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话诗经

茶话诗经,痴人学佛。
正文

【信口开河】之 诗歌的加密和解密 (旧文修增)

(2022-01-03 23:00:16) 下一个

【信口开河】之 诗歌的加密和解密

诗人想表达什么是在诗人自己的脑海里,所以如果让作者亲自阐述某首诗的意义和表现手法,那肯定是毫无问题的,这就跟家长说自家孩子一样,俗语“知子莫如父”。(当然,母亲对自己的孩子也是了如指掌的。)

自己心里怎么想,和自己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以及表达后的效果会怎么样,那完全不是作者自己所能控制的。人们常说作品完成前是自己的孩子,一旦完成后,特别是发表之后,那就不是自己的孩子了。他/她到底长什么样,完全是由读者决定了,而不同的读者又会有不同的看法。

说了这么多,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作者个人的想法和最后在读者脑海中形成的看法是有差别的。引起这个差别有各种因素,比如不同的人生经历、教育背景、不同时刻的心情等等。所有的艺术,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绘画抑或音乐,这些创作者孜孜以求的就是尽最大可能地消除发送方和接受方之间的差异,给接受方呈现自己真实的意图和感受。

怎么才能尽可能地消除这个差别呢?那就需要建立一套作者和读者共同认可的协议。比如,看到Bull就是表示公牛,看到Dog就是表示狗。这是比较浅显的例子。实际上就像间谍一样,建立一套接受方和发送方共同认可的密码方案。这样的话,在普通人看起来像天书,但发报和接报的间谍看起来却没有任何困难。这就是一个加密和解码的过程。

同理,人们写诗和读诗也是一个加密和解密的过程。要想让读者准确地理解自己的诗意,就要尽可能地遵从一种大家默认的那些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定协议等等。这样作者才有可能让自己的思想在最大程度上被人认知。同样,读者也要按照相同的协议和规定去理解诗,才有可能准确里领会诗的含义。

建立这么一套完整准确的协议或者密码体系是个非常艰巨而费时的工程,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人们就一直在做这件事。期间因为各种原因,那些协议被不断地修改或增加,甚至干脆毁坏、抛弃,重新建立新的协议等等。就中国近体诗的协议体系来讲,就是上自《诗经》,下到宋朝,历经了几千年的演化、修订、完善才完成了一套完整的规范和协议,自从这个协议确定以后,无论写诗的人还是读诗的人,一般都是在按这个协议去作诗和理解诗。类似的宋词、元曲也是通过不同时间段的发展、完善,形成了各自的密码体系。

对于中国现代自由诗,也就是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的自由诗,它的协议也是从无到有,不断在发展。距今,经过整整一百年的发展,也已经渐渐形成了不少约定俗成以及不成文的规则和协议。这个我相信写自由诗的人是能体会到的。当然不可否认,现代的自由诗至今还是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密码体系。这也可以理解,如果真形成了一部完整的现代自由诗密码体系,那它就不叫自由诗了。因此,在一个没有统一标准协议的体系下,作者期望自己的诗作能被读者完全正确地理解大概是不可能的事。

作者如果想让自己的诗作被别人更好地理解,那么就要尽可能地朝公认的标准靠拢。同时,诗歌阅读者的欣赏思维方式也要朝这个标准靠,这样才更容易产生共鸣,一起感受到诗歌给予人类的真切的美的感受。这是个相互促进的过程,俗语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来也会吟”就是一个明证,虽然它说的是唐诗,但对现代自由诗同样适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