟咸菜。大家一桌围住,热乎乎地吃着。就像我们观察他们一样,同车的年轻夫妇们也一定对我们好奇。因为有点熟了,终于有一位年轻人忍不住问我太太属什么的。听了太太的回答,他大吃一惊,说原来您比我母亲年纪还大,可看上去比她年轻多了。是吗,我想太太听了一定很开心。其他夫妇纷纷插嘴,你们这么年轻,是不是因为经常旅游?旅游会让人气质不凡,永葆青春,听了我差点将饭喷了出来。我说托你们的福,只要和你们在一起,就会年轻。其实在我心里,我也就二十几岁,一个人的心态很重要,我也有少年老成的时候,那时同学们喊我小老头。后来他们处处对我俩尊敬,叔叔阿姨地叫着,很受用,又别扭。于是我昨天晚上对中国的一些看法又有了一些改变,谁说现在中国的年轻人不懂礼貌,缺乏道德修养,起码这几对年轻人不是。

      用完了早点我们向普达措进发。在车上,巴桑说这里的海拔有三千多米,缺氧,自从普达措国家公园开放以来,已经有31人因高山反应去世,有一个就死在他的车上,所以大家要备氧气。他说一个人最好备两瓶氧气,质量是国家登山运动员用的。车停在了一处商店门口,进去里面都是氧气瓶,大小和美国杀蟑螂的封闭罐差不多。60 RMB一瓶,我和太太一共买了四瓶。后来的经验告诉我们,其实一瓶足够了,一直到离开丽江,我们还有两瓶原封不动地留在了旅馆里。这大概又是巴桑为家乡做贡献的一个伎俩。这里还有红色大衣租,40 RMB一件。从丽江到香格里拉的温差相差太大,我和太太带了许多件衣服,从短袖子开始,随着高度的增加,我们一件一件将不同的衣服往身上套,此时已经加完了,倒也不冷。

      来到国家公园门前,每人花了10 RMB买了一张“通关文牒”(不是门票,但一定要买),然后乘公园里的绿色环保车进去。环保车很漂亮,宽大明亮。据跟车的讲解员说,普达措是中国的第一个国家公园,学习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的模式。为了保护里面的生态环境,所有的车辆都不许入内。听了心里有点欣慰,中国有些地方终于重视环保了。

     公园景点一共要停三站。第一站是属都湖。一下车到处人头攒动,这还是旅游淡季,要是旺季,人还不知多成了什么样子。因为还是冬季,湖水景色单调,倒是可以看到蓝天白云。其实在美国许多不显眼的地方,都可以看到这么一片安静的湖水。四周不高的山坡上都是矮杜鹃,此时平淡无奇。实在没有什么好描述的。我只有凭自己的想象力,在这里勾画出一幅一个多月后的美景。那时漫山红遍,杜鹃花倒映在碧绿的湖水里,将湖水渲染成粉色,天上的白云在这粉色里行走,一派诗情画意。湖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沿湖边修了一条窄窄的木板栈道。刚才还在想中国终于有环保意识了,却见草地上有一个硕大的热气球,大红色刺眼。上前一问,200 RMB可以升空十分钟。

      栈道3.3公里,终于在快完的时候看见了一些细小的高原紫花,春天探了一个头。栈道的另一头也有一个停车场,排队上了车去第二个景点弥里塘观景台。路上经过一个大草甸,解说员介绍这个草甸4.5公里长,0。5公里宽,要是七八月份来,红花绿草,向地毯一样,非常漂亮。车停了十分钟让大家照相。买“通关文牒”时,附了几张这里的风景照,确实漂亮。观景台地势很高,风劲。极目远望,远处的天宝雪山延绵不断,巍巍壮行。

      又回到绿色环保车里,解说员说第三站碧塔海正在修路,不能进去,只能远望一下。解说员讲了这里的两大奇观,“杜鹃醉鱼”和“熊掌捞鱼”。这里的杜鹃花微毒,春暖花开时落入水中被鱼吃了,鱼中毒就漂浮在水面,所以叫“杜鹃醉鱼”。漂浮的鱼被熊看见了,来到水边用手捞鱼,所以叫“熊掌捞鱼”。这故事听得我垂涎欲滴望眼欲穿,太赋有诗情画意了。我闭上了眼睛,脑海里出现了幻世奇觉:

 

【如梦令】喜闻碧塔海“杜鹃醉鱼”及“熊掌捞鱼”

 波映杜鹃娇绚,鲜艳漫山红遍,花坠竞漂流,微醉肥鱼浮涧,欢宴、欢宴,熊扑水花飞溅。

 

      我们这次的普达措之行来得不是时候,空留许多遗憾,将来还得回来补课,我开始明白为什么许多旅行者在丽江住下来,以观四季景色。出来后找到自己的车子回香格里拉县城。下山车开得有点急,落差有点大,我的后脑勺开始发蒙,有了高原反应。到了县城,在早餐同一家餐馆用餐,又是七菜一汤。席间那对青岛夫妇终于憋不住了,说我们像是从国外回来的,香港或美国,因为我们的气质风度和大陆的人不一样。大家因为要分手了,我们也没什么好隐瞒的了,告诉他们其实我们的孩子和他们都差不多大。当听到我们在美国住了三十年,哇噻,你是我们见到的最老华侨。然后女的告诉我们她妈妈也在美国,拿了绿卡,每半年回来住一次。

     这华侨二字,让我百感交集。三十多年前在武大读书,我们坐在图书馆里自习,常常有海外侨胞到武大参观。因为武大图书馆风格古典,式样独特,很受欢迎。那时国门初开,我们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就是从这些华侨身上开始的。让我印像最深的就是他们身上的香水味,还有那让人说不出来的待人接物态度,谦恭?礼让?涵养?说不上来。一个不提防,自己也摇身一变成了华侨,而且是老华侨。其实这是我第一次听人叫我华侨,蓦然之下浑身有一种鸡皮疙瘩的感觉,因为从来没有意识到过。在美国的多年生活,不知不觉让我们不可避免地留下了一些烙印。留在我们身上的中国化思维,语言,也都停留在三十年前。中国发生了沧桑巨变,人们的道德观念,语言行为,待人接物已经物是人非。两相比较,时间稍微长一点就很容易出现差异,被识别出来。

     回丽江的中途,巴桑还带我们去了一个集市,旁边的一家藏族房顶上飘着一面白幡,一面红幡,另外院子里还挂了一面党旗。

 

     傍晚时分我们到了丽江新城下车,和巴桑及众团友告别。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步行回旅馆,肚子有点饿,中途在一个小店里买了当地特产鲜花饼,10 RMB 三个,两人一人一个半。

     回到真美客栈,不料洪经理为我们换了一套更好的套房,保留原价。听说我们没吃饭,她热情推荐我们到附近一家相熟的餐馆吃三文鱼,而且亲自领我们去,拐了几道弯,在不远的一条背街。鱼78 RMB一斤,选了一条2.9斤的。我们来到楼上落座,我的高原反应还没消,一面品茶,一面养神。经过两天的高原奔波劳累,重新回到这温馨安谧的大研古镇,心情居然有点像回到家的感觉。冥冥夜色中各家各户,各商各号红灯挂在屋檐下,方的圆的在微风中轻轻晃荡,不少写有纳西文,平添了一种神秘,一种玄妙。鱼上来了,原来是一鱼三吃。鱼头做汤,里面放满了蔬菜。鱼皮油炸,香脆可口。鱼身生吃,像日本料理。我们还点了一道生菜。鱼汤下肚,鲜美无比,心里很受用,我的小脑慢慢不痛了。太太平日里喜欢吃日本料理,这时正对胃口,两人将那粉红的滑嫩肉片蘸了芥末一块块往嘴里夹。树叶飒飒风动,繁星频频闪耀。不知不觉中,我们将生鱼片吃了一大半。最后还剩了一小部分,我们放到冒泡泡的鱼汤里烫吃。看看邻桌的小青年,两人只吃了一半就走了,我们俩面面相觑,心满意足。

