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 蘩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 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 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 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
注 释 于以:问词。一说语助。 蘩(音繁):白蒿。生陂泽中,叶似嫩艾,茎或赤或白,根茎可食。 沼:沼泽。沚(音止):水中小洲。 涧:山夹水也。 被(音币):首饰,亦用于编发(假发)。 僮僮(音同):首饰盛貌,一说高而蓬松。 祁祁(音其):形容首饰盛,一说舒迟貌。 |
至此,我们不难理解作者反复强调采蘩地点的用意:去那艰险偏远的地方采摘最鲜美的蘩,尽最大可能向先祖神灵表达诚意和敬意。连这么微不足道的蘩都考虑的这么细心周到,更遑论其他重要的祭祀品了,其心之诚,其意之敬,可谓尽矣。 明白了前两章作者的意图后,最后一章是说什么就昭昭然了。简而言之就是在祭祀时穿着祭祀专用的盛装,装扮的肃穆庄严,从大清早到晚夕都在祭庙里恭敬地祭祀先祖神灵。直到夜很深了,要回家了还是怀着崇敬的心情,缓缓地换上回家的衣服,依依不舍地离去。 毫无疑问,这首诗成功地描述了祭祀人的恭敬和虔诚。更为难得是这首诗纯用白描的手法记述了祭祀的过程,没有添加个人的任何情感色彩,是一首标准的原生态叙事诗。 正因为这种原生态的记述,让后人有了多种解读的可能。颂扬者,看到祭祀者的恭敬和虔诚。阶级论者看到剥削和压迫,宫女/女仆们不但被逼着去那些危险的地方采摘白蒿,还得在庙里没日没夜地敬奉神灵。就原诗的本意来说,我倾向于作者是为了赞扬祭祀者的恭敬。因为,在那个远古的时代,作者不太可能具备现代人的阶级分析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