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话诗经

茶话诗经,痴人学佛。
正文

【吟咏唐诗】之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020-03-28 15:09:36) 下一个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到:“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唯李益、王之涣、畅当三篇能状其景。”

先看看这些留存的题鹳雀楼的诗:

《登鹳雀楼》

[唐]畅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尘世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同崔邠登鹳雀楼》

[唐]李益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

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起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登鹳雀楼》

[唐]耿潍

久客心常醉,高楼日渐低。

黄河经海内,华岳镇关西。

去远千帆小,来迟独鸟迷。

终年不得意,空觉负东溪。

 

《登河中鹳雀楼》

[唐]司马札

楼中见千里,楼影入通津。

烟树遥分陕,山河曲向秦。

兴亡留白日,今古共红尘。

鹳雀飞何处,城隅草自春。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高下立判,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可谓登峰造极,历来被称为唐诗五言绝句压轴之作。

王之涣还有一首被章太炎称为绝句之最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在当时已经很有声望了,但是在《旧唐书》和《新唐书》里都没有王之涣的传记。只在唐人的传奇小说《集异记》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旗亭画壁”故事(见附文)。元朝辛文房撰写的《唐才子传》里有关王之涣的故事也是取自《集异记》。王之涣这样一个写出了千古名句,激励了无数后人的盛唐诗人,竟然在正史里只字不提,这也算是个千古之谜吧。

 

附:王之涣存世的六首诗和相关的传记: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二首

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其二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送别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宴词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九日送别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唐才子传-王之涣】

之涣,蓟门人。少有侠气,所从游皆五陵少年,击剑悲歌,从禽纵酒。中折节工文,十年名誉日振。耻困场屋,遂交谒名公。为诗情致雅畅,得齐、梁之风。每有作,乐工辄取以被声律。与王昌龄、高适、畅当忘形尔汝。尝共诣旗亭,有梨园名部继至,昌龄等曰:“我辈善诗名,未定甲乙。可观诸伶讴诗,以多者为优。”一伶唱昌龄二绝句,一唱适合一绝句。之涣曰:“乐人所唱皆下俚之词。”须臾,一佳妓唱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复唱二绝,皆之涣词。三人大笑。之涣曰:“田舍奴,吾岂妄哉!”诸伶竟不谕其故,拜月曰:“肉眼不识神仙。”三子从之酣醉终日。其狂放如此云。有诗传于今。

旗亭画壁

出自《集异记》

[唐] 薛用弱

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涣之齐名。时风尘未偶,而游处略同。一日天寒微雪,三诗人共诣旗亭,贳酒小饮。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会宴。三诗人因避席隈映,拥炉火以观焉。俄有妙妓四辈,寻续而至,奢华艳曳,都冶颇极。旋则奏乐,皆当时之名部也。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入歌词之多者,则为优矣。”俄而一伶拊节而唱,乃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昌龄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之曰:“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月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适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曰:“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昌龄则又引手画壁曰:“二绝句。”涣之自以得名已久,因谓诸人曰:“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巴人》《下俚》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因指诸妓之中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衡矣。脱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床下,奉吾为师。”因欢笑而俟之。须臾,次至双鬟发声,则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涣之即揶揄二子曰:“田舍奴,我岂妄哉?”因大谐笑。诸伶不喻其故,皆起诣曰:“不知诸郎君何此欢噱?”昌龄等因话其事。诸伶竞拜曰:“俗眼不识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三子从之,欢醉竟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