 

 

六、重游大研古镇

 

四月十六日

      第二天我们早起,在客栈里用过早餐,将芳秀的小巧庭院窗栏纤竹又美美地欣赏了一遍。然后迤逦出门。今天我们在丽江修整,不去那繁华热闹地段,专拣避静小巷偏行,想看看丽江普通人家的生活和情趣。

      沿着石板小街弯弯曲曲漫游,听着路边流水叮叮咚咚作响,是一种完美的享受。大多数的临街小门都是关闭着的,门两旁的对联在初阳里半明半暗,引起了我的注意,赏心悦目。现抄几对。

 

小楼疏香斜听雨  芸窗幽梦谁拢帘(横批)半生偷闲

 

竹影弄弦风携韵  花泪点茶袖染香

 

古城毓秀千年画  玉水灵清万家书(横批)春满古城

 

读书、清谈不失文士传统  养花、品茗尚存清流气韵

 

      读着这些书香味十足的佳联时,门边一支花朵绽放,娇嗔含羞,或墙头一绺暗绿藤蔓搭下,风中轻摇,微香中和门联相得益彰,相映成趣,美不胜收。正聚精会神地读着,不期然木门呀地一声开了,一个小男孩跑出来,露出了里面庭院深深,花儿朵朵,雕梁画栋,纳西人家。于是在心里直呼惊喜惊喜,意外意外。也有深庭大户人家,门前繁花似锦,树大叶疏,沟宽水缓,汨汨似雅琴轻弹。待转了一个街角,传来了朗朗的童稚读书声,原来是一所小学。雪白的校墙上写满了纳西文,像天书一样吸引着我的眼球。想不到在这曾经的偏远边陲有如此的文化底蕴。这里曾经出了一位叫李樾的清朝太史。他修建的太史第为广亮大门,斗拱样式为四层龙头,是仅次于清王府的最高等级。门口原址还有下马石。不过有点搞笑的是太史第的门前现在挂着一块“共产党员示范户”的牌子。

      一九九六年丽江大地震后,许多外地人来到这里,将破旧的纳西庭院改造成客栈。我们沿路走去,一溜的各色客栈,各具特色,各领风骚,形成了有趣的客栈文化。古色古香的纳西老屋掩藏着现代文明生活,像一个明朝的精美瓷坛子装着五光十色的葡萄酒。特别是那些客栈名,看了让人忍俊不住,回味无穷。

 

“我在丽江等你客栈”

“等一个人客栈”

“叶雨轩花客栈”

“一棵树客栈”

“慵懒阳光客栈”

“红尘有你小院”

“麻花小院”

“红尘净土客栈”

“落花居”

“童话”

。。。。。。。。。。。。。

 

      我们心中还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木府。木府是当地土司的住地,明末已具规模。木府所营造的宫室非常华美,徐霞客谓之曰“宫室之丽,拟于王者”。我们绕高墙而行,想寻一个门进去,却发现偌大一个府第正在大修,不开放。走了一二十分钟,见一精致牌坊,漆金鎏秀,上提“天雨流芳”,据说是纳西音译,意为“读书去吧”,可见纳西读书风盛。其旁便是木府大门,前面壁墙上有徐霞客的题字。木府门前立有四个石狮子,大门也呈牌坊形状,上书“忠义”二字,乃是一个明朝皇帝所赐,表彰土司的一片忠心。翘首而望,花冠如云的参天大树从高墙上森森地露出来,不然想象出里面的排场气派。因为土司姓木,所以他不许丽江建城墙,要不成了一个“困”,不吉利。

      进不了木府有点扫兴。于是在地图上查看,决定去看当地名人方国瑜故居。好不容易找到了,冷落偏巷,结果又不开门。先是普达措,后是木府,这次没看的东西太多,留的遗憾太多。不过像洪经理说的,留有遗憾好啊好啊,这样下次来就有了理由。

      在大研古镇,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碰见许多打扮漂亮的纳西女孩,那赏心悦目的民族服装衬着阳光笑脸,为古镇平添了许多风采。如果没有她们,丽江会黯然失色不少。在玉河广场北边,我们徜徉在石板路上,欣赏沿路的精巧店铺。这时有个纳西女孩吸引了我的注意。她穿着红马甲,扎着纳西红头扎,面目清秀。扶摇的绿枝下,她坐在水边的长木椅上静静地看书,头低着,聚精会神,一动不动,有点像座雕像。我们从她面前走过去,到前面转了一圈回来,见她还坐着原封不动。我的好奇心大增,远远地观察着她,有十分钟的时间,许多行人从她面前通过,她还是丝纹不动。我有点服了,联想到古巷平常人家门前的那些精妙绝对,愈加对丽江的读书风气深深敬服。一直到我们离开,她还保持着同样的姿势坐在那里。

      肚子有点饿了,于是我们来到大石桥附近,选了一家叫“贝尔餐馆”的地方坐下。自然又是一条小水渠将餐馆和街分开,自然又是一个宽木板连接两岸。坐在凉藤椅上先喝茶。一眼望去,水渠上架了许多木板,通向不同的餐馆,有的餐馆旁的树杈上吊个鸟笼,悠然自得。水渠上藤架遮天蔽日,哗哗的流水声像扬琴轻敲,悠扬顿挫,呤呤之声与耳谋,平添了一分幽静,一分自我。水边长着一丛丛的马蹄莲,有点像神话里的凌波仙子。我痴痴地想,要是能竟日在这里读书该有多好,将那世上的功名利禄都忘却,忘形林泉,隐居巷里。

 

【醉花阴】不思归

藤蔓水潺花俊秀,蝶影翻飞抖。绿叶映茶香,水韵悠悠,笼鸟鸣垂柳。

东篱笔下桃花亩,更几番佳酒。忘却志凌云,轻抚瑶琴,醉卧书为友。

 

 

 

七、泸沽湖

 

四月十七日

      第二天我们又早起,餐厅没有开门,前台的服务员马上打电话找人通知炊事员准备供应早餐,服务员还亲自前往早餐厅,不到五分钟一切就绪。看着她在晨曦中踏着步子从暗淡的小巷回来叫我们吃早餐时,很感动她的这种敬业精神。早餐点了牛肉米线和煮鸡蛋,吃完了拿上水和饮料,然后去南门广场乘出租车前往乔香园赶乘去泸沽湖的大轿车。

     司机兼导游是摩梭人,起了一个汉人的名字,叫邓金华。这是辆豪华大车,上面有几个旅游团的人加上一些散客。刚一出丽江路很颠簸,司机说这里正在修二级公路。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比巴桑有过之而无不及,显得比较圆滑。他说自己读过三年书,外出当兵时遇上老乡当营长,于是安排学开车,有了一技之长。复员后在成都和拉萨之间开车拉货。

     像巴桑介绍香格里拉一样,司机说起摩梭族也是感情深厚。他说摩梭族大概有三万人左右,其祖先因为不满藏教残忍的天葬和水葬,从青海迁徙到位于云川大小凉山交界处的泸沽湖附近定居下来(不过我查了一下网站,说摩梭族属于纳西族。另外据百度百科介绍,摩梭人属于元代蒙古军南征时候留下的蒙古人。不能确定哪一种说法正确。)。摩梭族是母系社会,小孩都和母亲住在一起,因此又叫女儿国。在摩梭人家里,祖母掌钱,男人无地位。一般女孩子十三岁举行成年礼,可以在家里有自己的花房了,为走婚专用。男女相亲,一般发生在篝火晚会上,女的叫小阿妹,男的叫小阿哥。一方扣对方手心三下,如对方同意,反扣就表示同意。于是晚上男方偷偷摸摸到女方家从后面爬窗子钻进女方的花房,花好月圆。这时男方要随身带三样东西,一是腰刀防身用,二是骨头喂狗免得狂吠惊醒家人,三是毡帽挂在门外让人不要打扰。司机这时开了一句玩笑,现在有手机了,可以打电话预约,可见传统文化时时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确定了男女关系后,男女双方相称阿柱阿夏。如果有了第一个小孩,双方的关系就确定了。男人晚上住在女方家里,白天回自己家,所以叫走婚。司机说晚上摩,白天梭,摩梭摩梭,所以叫摩梭族,也不知是真是假。一般姐妹们的小孩由舅舅养大。司机说他的小孩想上大学,舅舅说太贵,不让,于是来找到他,征得舅舅的同意后,他出学费六千,每月生活费一千。另外他还要抚养姐妹们的六个小孩,可见这个司机很能赚钱。第二天听另一个司机说这辆豪华轿车就是他新近买的,跑一趟,钱哗哗的往口袋里流。

