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春暖花开之甘肃行(一)--- 初识兰州

(2010-07-17 13:46:30) 下一个

前言

记得回国前,国内的好友照例问我这次要去哪里旅行,听到甘肃,她愣了一下,那里有什么好玩的?像是问句也像是陈述句。甘肃在新闻报道中更多的和贫穷落后污染联系在一起。敦煌,河西走廊,麦积山这些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字眼却好像与它无关。其实要不是同学年初时来访盛情邀请去她的家乡,我对于甘肃的了解不会比那位好友多多少。行程前做准备工作的时候故意没有很细致,看了几篇游记,定下大概要去城市就出发了。我喜欢充满惊喜的旅行,甘肃没有让我失望。

(一)     初识兰州

坐的是早班七点的飞机,不到五点就被父亲叫起,没办法这是唯一的一班直达兰州的航班,还不是每天都有。飞机降落在中川机场,机场显然还没扩建,设备有些陈旧,幸好管理还不错,行李一会儿就到了,没有再经历像昆明机场似的混乱。中川机场可能是国内离市区最远的一个机场了,70公里,坐大巴在黄秃秃的群山中晃悠了一个小时。过了收费站,进入市区大巴就明显开始缓行了,我到也不着急,看看市容也不错,大巴驶过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不远处就是兰州大学。同学家以前属于市郊,如今都是住宅区了,可是通往市区的路只有一条,基本一到上下班时间就堵死,还好同学打车过来接,要不城里的出租车都不愿意过去。进入她父母家的小区顿时豁然开朗,视野开阔,再没有市区里压抑的感觉。她父母度假去了,就我们俩人很自由。她问我要吃什么,那还用问吗当然是拉面啦,早饭都没好好吃,恨不得从下了飞机眼前就晃动着拉面。她赶紧纠正,我们兰州不说拉面叫牛肉面。同学说其实她家旁边的牛肉面就很好了,可是这样好像有些亏待我了。离家多年,对于兰州玩乐的地方她早已不熟悉,临时打电话问人,我们打个的就直奔过去。那家店门面不大,名字不记得了,反正不是最出名的马家牛肉面馆,正赶上中午饭点,人满为患,我先去占位置,同学去点面,她问我想吃什么粗细的,这个问题有些难为我了,那时对于牛肉面还没什么概念,看着对面人吃的粗细大约和热干面差不多就说我要这种。对面的几位妇女是回族包着头巾,招待是带着白帽子的小伙儿,这样的环境很是新奇。同学说其实兰州回族人才占大约百分之十左右,但是基本把饮食业给垄断了,亮相多就显的多。一会儿我们的牛肉面就端来了,同学的是毛细的,她让我尝尝,果然比我的三细的要味道好些,越细汤料的味道越进的去。同学说这里的味道和她家那边的没区别,可是和后来吃的几次比我还是觉得第一家最好,也许是归因于最初的感觉总是难忘的吧。其实这绝不是第一次吃牛肉面,以前上大学有一段时间每天早上都去校门口的兰州拉面摊上吃早点,就是记忆中的味道和在兰州的完全不一样。牛肉面讲究的是一清()二白(箩卜)三绿(香菜蒜苗)四红(辣子) 五黄(面条黄亮),牛肉要用甘南和青海的牦牛,和面要加戈壁滩所产的蓬草烧制出来的碱性物质,蓬灰,这样牛肉面一定要来甘肃才能吃上。

当时没好意思照相,这些图片和下面食品的图片是从网上找的。这个大约是三细的样子。

</font></span><span style=

牛肉面馆的盛况

</font></span><span style=

解决了肚子问题就开始正式逛悠兰州城了,先来到黄河边,兰州是唯一黄河穿过市区的城市。放眼望去,天,黄河怎么这么窄,都说长江要变成黄河了,可是和真正的黄河比,还是有些距离的。黄河颜色近似于淡巧克力色,浓浓的黄褐色。河对面是金城关,兰州别名也叫金城。金城渡如一把控制黄河渡口的铁锁。从这里渡过黄河后,西北取道永登可达河西走廊,直抵西域;西南沿湟水而 上,可抵青藏高原;南面越南山,可达今临夏州和临洮及关中地区。战争时期的重要关口,如今在和平年代变成了度假村。

</font></span><span style=

这是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的中山桥

DSC_0061

黄河羊皮筏子。我们没敢坐,找了个快艇兜了一圈。

</font></span><span style=

兰州人喜喝三泡台,下船后,在河边找了个坐边吹风边品茶。三泡台是菊花、桂圆、葡萄干、小枣、冰糖再加上煎茶配制而成,这个也是回族人传统饮茶风俗。

</font></span><span style=

中山桥对面就是步行街,偏街上有个古玩市场皇庙。没有北京的潘家园大,但是小而精致,建筑是一派仿古风。我们大概转了一下,看了看,没有那捡漏的本事也就不敢出手。出了皇庙,就是小吃一条街,于是又开吃起来。

