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话诗经

茶话诗经,痴人学佛。
正文

感悟诗经:24---《召南·小星》

(2012-09-14 08:12:11) 下一个












     小 星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


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寔命不同!


 


嘒彼小星,维参与昴。


肃肃宵征,抱衾与裯。


寔命不犹!



注 释


 


嘒(音慧):微光闪烁。


三五:指天上星的数。


肃肃:疾行貌。宵:夜。征:行。


寔:实的异体字。是,此。


参(音申):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昴(音卯):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抱:一说当读抛。抛弃。衾(音钦):被子。


裯(音绸):被单。 犹:若,如,同。



白 话 翻 译


 


星光微闪,三五颗在东边。


整天披星戴月急赶公,没日没夜穷忙碌。


好命烂命不一样!


 


星光微闪,参昴二星挂西边。


每天披星戴月匆返家,被衾冰冷难入眠。


好命苦命大不同!


 



 


这首诗是一个小吏对自己日夜奔忙的命运发出不平的悲叹。


 


读者可能也注意到了《诗经》里多数的诗是三章,这首诗只有两章,这个差别正体现了《诗经》的灵活自然和真实。触景生情的真情实感才能感人,小吏每天早起晚归地公干,也只有在上班路上看天边残星时,在返家途中望满天繁星时,才有空闲想到自己悲惨的生活,才会发出不平的感叹。他上班时忙得要死要活那有工夫感慨?要是他上班时能发悲叹,那就是太悠闲了,堪比后人的“一杯茶水一张报”了。因此,此诗两章,一朝一夕,非常合理自然,且能准确地表达小吏的心理感受。只写两章而不像做八股文一样硬凑成三章,这不正体现诗人的真实和自然吗?


 


在写这篇感悟前,我先把诗翻译成白话给朋友看,朋友针对我的那句总结“这首诗是一个小吏对自己日夜奔忙的命运发出不平的悲叹。”说:“你会不会沒有控制的借题发挥的写呢?”本来我真打算长篇大论“命”什么的,以及该顺天承命还是奋起抗争什么的。这个提醒很好很及时,让我放弃去写那些长篇累牍无用的感慨。


 


相信绝大多数的读者都有过诗中小吏的经历,对他的无奈和心酸会有不同程度的共鸣。自己没日没夜像骡子一样地干活,却看到高层领导整日“退食自公,委蛇委蛇”,看到这种巨大的反差,你要内心不愤不怨才怪了。既然原诗作者都知道适可而止地写两章,那我又何必画蛇添足地乱发一通感慨呢?况且,当面对不公平的“命”时,到底是该抗命还是该顺天?我若能举出一千个应该抗“命”的例子,就一定有人能列出一千零一个应该顺“命”的实例。反之亦然,我若举能出一万个该安天知命的事例,就有人能列出一万零一个该抗天革命的实例。


 


也就是说这世间没有定法定说,具体的情况要具体分析,需审时度势,相时而动,否则就成刻舟求剑了。抗命抑或安命,只是一例,万事皆然,同为一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