 

     听着司机的胡侃,车不知不觉就进了大山,弯弯曲曲贴着山坡而行,来到一个去处叫丽宁十八弯。司机将车停下让大家下车观景,据说当年张艺谋拍《千里走单骑》就是在这里取的外景。不料在最有利的地方有个收费的篷子,被人霸占着给人照相,十元钱一张,十分扫兴,逼得大家都到近旁空旷的地方观景照相。看着眼前山下险峻的公路弯来弯去,像一条盘着的蟒蛇,非常壮观,汽车像小小的甲壳虫在它的脊背上爬行。这是一条新开的通向泸沽湖高速公路。抬头望去,一座座的大山就像一扇扇相叠的屏风,云蒸雾气中将大山里面的风光层层挡住,神秘莫测。我们的车将绕过它们,深入进去,去见那大山深处神秘的女儿国和泸沽湖。让人惊异的是大山坡上也开满了田地,树木稀少,植被破坏,那成片成片的暗红色土壤将大山的清秀面孔切割得伤痕累累,不忍相睹。几天前在去香格里拉路上看见的一幕又出现在眼前,心中不免又填充了忧伤和无奈。这里居住的都是彝族,他们以破坏原始生态而顽强地生存着,世代相袭。路边的岩石缝里开出了一种不知名的山花,粉红的纤细花朵和山体的竭色融为一体,风中颤动。

     休整好了重新上路,沿着刚才看见的弯曲高速公路下山,来回折返。沿途微型的自然村庄旁矮小的果树结满了青果,开放着艳花,惊喜连连。山下有一汪金沙江节流而成的水库,水碧似玉,娟秀异常,两岸彝族村庄白墙黑瓦像水墨画,层层渲染,再添上秧田里的新绿和红花草,更有那耕牛悠闲,牧童挥鞭,春天的气息跃然纸上,浓于山上,令人陶醉。

     我们在宁蒗彝族自治县首府路边的一家餐馆吃的中饭,自己先将饭菜端到桌上,然后餐馆的人过来算钱。县城的建筑杂乱不堪,共有人口二十三万,以彝族为主。司机对彝族不感冒,颇有怨言,说了他们的许多坏话。看来彝族和摩梭族有很深的矛盾。

 

     下午三点多钟,我们进入了泸沽湖地界。当第一眼看见泸沽湖时,全车的旅客全都惊呆了。我们下了车,站在山坡上新修的大门处,静静地看着山下的仙姿妙影湖光山色发不出声来。这个时候,世界上的任何赞美词句都是多余的,包括我拍的那些照片均不能反映出那身临其境的切身感受,唯有静静观赏,用心体验。那种心灵的震撼一直到今天都深深地让我一想起她就失眠,今生今世从未有过如此的体验。在这群山环绕中,云彩在湖水中浮动,云影如絮,湖面如镜。云彩投下的影子从山坡移到水面,阴晴忽倏,飘忽不定。我的脑子里忍不住勾画出了一个神话故事:当年有个上天的仙女出游来到这里,她为这里的干旱贫穷而伤心落泪,一滴眼泪落到了这大山深处,形成了这一汪湖水,润泽一方。从此,这里的人们不再为干旱发愁,他们男耕女织,和睦相处,太平幸福。为了感谢仙女的恩赐,大家以女为贵,以妻为大,于是有了今天的女儿国。

     在我们照相期间,有个当地妇女跟在我的后面直喊大哥,让我买她的抄松子和核桃。不知为什么她不跟其他人,一直盯着我不放,于是我又想起了在虎跳峡喊我老板的那个挑夫。终于我被纠缠不过,心里发软,给了她5 RMB,不要她的东西,但有一个要求,我得为她照张相,她很开心地答应了,嘴里还念叨着我不漂亮呢。问题是她的同伴见此情行也跑过来向我要钱,说她们是邻居,只给她一个人不公平,吓得我赶快躲到了车上。

     下一站我们到了湖边的大洛村划船,去湖水中央的里务比岛。我们和一群广东人一条船,划船的是一对母子。湖水清亮无比,司机说这湖水平均45米深,最深处90米。风浪有点大,船行时湖水飞溅,冰凉的湖水打在脸上手上,湿了衣衫。海鸥一样的白色水鸟在我们的头顶上下翻飞追逐着,远山近水美色无边。放眼望去,湖面上许多船竞相前行。划船的母子告诉我们,这里禁止机动船,只许用木板船,为了环保,听了心里甚是欣慰。问她们这湖里有什么鱼,她们说以前没有,前几年投放了鲫鱼和草鱼。划了大概半小时船到了里务比岛。

     我们靠岸登岛,弃船向上爬去。这里原来是当地的一位土司的家,岛的顶端有一座寺庙,为摩梭族唯一的一位活佛罗桑益世主持重建。围着寺庙有一排转经筒,太太心地虔诚,每个都转了一圈,又似读了不少遍经文。下来时有个许愿蓬,上面挂满了小木片,密密麻麻风中相碰叮咛作响。我们翻看了不少许愿,都是祝福的词句,还有英文的。看着太太心里痒痒的,我说我们也写一个。于是我们走向一位和尚,他端坐在那里收钱。根据木片的大小,价钱不等。我们用20 RMB买了一片小的。木片不在大小,心诚则灵。我们将木片正反两面都写了心愿,一面是“父母身体健康”,另一面是“全家幸福安康,事业有成”,然后高高兴兴挂到了许愿蓬上,和其它的木片一起叮咛作响。有时候做一件很小的事情就可以让人有个好心情,何乐不为。后来去游览茶马古道,方知许愿蓬是当年马帮们发明的,图个吉利。

     从岛上下来,木船靠在水边挤挤攘攘,坐在船上的摩梭男女水手们鲜艳的服饰吸引着我们,光彩夺目,加上他们打打闹闹,欢声笑语,那欢乐的情绪感染着游客。大家各自找到自己的船,众船齐发在风浪中划回去。有条船上都是年轻人,他们齐声唱歌,引来飞鸟盘旋。湖水中望着前方大洛水村的岸边丛丛青色柳树,如同国画家笔下的三两下写意,氤氲烟朦,青翠诗语。

 

     划完了船,司机将我们拖到几里远的里格村,在一个叫“苏州人家”的旅店歇脚。旅店为一苏州人开的,房屋简陋。老板消瘦,下江人口音明显,一个人忙里忙外。年岁不小了,他满脸风霜,银发如丝,为了生活不远万里从苏州来到这里开旅店,不容易啊。

     在来的路上,司机说为了丰富大家的晚间生活,他准备。。。。。。他刚一开口,我就想起了巴桑,知道他又要收钱了。果不其然,他为了大家今天晚上过得愉快,让大家到摩梭人家吃晚餐外加欣赏摩梭青年的篝火晚会,每人100 RMB,我和太太相视一笑。不过这车的人倒还爽快,大部分都是旅游团的,出门就是来花钱的,交钱了事。也有一两个不愿去的,司机不勉强。不过他说这些舞蹈都是原汁原味的,不像其它商业团体用外地人充当本地人演出。因为我们的旅行社多交了一些钱,算下来我和太太只需交80 RMB。司机说没有零钱找,先缓一下。

