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15春节回家散记(二)

(2015-03-06 13:03:20) 下一个
2015春节回家散记(二)

终于到家了,见到我年迈的双亲,一颗忐忑、浮躁的心终于平静下来。这一夜睡得格外香甜,好久没这样了!我知道虽然人们常说心安之处是故乡,但故土的气息,更可以让尘世的浮嚣沉淀下来。经历无数红尘烦扰之后,这故土是最好的归宿。

清晨,一觉睡醒,正好是日出东方。透过窗户,太阳正努力地穿过云层,在远方的山巅之上露出脸来。难得一个晴天开始了!


这就是我家,那片小竹林之后。这基本就是2000年后山里建房的特征了。左边是十余年前旧房被祝融光顾后留下的残垣。再左边后面是我出生的地方。老宅已不复存在,儿时眼中高大的后山,现在看起来不过一土丘罢了。


这是家里的灶台和水缸。山里这些年也有了一些发展,道路的硬化,集中供水工程可是大大的方便了山里人家。接下来最急迫的事就是厨房和厕所的改造了。老实说刚到家的头一天,那浓重的乡土气息几乎让人窒息,这可能是在城市长大的下一代来此的最大障碍。两天之后,一切过去,不复所闻,可见人们的适应性有多强。




我们整个徽州,基本上都是自先秦以来各个时期,躲避战乱自中原来此。先来的占据了好山好水,形成各个村落城镇。而我们这山里人家大多是闹长毛时才逃难来此,村镇已容不下先祖他们,只能来此深山拓荒。早期的房子,也只能以泥土为墙,草木为骨建造。我出生的老宅和这栋房子基本相同。山里房子的窗户都很细小,为过去这一带土匪强盗盛行所迫。至今老人们感谢毛主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清除了强盗土匪。但这种小窗户的形制却保留下来,算是徽式老宅的一个特点。


到了六七十年代,山里的房子才开始有了徽派的特征。不用说大家也知道这栋房子的大致年代。这在当时肯定是个工分大户,有好几个强劳力在家。房子内部通常是二十四根杉木到顶,分楼上楼下。门框和窗框都是以条石构成,门眉和窗眉,或绘以水鸟虫鱼,或饰以徽派石雕砖雕,最简单的也要饰上文字。像这栋房子一样,不过这里的三个愿望却没有一个成真。



山里的发展还在交替之中,大量的老宅被废弃,田地荒芜。年轻的一代大多进城打工,人们没事时习惯于整天在路上悠荡,聊天。这几天我每天都是坐在门口,一边和父母及探访的乡亲聊着天,一边看着路上游荡的人们。


山里的田地很少,基本上靠精耕细作。茶叶是最重要的副业收入了,随处可见的是茶园。这是一片比较大的茶园。茶园基本上都是当年我们战天斗地留下的杰作,如今这一份产业可是给后人留下了生存的根基。


这山里大多以坑、坞、岭命名。一地不过十到三十来户人家聚居。这是我们邻坑,叫做螺丝坑,要比我们坑人多多了,也整齐不少。过去上农中,我们就是走这样的山道,每天步行五六里路到乡里上学。现在农村行政体制改革,建立乡中心小学,小学生也要天天赶到乡里上学,苦了大人,也苦了小孩。不由感谢当时的插队知青,是他们帮山里建起了比较完善的初级教育体系,那时坑里人基本可以在家门口上小学,上学在当时是一件没有丝毫压力、快乐的事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