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注释】
梁襄王:梁惠王的儿子,名嗣。
语(yù):告诉。
卒(cù):同“猝”。突然。
恶:同“何”。
七八月:指周历七八月,相当于夏历五六月。
浡(bó)然:兴起的样子。
人牧:指统治者。
由:通“犹”。
【小议】
同前几节一样,还是要国君实施仁政,只是当年没能说服梁惠王,现在继续试图说服梁惠王的儿子梁襄王。有其父必有其子,从孟子的描述梁襄王还不如梁惠王。至少孟子之前没有对梁惠王表现任何个人好恶的情绪来。对梁襄王可以不一样了,一上来就流露出不满的情绪。人的情绪对方都会感受到的,所以梁襄王估计也对孟子很反感。孟子试图说服梁襄王的愿望最终落空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