     安顿好后,我们来到云南和四川交界处的一户摩梭家庭,临湖而居。进了木屋,大家围了几桌,先上点心,包括炸鸡块,烤土豆,玉米糕,外加两瓶酒。那土鸡做的炸鸡块非常好吃,鲜美无比,很快就没了。接着吃大餐,一共十四道菜,端盘子上菜的都是舅舅们。正吃着,一个漂亮美貌,身材苗条的三十多岁的当家女主人手举一杯酒进来向大家敬酒。她先将酒一干而净,豪爽无比,然后唱起了敬酒歌,嗓音柔和明亮,伎惊四座,和几天前香格里拉的藏族姑娘们不相上下。她一走,游客们接着来,不冷场,认识不认识的都站起来唱两句,你方唱罢我登台,有的干脆跳起了舞,疯疯癫癫,热热闹闹,好像大家以前都认识。听口音,有广东的,上海的,有年纪大曾经参加过新疆建设兵团的,有刚参加工作的小白领。看得出来,他们对这一切很熟悉,只有我和太太默不作声,只会鼓掌,跟不上中国的时代步伐。

     这时有个年轻白皮肤的女孩坐到我身边,嫣然一笑,问我是干嘛的,大概看出了我们的异样,搞得我有点紧张,因为我实在不愿意暴露自己的海外古董身份,我想享受国内同胞的待遇。好在这个女孩的自我感觉良好,一杯一杯地大口喝酒,向我唠叨她在上海职场里的丽人故事,不知是傻还是天真,心无城府,如果她是我女儿,我会一百个不放心的。不久桌子对面的另外一个女孩也加入了谈话,两人因为距离远,只将酒杯轻碰一下面前的桌面,表示碰杯,然后放在脸前示意一下,一仰脖子将杯中之物一滴不剩地喝了下去。我目瞪口呆地看着她们一杯一杯灌酒下肚子,完了一瓶又要一瓶,好像没事一样,脸一点也不红,聊天自如。我想这大概就是国外传说中的国内职场的基本功,大大地厉害。

 

     从摩梭农家出来,我们来到了篝火晚会,路边已经停了起码二十几辆旅游车。进到一间大院子里,已经坐满了人,经幡像彩旗一样横贯院子,中间空地上放了一堆柴。我们只好上到木楼的二层,勉强挤坐在人群后面。天色慢慢暗了下来,两个摩梭男青年点燃了篝火,院子里登时亮堂起来。一群服饰艳丽的摩梭男女青年戴帽簪花出来,围着篝火反时针载歌载舞,优美动人,特别是女的腰肢轻柔如水,歌声甜美,在跳跃火苗的映照下美艳如仙。据主持人介绍,这个舞有七十二个动作。主持人扎着马尾辫,吹着笛子踏着舞步随歌伴奏。笛声悠扬,飞敲着对面黛色如屏的大山。天上星月交辉,与人共舞。摩梭人在这深山里千百年来就是这样生活的。

     接下来主持人邀请观众到中间和摩梭青年手牵手一起跳舞,学摩梭人舞步。有些不良观众混在人群当中乘机在摩梭女青年的身上乱摸乱掐,有个很漂亮的摩梭女最惨不忍睹,屡屡被骚扰。接着观众和摩梭青年对唱,观众在主持人的带领下为一边,隔着火盆摩梭青年为一边。一边唱,另一边回唱,你来我往,模仿摩梭男女青年相亲时的对歌。每唱完一首歌,就接着喊“亚索,亚索,亚亚索”,估计和在香格里拉听到的“亚雄”是一个意思,地区发音不一样而已。在歌声中,人们慢慢散去,篝火也越来越小。

     回到旅店,和太太在里格湖边灯火通明的客栈区漫步。风清月朗,天上的星星非常地柔亮,一颗颗像镶嵌在暗蓝天幕上的钻石。一路走去,垂柳依依,碰见许多年轻的情侣或挽手低首,或掩嘴浅笑,或相依相偎,或仰望星空。也有那围坐在一起宵夜的青年男女,大声喧哗,肆意取闹。度到“花楼恋歌”演出厅,正好散场,年轻人一涌而出,消失在夜幕里。里面的演员们大概就是司机说的外地来演出的那拨人了。

 

四月十八日

      早上六点多钟起床,本想看泸沽湖日出,结果天上多云。我们在“真美客栈”设在里格的分店里用了一份10 RMB一套的套餐。用完早餐,太太回房,我独自一人又来到湖边,坐在湖边一个木头船上,看着泸沽湖发呆。湖面异常宁静美丽,些许微风,晨鸟低飞,倒映在水中的山影楼房清晰如画,栩栩如生。一缕阳光从云洞里射出来,沿着层层山峦慢慢行走,细细的光柱将湖水分为两半。一会儿,远处许多船在湖面划行,星星点点,是早起观日出的人们返回。划船的老妪讴歌湖上,歌声若隐若现,随清新的晨风轻轻飘散过来,有一种隔世的绝美。面对这良辰美景,很想让心情遗落在这泸沽湖,将心浸泡在这纯净的湖水里,永远都不要随我回到那嘈杂纷扰、物欲横流的外部世界去。我面对着这美艳如天仙的湖光山色就这样呆呆地坐着、看着,欲罢不能。半个多小时过去了,一直到有个摩梭妇女过来问我要不要坐船到湖心,才将我从这梦境里唤醒过来。

 

【蝶恋花】泸沽湖晨观

 

破晓湖光杨柳岸,镜似仙台、映照云娥璨。楼影轻摇舒画卷,鸭晨戏水初春暖。

 

一曲妪歌观日返,槁橹频摇、惊起沙鸥乱。古朴摩梭风俗恋,泸沽妙影非虚幻。

 

 

     看看时间不早了,我回到旅店和大家九点一起上了车,去活佛罗桑益世家参观。罗桑益世是摩梭族唯一的一位藏族高层活佛,生前受人拥戴。就是他的先人因为不满天葬和水葬,带着信徒们跋涉千里来到这里定居。参观完了我们被安排免费看藏医。一位自称是从西藏布达拉宫来的法师为众人相面看病。因为有了几天前香格里拉旅游的大师算命经验,知道又要打我们荷包的主意。姑且听之,看看又有何说法。

      法师眉清目秀,面色如玉,五官端正,青丝如缕,身材瘦削,声如流水。自然他先问我们都是从哪里来,这次我们直说了。他按下我们不表,先为坐在他面前的一对年长夫妇看相,十分确定地说女的下腹部开过刀。女的承认结过扎。然后法师给她和先生讲了他们的许多身体不适疾病,一一对应,两人频频点头,似乎都对。法师继而向她们讲了许多养身之道和不宜事项,听了令人信服。下面他将其他人都支到隔壁房间的藏医那里去看,然后又将一个年轻女孩三言两句打发走,只剩下我们俩。

