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春暖花开之甘肃行(二)--- 丝路敦煌 (上)

(2010-07-26 12:39:17) 下一个

从前还嘲笑过同学家在兰州怎么会竟然从来没去过敦煌,当摸清楚敦煌的地理位置后,感叹到,难怪呢,敦煌离兰州实在是太远了,居然有一千一百多公里,再加上七百多公里就能到北京了。从2006年起敦煌开始通火车,不再用去一百多公里以外的桃园。每天有两次夕发朝至的列车从兰州出发,很是方便。在兰州就可以买来回票,这对于旺季的时候尤为重要,据说在敦煌火车票到那时基本都被旅行社给包了。

我喜欢坐火车,尤其是在国内坐火车,有得看,有得吃,还有的聊。我那点地理知识很多都是在火车上看到的。列车驶出兰州一直到武威(昔日重镇凉州)都是黄土,看的触目惊心,和陕北的黄土高坡没有什么区别,那里的农民一定不富裕,房子都是土坯房,田里只有可怜的一簇簇绿色。经过河西走廊时天色已晚,什么都看不清,很可惜。据同学说景色和新疆天山边相近,那种远山和草地。第二天将近九点到达敦煌火车站。一出站就被出租车抢客的阵势给吓到,后来才知道这里一天才有三趟列车经过,他们形势所迫没办法。

敦煌火车站尤其是内部非常干净,简直能用一尘不染来形容了。

DSC_0286

广场还在修建,远处正对面的那条路就是通往莫高窟的。

DSC_0287

通往敦煌城的大道几乎就是一个新农村示范模板,据司机介绍当地郊区农民早就不再种庄稼,改种效益更好的葡萄和少量的棉花。其实敦煌干燥阳光充裕很适合葡萄养殖。路边的葡萄架整整齐齐,农民住的房子也有统一的廊檐。同学很奇怪就问司机。原来有政府补助,鼓励路边的住户统一样式,面子工程做的很足。敦煌城区入口处就是敦煌宾馆,国家领导人外宾来访都在这里下榻。三年前从天津派来一位市长,从此市容就大变样,就连同学都忍不住赞叹简直比兰州还要好, 街道两旁树林郁郁葱葱,真是不敢相信我们到的是塞外。

我们的旅店在城中央广场旁。简短收拾好之后,即刻出发去莫高窟。心情竟然有些激动。

通往莫高窟路上的牌坊

DSC_0088

洞窟入口处,外壁上隐约能看的到残留的壁画。进入之前相机要上交。洞窟内部更是完全禁止照相。

DSC_0089

为了避免抓瞎,到这样的文化圣地我一般都是要事先做些功课的,越看越觉得从前对于敦煌的了解实在是可怜,或许归因于不可触摸的伤痛而或多或少的刻意回避。敦煌其实不应该因为流失的藏品而成为中国人耻辱的象征,除了藏经洞还有壁画,还有彩塑还有建筑,这从公元366年延续上千年的艺术创作更应该是我们的骄傲。

真是百闻不如一见。亲眼所见的冲击力是如此强烈。这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我们的解说员。没有他精彩的解说引导我们绝对不会马上领悟到敦煌艺术的精妙所在。参观的人不算多,我们不到十人归为一组。现在一次可以参观10个洞窟,还有些特窟要想看的话要另外收费150元到200元不等,这个并不是说好的洞窟手持普通票的游客看不到而是那些特窟要么空间比较狭小,容不下那么多人,要么状态已经比较敏感需要特别保护。解说员按照洞窟里面二氧化碳含量的指数来决定每次引导的线路。

以下洞窟的图片都是网上找到的。我们当时大多都看到了。

释迦摩尼与众弟子,是唐代作品。

这是右边三尊佛像的放大图。左侧是弟子迦叶,瘦骨嶙峋,典型的苦行僧的形象。中间的则是唐风雕像的代表作,


S
形姿态自然舒展。

 

西魏 《伎乐天》 ,当中的人物肤色发黑,绝不是为了描绘黑人,而是因为颜料的变色呈现出的。

北魏 《九色鹿》这故事童话气氛很重,敦煌壁画中只有一幅,是以连环画的形式展现的。讲释迦曾是毛有九色的鹿,救了一个遇溺的人。同夜王后梦见九色鹿﹐想猎来做衣饰。遇溺者带国王前去﹐被九色鹿怒斥见利忘义。最后国王不加害於鹿,遇溺者则遍体生疮,王后亦恚恨而死。

这个故事还曾经被制作成动画片。

敦煌最为出名的飞天。解说员说其实飞天在壁画故事中充当的角色很微小,大约就像交响乐团里面敲锣打鼓的,起到是渲染气氛的作用。

反弹琵琶,经研究这只是一个舞蹈动作,而非真的弹琵琶,那样的话演奏者得要至少两米的胳膊。洞窟里面这样详细描绘舞蹈的画作很多,一步一步非常详细。按此排练舞蹈几乎都不再需特别的编舞。

