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话诗经

茶话诗经,痴人学佛。
正文

感悟诗经:10---《周南·汝墳》

(2012-01-03 10:13:43) 下一个

 

-----------------------------------------------

 

     汝 墳

 

 

 

遵彼汝墳(fén),伐其条枚;

 

未见君子,惄(nì)如调饥。

 

 

遵彼汝墳,伐其条肄;

 

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赬(chēng)尾,王室如燬(huǐ)

 

虽然如燬,父母孔迩(ěr)

 

 

-----------------------------------------------

 

 

这首诗讲述了战乱年代一个家庭悲欢离合的故事。

 

 

一女子沿着汝河长堤砍伐树枝,草木葱茏茂盛,河水滚滚东去,远眺大道,多么希望能看到夫君策马归来。等到天黑也没个影子,对丈夫的思念和忧虑就象那一天没吃饭的肚子一样饿得咕咕乱叫。

 

 

把急切的忧愁用饥饿来比喻,不但显得自然纯朴,而且很贴切形象,让人感同身受。你能列举出几个形容忧愁的词吗?我绞尽脑汁,也没想到那个能比这个比喻更清新脱俗的。所以第一次看到这个比喻时,非常惊讶和欣喜,为古人独特的文思所折服。

 

 

看完这第一章,脑子里不由地冒出了那句“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细细体味,情景神似,据此说《汝蕡》是闺思诗的鼻祖应不为过。

 

 

日复一日,不知过了多久,反正那些之前被砍的树都已长出了新枝。一天,那名女子正在砍伐新生的枝条,抬头突然看到丈夫正骑马朝自己走来。噢,那种欣喜,不必言喻,你可想而知!她惊喜于丈夫的久违归来,同时也期待着丈夫从此别再远走。感情的复杂微妙尽含于一句 “不我遐弃”,一切尽在不言中,可谓隽永蕴藉。

 

 

前两章一悲一喜,成功地完成了描写悲欢的任务。当然,其中也暗合着离合的故事,是旧离新合,作者没明写,但这些不需要作者点明,一般读者都能想象和体会到。

 

 

不知跟家人团聚了多久,战争又开始了。狼烟四起,烽火连天,朝都危急,羽檄频飞。面对一封封急催的羽檄,丈夫只好打点行装,准备重返战场。就在此时,妻子轻轻地说:“朝都虽然危急如焚,可是家里的父母二老也离辞别人世很近了。”这句话真如五雷轰顶,任再铮铮铁骨的男儿闻之也要掩面长泣!自古忠孝难两全,作者的笔头到此止住,没有再写男子的决定和结局,但却震撼人心,发人深思,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通过这么一个小家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他们的悲欢离合,而它不过是战乱年代千千万万家庭中的一个,仿如一水滴。这无数的水滴汇聚在一起,如同眼前的汝河一样滚滚东去。。。在一千多年后,杜甫也见证了类似的情形与故事,于是就有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以及《三别》和《三吏》那些脍炙人口的诗篇。

 

 

《汝蕡》虽然言离别无《雨霖铃》之缠绵绮丽,咏思念无《水调歌头》之旷达飘逸,抒愤懑无《三别》《三吏》之直白沉郁,但其在如此短的篇幅里,将一波三折的情感变化描述的这样惟妙惟肖,将悲欢离合表述的如此完整,主题如此深邃高远,实在让人叹为观止!至少我在看完这首诗后,是毫不犹豫地给《诗经》的评价又提高了一个等级。

 

 

 

------------------------------------------------

 

 

附注释:

 

 

遵:沿。

 

汝:汝河,源出河南省。

 

墳(音坟):水涯,大堤。

 

条:树干(枝曰条,干曰枚)。

 

惄(音逆):忧愁。

 

调(音周):通朝,早晨。

 

肄(音异):树砍后再生的小枝。

 

遐(音狭):远。

 

鲂鱼:鳊鱼。

 

赬(音成):浅红色。

 

鲂鱼赬尾:毛传:"頳,赤也;鱼劳则尾赤。"朱熹集传:"鲂尾本白而今赤,则劳甚矣。"后来用来比喻人们忧劳国事,非常辛苦,就象鲂鱼尾巴累红了一样。

 

燬:火。如火焚一样。

 

孔:甚。

 

迩(音而):近 。这里的意思是父母距离开人世很近了。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