麻色豌豆制成的杜家灰豆子,

</font></span><span style=

甜醅子近似与米酒,但是莜麦和青稞类做成的

</font></span><span style=

兰州酿皮是用面粉制的,与陕西酿皮不同

</font></span><span style=

本来同学要让我感受一下兰州茶馆文化,可是她推崇的那家顶楼茶馆下午时分竟然满员。看来兰州人生活的悠闲程度和成都有的一比。我们逛累了无处可去,就在茶馆内的竹秋千上坐着等座,里面的人有的打麻将,有的玩牌,有的聊天,出出进进我都了小睡一觉还是没空包间,只好无奈的离开。

我们在街上漫无目的溜达,同学也想不出什么另外的景点,于是决定去吃晚饭,其实时间还早,那些小吃也还没消化,纯粹是找个地方能歇下脚。对于晚饭吃什么我却早已有了主意,除了牛肉面,手抓羊肉也是一定要尝的。经过打电话咨询我们奔向东方宫。这个餐馆装潢富丽堂皇,没辱没它的名字,上下电梯弄的都有些商场的感觉。还不到饭点,我们两人也给了个包间。

手抓让我印象深的原因就是曾经在网上看过,说甘肃农村为了鼓励少生孩子,贴出标语”少生一个娃,天天吃手抓”后来果然在临夏见到了。可见手抓的地位。

兰州手抓羊肉是一道著名传统小吃,是中亚、西亚的“撒尔塔”色目人东逐时传入我国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民族饮食,西北地均有制作。在兰州,手抓羊肉简称为 “手抓”,过去由于多在沿街摊点售,吃者向以手抓之,这便是“手抓”一词的来历。现已不用手抓着吃了,但仍用“手抓”这个词,手抓羊肉也可作为大菜上桌。

手抓是用8-12月龄绵羯羊的肉做成的,不用特别烹调,加花椒姜煮熟即可。我们点的是冷吃,上来一盘羊排,一碟椒盐和一碟蒜头。我不吃蒜,也没蘸盐,白口的手抓就已经满口喷香。

第二天我一人前往甘肃省博物馆,同学在家收拾行李准备傍晚出发去敦煌。全国各大博物馆基本都重修了展馆,并且免费开放。甘博也是如此,新大楼风格泛泛,不像陕博是仿秦,湖北省博物馆是仿楚的建筑。本来在入口处想找个解说员,结果被告知当天全被定完了,音频解说还没弄好,只好作罢。参观博物馆是个力气活,费体力和脑力,得先挑感兴趣的看,博物馆常规馆展分丝绸之路,彩陶,古生物展厅。我直奔二楼的丝绸之路就去了,刚一进门就见到有两位在进行解说培训,正好凑着听听,后来才弄清楚他们是志愿者,当义务解说员的。讲着讲着,就变成其中一位美院的学生单独陪着我了。

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用来盛饭的,造型很像开水瓶。

DSC_0067

馆中最出名的藏品马踏飞燕,中国旅游的标志。这个东汉年间的墓葬品出土于武威,马踏飞燕是郭沫若命名的,其实马踏的到底是什么,却没有定论,有人说是燕子有人说是飞鹰,也有人说是雀。但是就像它的另一个名字铜奔马一样整个造型的焦点是这匹马,非亲眼所见不能想象它的造型之完美,工艺之精湛。它如此雄骏非凡,昂首嘶鸣,马蹄腾空,作风驰电掣般的奔驰

DSC_0070

DSC_0073

这个元代的铜牦牛颇有些毕加索作品的写意之风

DSC_0083

嘉峪关古墓彩绘砖画,反映普通人家生活场景,笔风白描质朴

DSC_0074

DSC_0075

在看瓷器藏品的时候过来一位收藏爱好者,和博物馆馆员在讨论磁州窑,他自己收藏了几样磁州窑藏品,甘博拥有存世仅有的两件题年款的其中一件。

这件元青花玉壶春瓶虽然个头不大,但是画工精湛

DSC_0085

甘肃是彩陶大省,素有“彩陶之乡”美誉。甘博的彩陶收藏自然是最丰富的。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保存有完整的仰韶文化早、中、晚期堆积, “甘肃彩陶”展厅中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及青铜时代诸文化彩陶交相辉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reader-only 回复 悄悄话 这是白塔山公园,桥的名字是后加的。变化很大,桥的那边盖了许多的大楼。这碗牛肉面是兰州的特产,还有羊皮筏子。
小四妹 回复 悄悄话 没去,都不知道,我同学也没说呀,在河这边还是那边?
myuz 回复 悄悄话 没去五泉山公园吗? 那曾经是汉大将霍去病屯兵的地方,现在绿色成荫,是休息的好场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