较大规模洞窟里面最前方一般都是供奉的三座佛像,从左到右分别代表着前世佛(燃灯古佛),现世佛(释迦牟尼佛)




和未来佛(弥勒佛)。绕过去后面则是佛祖涅槃。
 




莫高窟的各个洞窟都是由信徒捐钱建造的。这副描绘的是菩萨牵引着供奉者死后进入极乐世界。古埃及绘画中也有
同样的表现手法,看来时空交错中艺术是可以相通的。



都督夫人礼佛图,这是唐代供养人画中最大规模的一幅。在敦煌壁画历史中后人往往将前人的作品用泥土糊上然后再画新的作
品。使相当多的洞窟内形成了数层壁画的奇观。而当年张大千在滞留敦煌三年临摹过程中自私和愚蠢的先后剥落了大约三十余
处壁画,导致保存最好的外层壁画成为一堆泥土,而露出里面的壁画也残损不堪,几乎毫无保留价值。这幅就是如此。这是莫
高窟研究院第二任院长段士杰的复原画。原作的色彩轮廓几乎都要消失。

座九层莫高窟标志性建筑实际是为了保护此地最高的弥勒佛像(33)

在当年王道士住所对面便是闻名世界的藏经洞。有关此处的故事有几个流传很广的谬误: 一莫高窟不是于1900年和藏经洞一起
被发现的。莫高窟一直都在,而且是开发式的。一直到清朝都还有人供奉新的佛像。只不过因为藏经洞里面的文物流失以后才
让世人知道了莫高窟。二王道士不能说是文物流失的罪人。他在发现藏经洞之后几次尝试拿过一些给当地官员看,希望能得到
一些款项清扫修缮洞窟
, 但是当时摇摇欲坠的清政府谁还会有人真心关心这个。英国人斯坦因想买,他最初连看都不给他看。
后来斯坦因锲而不舍述说他自己之崇奉玄奘,以及如何循着他的足迹,从印度横越峻岭荒漠,以至于此的经过,王道士被感动
了。那些所得的银两他并没有中饱私囊
, 藏经洞所在的那个洞窟保护外围就是他加修的。当汉学家法国人伯希和将他所买去的书
籍和绢画带到北平后才被朝廷知道。便命令将余下的卷子运往朝廷。可是那些卷子竟然没有装箱运输,沿路不断散落很多,还
有被偷盗的,被地方官强行留下。因此有一种说法就是藏经洞文物英国最多,法国最精,俄国最杂,日本最神秘,中国者最散
最乱。这才有了陈寅恪的感叹
:敦煌是国人的伤心地也。王道士只是一名普通人,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后来文物的散落他非常
的痛心。甚至后悔没有全部卖给斯坦因至少能保持一个完整。

咳,我们不能归罪于王道士,要怪只能怪藏经洞被发现的太早,要是能晚到七十年代末那么一切都会不一样了。

这是藏经洞中唐朝壁画,上面挂的包是不是很现代?

王道士当年的住所如今是个陈列馆,展示着藏经洞文物的部分复制品。

参观的时候也许是因为洞窟的空气让我头痛起来,后来越来越严重,本来要去看几个特窟的只好无奈的作罢。在门票售票处对面
是日本人投资修建的陈列馆,里面有一些已经完成的一比一复制的洞窟。

下午我俩在旅馆里休息,睡了一觉感觉好多了。晚上跑到沙洲夜市逛悠。那里基本都是做旅游者的生意,小摊上卖的各种工艺品
。旁边小店里有根据莫高窟壁画制成的绘画,地毯,丝巾,别处很难买到。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出发去西线,包了一辆车,司机人很好,一路上兴致勃勃絮絮叨叨给我们讲了不少。西边城郊是青海格尔木
油田的家属区。他们几年前迁过来,大概有三万人,对敦煌的经济绝对是个促进。

我们首先到离敦煌西北八十多公里处的玉门关。

周围除了两位生意人以外一个游客都没有,本来还想大发一番思古幽情,可是这样一个土堆实在是让人有些失望。

DSC_0094

石碑后刻着玉门关赖以成名的诗句

DSC_0091

周围的环境看来是几百年没变,对于古人来说这里就像是天尽头。

DSC_0104

不远处竟然还有河水的踪影

DSC_0125

慢慢来了几辆旅游车打破了静寂,我们于是上车往汉长城遗迹去了。

汉长城保留下来的不长,还能清楚的看见墙里混入的稻草。

DSC_0143

司机说过日本人特别喜欢来看汉长城,果然一会儿就过来一车日本旅游团,围着照相。

尽头的烽火台

DSC_0149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