     法师先说我,说我这辈子不缺事业,不缺金钱。这时我忍不住又想起了虎跳峡说我一看就像老板的那位挑夫,还有那位一直跟在我后面要卖我东西的摩梭大嫂,他们俩早就看出这点来了。法师要我当心身体,他说我肾和肝有毛病,一主阴,一主阳,要补,建议我吃他的藏药。其实因为当过知青,我的胃倒是曾经给过我不少麻烦,他不知为什么没提。我的肝肾一直都好,他这里大概指的是我需要调理好阴阳,买他的药。他还非常郑重其事地说我大概在八月下旬左右要出一次车祸,不过不要在意,如有哪里折了,应该是好事。他让我小心为意,那段时间应避免开车。我现在一直心里惶惶,在想那段时间是否开车,有点神乎其神。然后他转向太太说她手肢发凉,也要吃一些补药。这个好像有点准,我的手一向温暖,散步时太太喜欢将她的手放在我的手掌里然后插进我的口袋,说这是最好的享受,多少年了都是这样。我没握过其她女人的手,太太的手确实比我的手冰凉。于是我对太太说买一些试试。法师来了情绪,一下要给我们开十副五千RMB的藏药,下了我们一跳。我们说没带这么多钱,他忙说不打紧,可以刷卡。我们又说我们的卡是美国的,他说美国的卡也可以试试。我们说美国的卡留在了美国没带来,他难掩失望之情。我说要不先开一剂试试。他觉得可行,然后递上他的名片,让我们回美国后直接从他那里订。于是我们买了500 RMB的藏药。太太后来问我为什么要买,我说要是将你的手调养暖和了我也想将我的手放到你的手心里暖和暖和。回到美国后那包藏药一直躺在那里,我偶尔记起来问太太为什么不试试,她说还是我的手放在你手里比较合适。

 

     我们这辆旅游车上有两日游的,三日游的。从罗桑益世家出来我们就各奔东西。两日游的随车回丽江。三日游的只有我们和一对杭州来的年轻夫妇,一共四人。我们被大车司机安排给了一个当地的黑色小面包车,司机也是当地的一位摩梭人,黑瘦黑瘦,比较老实。临分手前我拍拍大车司机的肩头一副亲热,师傅,您还欠我们四十块钱。他脸一红说,我早就给你们准备好了,一直没有机会给你们。于是从外衣内口袋里掏钱出来还钱给我。刚要缩手,我身边年轻夫妇中的女的也开了口,师傅,您欠我们的二十块也没还我。大车司机脸又一红,我这不是正在拿吗。其实这两天他一直都避着我,大概那没找的晚会篝火钱让他揪心。我当知青那会什么没见过,也就想开开心。

     小车环湖而开,我们从各种角度欣赏泸沽湖的美姿美态,山峦叠影。那对浙江夫妇问司机导游,前面那个司机将我们包给他多少钱。小车司机回答200 RMB一天,听得女的连声啧啧只叹,说太少了,心黑,劝他以后自己拉客。我想也是,昨晚大车司机光篝火门票每人就收了100 RMB。女的说前面那个司机在外面混的时间长了,汉化了,好的没学到,不好的都学到了,汉文化博大精深呀,她拖长了声音怪怪地说。这最后一句我听了像一个反义词,让人回味无穷。谈着谈着,女的向司机导游打听起泸沽湖附近的投资情况,两人好像有合作意向,还互留了电话号码。中国人现在做生意的头脑很发达,有机会就上。沿途看见许多人骑着租来的自行车环岛旅行,其实这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就是上山有点累,得下车推着走。还有一些无人看管的狗也沿着路边一路小跑。大家都想享受这风清日朗的天气。

     当车开到走婚桥时,司机停了下来,他让我们自己过桥,他在桥那边等我们。有意思的是桥这边属于四川,桥那边属于云南。到了桥头,许多村姑大嫂和年轻姑娘在卖小吃。她们面前摆满了湖里捞起的鱼虾,牛蛙,还有玉米,见我们路过,直向我们吆喝。和我们同行的女同伴人胖嗓门大,看见这些美味眉开眼笑。她先10 RMB买了一只牛蛙,然后还有鲫鱼,大虾,外加玉米,再来点螺丝,一大堆让摆小摊的给做了吃。我们也不好就这么站着,于是也拈了一个摊位坐下。我和太太一人点了一串小鱼,一节玉米,外加新煎一张荞麦面饼,权当吃午饭。给我们煎饼的是一个小姑,我们一面等一面和她聊天。她是四川的摩梭族,讲起云南那边的摩梭族有点嫉妒,说他们靠了泸沽湖发了财,富有了。一问,她旁边的妇女都是她的姨妈们,根据摩梭风俗,她们应该住在一个屋檐下,难怪互相帮衬,小姑要是缺了什么,就向她们拿。我起先还以为她们是邻居,互相竞争哩。吃得味道不错,她们钱赚了,我们也开心。

     吃完了我们过桥。走婚桥在一大片沼泽地上面,眼前都是枯枝烂叶,残桩折枝。刚才的司机导游说,这片地叫草海。到了夏天,泸沽湖的水会漫过来。那时这里水草茂盛,群鸟飞翔,百花盛开,一片欣欣向荣。这座桥是男不娶,女不嫁的摩梭人“阿夏”走婚要道。我把自己想象成了一个阿夏,在一天劳作完了以后,放下手中的农活匆匆忙忙从这座桥向女方家里赶去,急切想看望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们,享受天伦之乐。不管桥上春暖花开,酷日当头,金风送爽,还是风雪弥漫,那心里一定是快乐无比的。现实生活未必有这么浪漫,但这种婚姻方式还是很有意思,让人充满了遐想。

 

     过桥不远有个小镇,司机在那里等我们。下一站司机导游把我们带到了狮子山格姆女神峰下,它是泸沽湖近旁最高的山峰,面湖而临,远看像一座端坐的玉佛。上山的索道门票大概90 RMB,司机帮我们交了。在索道门口,我们蓦然发现昨天坐在我旁边喝酒的那个上海白领女孩和昨天同车的另一个男孩在打台球。问他们不是已经回丽江了吗(他们都是两人团的),他们说想留下来多玩几天,临时决定的。何尝不是呢,到了这么美丽的地方匆匆一瞥就离开,多么遗憾。

     和他们拜拜后,我们上山,先有一段滑道,坐着像儿童游览车一样的单人车上行,将我们带到缆车平台换乘缆车。工作人员将我们安置在绿色缆车上坐好。缆车徐徐上行从树冠顶上慢悠悠地升上山顶,山风像女神的裙裾拂面,耳边风声鸣响如梵语,有点腾云驾雾的感觉。从缆车上下来后,还有一大段木梯要爬上去。于是走一段,歇一气,观一段风景,气喘得不行,这里的海拔不低。不过有了香格里拉的经历,心中多少有了点底气,一定要坚持到山顶。中途有个飘着经幡的不大白色玛尼堆,还记得在香格里拉听到的那转一圈,三圈和九圈的说法。于是我们诚心虔意地围着它转了九圈,乞求保佑,修成正果。因为海拔高,转完了头有点晕,把持不住。

     休息了一会继续向上爬,岂料中间杀出了一帮绿林好汉,大呼小叫,一群猴子从天而降,盘踞在道路两边,拿买路钱来。这山高皇帝远的地方,我们不敢向前,又不敢喂它们食物,于是两厢对望着。过了好一会儿,他们没有所得,一溜跑到旁边的厕所屋顶上去了,为我们让出了一条道。我们小心翼翼地上去,不敢上厕所。终于到了顶端,一个大溶洞前贴着山岩修了一座大平台,供游人观赏用。

     站在这里,眼前树木挺拔俊秀,整个泸沽湖尽收眼底。不管我看了多少遍,每次看都被泸沽湖的美丽容貌弄得神魂颠倒。因为是全景,泸沽湖这时就像一个睡美人娴雅娇憨,一览无余地将自己的胴体呈现在人们面前,美得让你心颤。她让你领略到了什么是花容月貌,沉鱼落雁,国色天姿。我真的非常嫉妒那环抱馨拥她的四周群山,凭什么她的香肌玉体不能躺在我的怀里呢。她的一颦一笑是那么的圣洁,那么的高雅。山风就像玉箫瑶瑟吹奏着仙乐,泸沽湖脸含微笑地倾听,莲步轻舞。同为藏区,香格里拉和泸沽湖的自然风格迥异,香格里拉是旷世高空豪放的美,泸沽湖则是隐藏深山细腻的美,两相媲美。

     比较奇的是这山顶上的溶洞,里面有几百米深,彩灯将里面装饰得漂漂亮亮,有导游做讲解,其中有个钟乳石很像女神。格姆峰海拔3754米,高出湖面1000米左右,是摩梭人心中的女神,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全民都到山前祭祀,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百度了一下,下面是关于格姆山的神话传说:

