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时评

风声、雨声、家事、国事
个人资料
正文

盲人摸象

(2012-12-10 08:10:20) 下一个

盲人摸象的故事几个盲人分别摸象的不同部位,因此产生了对于象的意见分歧。而这种意见分歧最终上升为互相的批判,谁都坚持认为自己才是最正确的那一个,别人的都是错的。

还有一个类似的例子,甲和乙看同一个东西,甲说是圆的,乙说是方的,甲乙不能相互说服对方,于是甲乙互相批判,其实他们看的是一个圆柱体,只不过角度不同。盲人摸象告诉我们对事物某个局部的认识代替全体将不能得到对于整体的正确认识,而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即使能够看到事物全体,但是由于考察角度不同,仍然能够得出表面完全不相干甚至相反的结论。

哲学的各种派别,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否就像是那群摸象的盲人或者看同一个圆柱体的甲乙二君?他们都坚持本学说所持观点才是最为正确的,努力说服甚至批判其他的哲学观点,认为接受了那样的哲学观点,对于自身及社会都是有害的。

从历史讲,哲学坚持它的批判性是有一定道理的。古代人们认识水平还很低下时,人们对于自然现象不能给出合理的解释,特别是风雨、雷电、洪水、火灾、猛兽这些对于人类自身生存有威胁的事物,人们希望能够掌握它们的规律,以便于趋利避害。人类并不是简单地由于智慧高于其他动物就自然成为地球的主宰。我们看一个人当他遇到猛兽时实际上能够战胜它的办法也是很少的。人类只有作为一个群体或者叫做社会,通过使用工具并相互配合,才能够超越其他所有动物,成为地球的主宰。

正是由于人类的群体性或者叫社会性,从世界观导出的方法论不仅是对于一个人的行为有约束力,它有约束社会成员全体的要求。这就是原始意义上的统治。比如,如果部落的巫师认为洪水、旱灾、雷电等自然灾害是天神对于人类不虔诚的惩罚,这样的世界观所导出的方法论是定期的祭祀活动,而部落里某个成员说“我有不参加这样愚蠢的祭祀活动的自由”是不行的。规定什么事是“不行”的,以及如何对做了“不行”的事的人进行惩罚,就形成了原始的社会制度和统治。

社会制度的产生开始是有其合理性及必然性的,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制度越来越成为少数人统治多数人,也就是让多数人为少数人服务的工具。而涉及世界观及方法论的哲学,由于其对于社会制度的直接影响力,使得其求知探索的“知”的部分被压抑,而作为社会制度的理论基础的“用”的部分被重视甚至被拔高。人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观点和学说,也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相信什么和抛弃什么的问题。请思考我们在遇到一些新的观点和学说时,是如何取舍的。有没有人用过这样的逻辑?

1.        如果大家都信,我就信,否则就不信。

2.        看这个观点对于我自身利益有帮助还是有损害,有帮助我就信有损害我就不信。

3.        某某人是不是就是为了让自己获利,所以才鼓吹这样的世界观。

4.        接受这样的世界观会对指导人们行为的方法论有什么影响,有积极的影响(也就是促进人们从事生产,促进社会稳定)的就支持,否则就反对,无论这种观点是否包含了真理性认识。

5.        与我的世界观不一致的一切观点,要么不正确,要么没有意义。

当把这些认识过程中的方法论罗列出来时,人们或许相对容易发现问题,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是否有自觉不自觉地在应用着呢?

这些还都是比较“有学术氛围”的争论。而通过噤声、打倒、甚至于肉体消灭而维护“正统的哲学思想”的社会现象也是屡见不鲜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