     传说泸沽湖一带早先没有山,而格姆女仙经常和众男山神夜里从北方飞来湖里洗澡,谈情说爱,雄鸡报晓时又飞回北方。某夜,众男山神等候了很久,格姆女仙姗姗来迟,他们正要嬉戏,可是雄鸡报晓,东方发白,他们飞不回去了,于是格姆便流落在泸沽湖畔,变成了现在的格姆女山,众男仙则簇拥在她的周围,分别变成了哈瓦男山、则支男山、阿沙男山等。还传说格姆女神很善良,她经常骑着白马(一说骑鹿)外出巡游,不仅保佑这一带的人畜兴旺,风调雨顺,五谷丰收,而且特别赐予妇女体壮貌美,婚姻幸福,子孙繁衍。又说这位恪姆女神十分美丽,她与周围的男山神结交"阿夏"(情侣),过着自由的生活。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是格姆女神的节日,各地山神都要前来聚会欢娱。

 

     在山顶逗留了很长一段时间,饱览秀色,恋恋不舍中下山。下了山梯来到坐缆车的地方,又碰见那群猴子,跳上跳下,跑到跟前要吃的。据工作人员说它们一共有二三百只。身旁有个女游客说当年她到四川峨眉山旅游,被峨眉山的猴子欺负,抓破了手臂。说着伸出手臂给大家看,白白的手臂上果然有一条长长深深的肉色疤痕,很刺眼。坐缆车下去的时候正好面对湖泊,从上到下看就像相机的广角镜慢慢收拢,把泸沽湖从远到近又真真切切好好看了一遍。途中对面上山的缆车里有个女孩恐高,伏在身边男孩的肩头上,闭着眼睛哭着要下去,身边的男孩一个劲地安慰她。我问太太怕不怕,她说你现在下去可以呀,然后两眼照观风景不误。

     司机导游将我们送到大洛水入住旅馆,是一家东北人开的。安置好了,我们到湖边再去转一圈。有意思的是在一家店门口我们看见正在卸货,是一车乱叫的鸡,上面标明的产地是丽江,大概刚从丽江拉货回来。看着各家餐馆门前写着的土鸡(当地产的鸡)菜谱,我们顿时明白了其中的猫腻。这么多的游客,这么多的餐馆,哪来的这么多的土鸡。骗你没商量,哄得你高高兴兴,吃什么不是吃。

     我们在一家四川人开的餐馆用晚餐。点了一份红烧鲫鱼,亲自到厨房后面的养鱼池里挑选,是从泸沽湖里捞上来的,味道鲜美。太太喜欢吃鱼,将鱼骨头唆得干干净净,吃了个心满意足。这大概是世界上最干净无污染的鱼了。一面用餐,一面观看外面湖景。这时天阴沉下来,还下了一点雨,飘飘洒洒。湖边杨柳飞扬,飞燕惊涛,乌云翻滚。远处格姆女神山烟雨迷蒙,充满了神秘。

 

 

八、重回丽江

 

四月十九日

      我大概是失恋了,倾心于泸沽湖之美,一夜都惦记着她。天还没亮,我就披衣起床,想看看泸沽湖的日出。晨风中我来到湖边,却发现还有许多人和我一样痴迷于这泸沽湖,也来看日出。

      七时许,太阳露出了一点点霞光,静谧的湖面上顿时像火一样燃烧起来,山像剪纸一样贴在霞光万道的天幕上。这时的湖水和前两天看见的景色绝然不同,泸沽湖不再像一个娴熟的少妇仪态悠闲,这时的她是一个少女,热情似火,天真烂漫,在群山围起的舞池中翩翩起舞。她阿娜多姿,热情奔放,她的美姿美态让人如痴如醉。在热舞中,她浑身散发出的青春气息让人头晕目眩。在她的感染下,湖边垂柳忍不住轻扭腰肢,摇头晃脑,鸟儿也跟着上下翻飞,坠吻湖面。正当我沉迷在这如梦幻般的景色中时,朝阳却很快躲到厚厚的云层后面去了,登时光彩尽失。泸沽湖的美妙瞬间无情地离去,留下我和其他游客们目瞪口呆,怅然若失。因为这珍贵的一窥,我对泸沽湖的感情更加缠绵,我知道从此以后这大山深处有我的一位红颜知己。

     我恋恋不舍地向泸沽湖挥别,一步三回头。她那瑶佩之声会千百回地来叩响我的梦里关山。不知怎地,我的心头有点悲伤。

 

【诉衷情】挥别泸沽湖

 

深山烟雨细朦胧,丽质卧花丛。冰肌玉体香秀,巧顾盼、意情浓。

抛泪眼,诉肠衷,盼相逢。此番离去,梦里关山,环佩玲珑。

 

      我们在民俗文化村前面上了车。里面有一些介绍摩梭走婚的介绍。

     离开了泸沽湖,我们坐着车又在大山里盘旋,窗外关山重叠。又是那流失的红土山坡,又是那半山腰的彝族村寨,又是那小块的层层梯田。因为到处都是毁坏的植被,经常有泥沙滑坡将公路半堵上。要是滑坡大了,我们就可能被堵住出不来。我凝视着车窗外,望着那些在很幼小的时候就被砍掉的树木,那遥远的知青时代似曾相识的贫瘠画面又浮现出来,和眼前的画面重叠在一起。

     大慨要分别了,一直和我们在一起的那对浙江夫妇终于忍不住好奇心问我们是干嘛的。我告诉他们我们从美国来的。那女的惊叫起来,吓死我了!全车的人都听得见。于是我们讨论着这车窗外的伤心景观,她说其实这里的土壤并不贫瘠,栽上果树有多好。到底是从富裕地方来的,有经济头脑。我向她讲述了那些她听不懂的遥远故事,我当知青的地方当年和这里差不多,我们砍树种茶,将富饶的山区变成了穷乡闭壤。你当过知青,怎么看起来这么年轻,不像不像,她将信将疑地问。她说她母亲当年没有赶上下乡,现已退休,整天在家打麻将。她自己大学毕业不久,已有两年没工作了,先生是一名牙医。我这一辈子就靠他了,说完她大大咧咧地看着身旁的先生张嘴一笑。他先生也在一旁憨笑。我想她大概也就二十多岁。他们两人挺有意思,这两天大手大脚买了不少东西,却一直吃方便面省钱。

 

     下午四五点钟乘出租车回到了大研古镇真美客栈。和洪经理打过招呼,她又将我们安排回了原来那间客房,因为五一快到了,客人比较多。

     洗了个澡,黄昏时分到附近一个叫阿顺餐厅的地方吃饭。刚到门口,碰见三个年轻老外。其中一个用半生不熟的中文对我们说这家餐馆很好吃,他已经是第五次来这里了。我用英文试探了一下,是老美,三个都是在昆明学习的美国学生。和我讲话的哪一位叫Mike。我们进到里面相邻就坐,于是聊起来了。他们三人中Mike来自纽约,另一个男孩Jeff来自加州,一个女孩来自德州,都能讲中文,不过还是英文交谈方便。当Mike听说我们刚从泸沽湖回来,他兴奋地说他也刚去过,和我们一样,非常喜欢那里。天堂一般,那是天下最美的地方,以后还要去。他说完孩子般笑了起来,见过泸沽湖的人都会有这个表情。接着他眼睛里一片忧伤,阴云密布,说那里现在刚通了高速公路,人们都去了就会改变那里的原始生态,过不久那里就会变成第二个丽江。这也正是我的所虑,中国现在没有被糟蹋的地方已经不多了。要是将来我再回到那里,见到一个面目全非的泸沽湖,心会碎的,我会哭泣。要真是那样,还不如不回来好,至少可以将现在这一份真情和美好珍藏在心里。这个大男孩的一句话,搞得我心里七上八下,心事重重。没有见过你可以无所谓,见过了你就会牵肠挂肚,好像生命中的一部分了。

     那天晚上我们吃得很好,果然像他介绍的一样。

     回到旅馆,我们向前台订了明天去茶马古道和拉市海的行程。

     

 

九、茶马古道

 

四月二十日

      用过早餐,真美客栈将我们送到了南门,有个白色轿车在等我们。上了车,一个有点富态的短发男人开车。他一路神聊,向我们介绍了不少当地文化。他说丽江是男人的天堂,女人的天下,因为男的在家什么都不做,女的什么都做。他说回到家里有时想做点什么,老婆不让,连添一碗饭都不行,老婆心疼自己。早年间丽江的男人都出去跑茶马古道,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家里的地只好由老婆种,于是里里外外一把手。等历经沧桑的男人回到了家里,满腹牢骚的女人看见自己的男人已经不成人形,东歪西倒,心也就软了,哪还有让男人干活的道理。久而久之,这里就形成了风俗习惯,女的勤劳,男的在家里不做事。琴棋书画烟酒茶,生活在丽江是男人的一种福气啊,司机美滋滋地拖长了声音说,也不管我太太如何感受。

    然后他问我们玩完了茶马古道,想不想到附近的束河去玩,那里有个玉坊城,里面都是缅甸玉,到丽江来不买一点玉器太可惜了,他说。大研古镇到处都是缅甸玉雕成的艺术品和实用品,我猜想到了他想带我们去束河的目的,在拉客呢。于是我们推说时间紧,不去了。到了拉市海的马场,他为我们买了门票,280 RMB一人,包括骑马和划船两项,包中饭。他在售票处窗口买票时,旁边有个散客问我们多少钱一张,司机马上拦住我们不许说,他对那人大声说各个项目不一样,票价也不一样,不许问。让后将我们赶快拉走。

      马牵来了,十分矮小,在去泸沽湖的路上,沿途见过许多这种马,叫滇马。在车上时司机和我们开玩笑,说别处的马有四条腿,我们云南的马有六条腿。我不解,太太聪睿,马上回答说另外两条是人腿。可不,人骑在这马上,两条腿快触到地上了,远远望去,马就像有六条腿。这时看见刚才问我门票的人在身旁,问他最后是多少钱买的,他说300 RMB一张。我说和我们差不多。他说差远了,你们的是远程票,我们的是短程票。黑呀,我们客栈推荐的短程票是180 RMB。

     我们骑的两匹马是一个老妪的。天有点冷,花五块钱买了一双白线手套,带在手上防冷,手握缰绳,倒也有一种豪迈气派。我骑的是一匹老马,训练有素,老妪只需吆喝就可以了。太太骑的是一匹两岁的马,老妪用手牵着领路。我们一拨人出发了,浩浩荡荡就算是马帮吧。有些驴友买了铜铃挂在马背上,叮铃叮铃一路响去,在山间回荡,还蛮像那么回事。因为是第一次骑马,心里还是有点紧张,不过慢慢就习惯了。沿途道路狭窄,我们在马背上一颠一颠,山花绽放。路旁流水潺潺,细浪飞溅,阳光从树叶里斑驳照进来。野林子里马队时隐时现,山路弯曲,有时看不见人马,但闻其声。

     拉市海的源头在玉龙雪山,是纳西民族的血脉之源,七仙湖,圣泉源和美泉为拉市海的三大源头,形成三潭映月。途经圣泉源,人声嘈杂,许多先我们而到的驴友们在瀑布前照相。圣泉源是纳西族祭祀神灵和自然的净地,为传种接代的活源圣水。相传指云寺僧徒每天清晨都到“圣泉源”取水供佛献神,后来演变为每年大年初一清晨新郎新娘都要到“圣泉源”取水,祈求赐子纳福、百年好合。短途线路的驴友马帮们在这里休息后打道回府,我们则需继续前行,这时只剩少数几个驴友马帮了,有点形单影只。

     又爬了许多山路,眼前出现了一汪水草丰盛的池水,像一个天池浴盆,我们到了七仙湖。相传这里是七仙女洗浴的地方。七仙湖海拔3400米,被两座山环抱,分别是白头山和卧虎山。玉龙雪山的雪水融化后流到这里一分为二,一支流到古城丽江,就是我们早先在大研古镇看到的家家门前的渠水,一支流到拉市海。这里曾经是茶马古道上的驿站,也是早期纳西族男女追求爱情相约殉情的圣地。

     我们下了马,老妪用绳子将马拴好,然后到一个木屋去给我们做饭。她让我们自己去潇洒,并向一个大山坡上指了指,说真正的茶马古道就在上面。我们抬头仰望,只见山石嶙峋,野草丛生,在半山腰的岩石上隐隐约约有一涂成了白色的题词。我跃跃欲试,想去看一个究竟。因为累了半天,腹中无物,太太有点不想上去。旁边还有两个年轻人,问他们怎样,都摇头不干,太高太险。我让太太歇着,说我走走看,能上多少就上多少。看我坚持,太太不放心也跟了上来。好在背包里准备了一点食物,两人一面登山一面吃,又喝了一些水,体力和信心增强了许多。脚下的路很难走,光滑的石头突兀不平,我们得不断地将拂面挡路的枝杈拨开。人走都很困难,何况驮着布匹、盐和茶的马匹,可见当年马帮们的艰辛。当我们终于到达那石刻前时,发现是徐霞客手书的“茶马古道”几个字,心中一阵欣喜。徐霞客是我崇敬的前辈,一生游历山川,写过许多脍炙人口的游记。等我们转过身来面对山下,山脚下的七仙湖和远处的拉市海尽收眼底。尽管太阳刺眼炎热,山上的凉爽大风却让人开怀不已。想到当年徐老前辈也来过此地,更是开心异常。山下的人向我们挥手,我们也举起帽子向他们挥手。

     滇藏茶马古道南起云南西双版纳普洱,中间经过丽江,香格里拉进入西藏,直达拉萨。据百度记载: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因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这样,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

     另外:“茶马古道是佛教东传之路,是世界文明的主要通道,在茶马古道上,多元文化开始融合。商品承载着文化,茶马古道同时也是一条宗教道路,教徒与商人相伴而行,为这些区域带来了不同的信仰。”我开始明白,为什么藏传佛教在这一带这么有生命力,玛尼堆和经幡到处都是,因为茶马古道像一条纽带将各个教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站在前人的茶马古道上,我不尽浮想联翩,想象着他们艰苦卓绝的通往雪山之旅。一队队马帮们在马铃声中沿着崎岖的大山里的羊肠小道行走,沿途悬崖峭壁,乱石翻滚。一路风餐露宿,或豺狼虎豹,或炎热酷暑,或冰天雪地,或电闪雷鸣,或倾盆大雨。当然也有蓝天如洗,白云飘飘,山花烂漫,山泉飞涌,明月当空,鹰击长空。一千多年来的冬去春来,他们就像苦行憎不畏千难万险,谈笑风生,放歌山林。我不由得想起了《西游记》,里面的许多故事在这一带都可得到印证。比如说女儿国,是不是就是泸沽湖一带的摩梭人家?施耐庵有没有到这一带来过我不知道,但我确信他一定听说过在茶马古道上常年行走的人所描述的故事,并将它们融入了自己的创作。我还想到,当年唐玄奘到印度取经,一定得到过马帮们的相助,说不定和他们结伴而行。这样说来,茶马古道的贡献就大了。其实马帮们在茶马古道上随时随地都会遇到不测,生死未卜。我仿佛看到了在出征之前,他们用颤抖的手将自己对家人的心愿写在木板上,挂在许愿亭里,希望自己能够平安回来。挥别了亲人,挥别了故土,每一次的远行都有可能是最后的一次诀别。我们没有理由责备纳西女人,只要自己的男人能够回来,那就是上天的最大赏赐,哪里还有让他们干活的道理。

 

【满江红】茶马古道

 

滇藏高原,茶马道、山峦影叠。溪涧畔、密林空响,杜鹃滴血。自古须眉多壮士,从来巾帼无娇妾。佩铃声、万里闯关山,云和月。

乱石险,西风烈;严寒酷,风花雪。啸千山万壑,勇攀岩穴。千里郎君牵挂念,

半轮玉兔相思切。需归日、相聚玉尊欢,同心结。

 

      我们在徐霞客的题词下照了像留恋,然后下山。下山时方觉沿途紫红的细碎花朵缀在绿色枝头耀眼夺目,迎风摇摆,春气荡漾。到了木屋,老妪和其他几个带队当地人刚好将马帮饭做好,正在找我们吃饭。一人拿了一个泡沫盒子进到里面,一只大黑锅架在火上,里面是米饭合着大白菜,豆腐皮,茄子和肉片一锅煮,放了一些辣椒粉。锅里扑腾扑腾地冒泡,水蒸气直扑人面,于是想起当年马帮们在高寒地区围在一起风餐露宿的情景。我们每人将盒子盛满,到屋外吃,里面烟熏火燎,热得不行。其中一个带队的是个年轻纳西人,说着夹生普通话,雨打日晒像个出土文物,很壮实。我和他聊上了。他说好多年前他跟过一次马帮,你刚才爬的山路和里面的山路完全没法比,太容易了。这里只是起点,里面的路一直到西藏,越往里越高越难走。

      吃完了饭,我们打道回府,老妪前导,我们骑在马背上慢悠悠走下坡,穿行在透过阳光的密林里。非常陡的地方,老妪就让我们下来,怕马失前蹄摔下来。到了山下一个村口,有一棵参天大树,属栗科乔木,经专家考证,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西南第一树”。老妪说当地人将她作为自己的保护神灵一般敬拜。到了终点,老妪将我们送到拉市海坐船的通道处,有感她的辛苦和服务周到,我想给她一点小费,她却不要,像避瘟神一样。在当今物欲横流的中国,这非常少见了。我手握着小费呆呆地看着她牵马离去的背影,心里充满了敬意。

      拉市海的水面不大。上午出租车司机已经向我们介绍过云南有十八怪,其中的一怪就是将湖泊称为海,将池塘称为湖。由于湖水很浅,游船都是平底的,船工用一根篙子撑船向前划行,这玉龙雪山冰雪化成的湖水很清凉,也很清亮,从里面看天上的白云就像从镜子里观看一样,水下的植物一清二楚,有些水草的叶子漂浮在水面,自由自在。坐了一上午的马,屁股和大腿有点酸麻,这时坐在船上是一种极好的享受,微风将我们伺候得很舒服,天高地阔。和我们同船的是两个上海来的中青年游客,叽里呱啦对湖水评头论足。上海哪有这个。

      游完了拉市海,我们打电话给司机让他来接我们。他就在马场旁的房子里打牌。一路上他没怎么说话,大慨是我们没有去束河的原因,热情不在。回到客栈,洪经理笑容可掬,问我们去了束河没有。听见我们没去,脸上有点失望。她马上又劝我们离开丽江前买点银器玉镯什么的,她可以帮忙介绍,便宜许多。我们实在没什么兴趣,她也就做罢了。

      晚上和太太沿七一街闲逛,留心了一下路边旅游公司推荐的旅游产品,和我们今天一样的旅游路线,三江旅游公司只收100 RMB。看着这明码实价,我们愣在了那里,哑然失笑。看来被不痛不痒地宰了一下,小小地恶心了一把,谁让我们没有货比三家呢,在中国买任何产品闭着眼睛先砍一半的价钱一定没错。马上又想到了今天早上拉市海的那个散客,成了一个冤大头。忍不住我又想起了那个老妪,她的光辉形象变得高大起来。不过今天玩得愉快,这钱就当为中国的旅游事业做的贡献,人家也要养家糊口。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件趣事。二十年前和弟弟到西安去玩,游完了兵马俑博物馆,外面到处都是卖青铜兵马俑的小贩,黑压压一片。和弟弟俩戏虐,看我们今天的价能砍多少,心黑一点。于是走向一个摊位问价,答曰,二十元一个。太贵,不买。没走两步,另一个小贩见我们有意思,说他的卖十块。我和弟弟相视一笑,还没还价就减了一半。于是继续向前走,有人报价五块,我们咬咬牙,继续走,三块,再咬牙,两块。我们终于停了下来,价都降了十分之一了,可以买了。想想,反正我们并不是诚心要买,再试试。于是摇头要走,不料那人说干脆一元算了,我们终于掏出了腰包。正当我们咣当咣当拎着战利品得意地向前走去,不料旁边又传来了一个非常恐怖的声音,五毛要不要,我和弟弟差点没晕过去。

 

 

十、告别

     

四月二十一日

      今天要离开丽江了,因为是下午六点钟的飞机,还有大半天空余时间,于是两人又到曲巷里散步,醉意阑珊。来到大石桥附近在一家纳西风味的馆子吃中饭,小桥流水,杨柳轻扬。然后在街上的银器店太太花20 RMB买了六根银耳勺,另外还买了四个纳西彩绣枕头套,手工的,有纪念意义。现在这些枕头套放在家里的藤椅沙发上,每每将我们带回丽江的美丽时光。

      回到客栈,离出发还有点时间,两人坐在二楼的雕木花窗休闲室里休息。我取出《The Testament》,看书喝饮料,Nate已经在巴西的丛林水洼地里找到了Troy Phelan的私生女Rachel Lane。这么多天来,终于有了一点闲暇时间享受这丽江古镇的安宁。其实到丽江来,能坐着一声不响地看书上网,应该是一件非常舒心惬意的事情。突然外面一声巨响,然后就见前台的一位年轻女经理向顶楼阳台跑去,我也跟着上去。到了阳台,阳光灿烂,什么也没有。女经理却连声说没了没了。我问她什么没了。她指着一个方向说那里有个七层楼房,是九六年大地震时唯一没倒的高层建筑,为了还原大研古镇的原始风貌,报纸上说今天要给炸掉。我望着她指的方向,因为以前没注意,现在也不觉得少了什么。

      她下楼去了,我却还站在原地,看着蓝天白云。要离开丽江了,这些天过得少有的充实,心里有一种眷恋。这次旅游丰富了我的人生经历,让我看到中国云南西部的美丽河山和清净的天空。那些朝夕相处的洪经理,巴桑,邓金华,同车的驴友们,还有那土著纳西同胞,藏族同胞,摩梭同胞,算命大师,藏医法师,牵马老妪,如同《清明上河图》里的人物一个个在脑海里回现。尽管季节不对,诸多遗憾,普达措将自己的美丽容颜藏着冬天的后面,木府也不开放,但还是收获不浅。特别是泸沽湖,实在让我们难以忘怀。

      我们要离开客栈了,洪经理不在,我想给两个前台经理照张相留恋。刚才往楼上跑的那位纳西族经理很大方地站在那里让我拍照,她手里正摆弄着花,另一位却扭扭捏捏地不肯合作。我引诱她说我是写博客的,可以贴在国外的网站上。她一听,说:真的?我非常肯定地说:真的。她马上就跑到了纳西族经理身边站好让我拍照,然后向我要国外网址。纳西族经理想得更远一点,递过自己的名片,脸上灿烂一笑:帮我宣传一下。原来她叫何菊,很漂亮的一个名字。

      该走了,客栈的小伙子将我们的行李搬上小三轮。在路上,他告诉我他是白族人,从澜沧江那边过来。到了南门口,客栈的面包车等着我们,还是来时的那个司机。黄昏时分我们到了机场,离开丽江。

     

二零一二年四月二十五日至六月二十三日完稿

二零一二年六月二十六日二稿

二零二一年九月六日校阅

 

诗词十一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