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无事生非的朝鲜战争

(2010-05-19 03:37:35) 下一个
无事生非的朝鲜战争
  子弟兵

  

  新中国成立之初,外无强敌压境,内经连年战乱,人心思治。毛泽东如多一些西

  方民主思想,少一些封建帝王念头,学习美国国父华盛顿,建立轮番坐庄制,何愁中

  国不兴?当然,时人无后眼,以为只要跟着伟大领袖,中国从此必然走向繁荣富强。

  而强大的中国恰恰是斯大林不愿意看到的,何况假以时日,新中国也会认识到中美关

  系的重要性。后来周恩来在华沙向杜勒斯伸出友好之手,就是证明。如欲控制中国,

  只有从社资两大阵营对垒的角度打主意。斯大林选择的突破口便是朝鲜!

  朝鲜与中国,唇齿相依逾千年。甲午战争即自日本侵朝,中国援朝始,以《马关

  条约》终。朝鲜为日本鲸吞,生灵涂炭几十载。战后又为苏美瓜分。人心思统一,自

  不待言。斯大林乃令金日成,发动突然袭击,将南朝鲜人民从美帝国主义的桎梏下解

  放出来。然而,斯大林真的有成竹在胸?还是别有所图?

  金日成何人也?彼本中国东北抗联一游击队长,充其量团级干部耳。毫无大兵团

  作战经验。战后由斯大林挑中,回北朝鲜做了儿皇帝。其人民军以陆军为主,虽以苏

  制武器配备,但既无实战经验,又无强大的海空军辅佐。以这样的实力去与美军直接

  对阵,负多胜少,明眼人不难看出。据说斯大林招金氏到莫斯科,逼其出战,金日成

  畏怯不应。斯大林盛怒之下,将金日成关了禁闭,扬言想不通就换人。金氏无奈,只

  得披挂上阵。斯氏如真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何不选东西德为突破口,偏偏挑中了远

  离苏联中枢的朝鲜半岛?让我们来看看苏联是如何动作的。

  首先,在逼金日成出战的过程中,苏方与中方密切联系,充分“尊重”中方的意

  见。经三方“协商”,达成了中国出人,苏联出资的不成文约定。这边战端一开,南

  韩军队卒不及防,一泄千里。如无联合国军介入,金日成一战成功也是可能的。但苏

  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竟在联合国投票表决出兵案当日缺席,造成实际弃权,遂使

  美国师出有名。须知安理会任何常任理事国一票否决,都可使提案泡汤。海湾战争期

  间,美国不惜打破六四后中断高层往来的禁令,以邀请钱其琛前往华府会见国务卿为

  代价,争取中国在联合国投票时弃权。而中国则以会见布什总统为条件最后成交。战

  后,科威特还要再三感谢中国的支持。诸位都知道,中国一向偏袒伊拉克,和美国唱

  反调,于科威特何功之有?原来这支持指的就是袖手旁观的弃权。没有联合国的旗号

  ,美国凭什么攻打伊拉克?同理,当年没有苏联的弃权,美国凭什么干涉朝鲜内政?

  这叫做:赞同诚可贵,弃权价更高。马立克犯下如此大“错”,如系个人行为,有十

  个头,也要让杀人不眨眼的斯大林砍了,而此公竟安然无恙,在此位上一直坐到七十

  年代中国进了联合国,成了当时中国家喻户晓的名人。

  斯大林这只老狐狸,渐渐地露出尾巴来了。

  ● 请君入瓮的抗美援朝

  再说美军上将麦克阿瑟拿着联合国的鸡毛当令箭,以其丰富的战争经验,制定了

  釜山坚守,仁川登陆的高招。据说只有远在中国的高级作战参谋雷英夫,看出了这着

  险棋。不过他的结论是研究地图得出的,纸上谈兵,没有真凭实据,不为金日成看重

  。战事由仁川登陆逆转,人民军全线后撤,只恨爹娘少生两条腿。按杜鲁门的国策,

  美军的追逐应停止在三八线上,以不刺激中苏为原则。但麦帅乃一介武夫,如何省得

  政治上那么多顾忌,脚下停不住,嘴上也不关风。这一举动无疑地刺激了毛泽东。尽

  管杜鲁门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撤了麦帅。但中美之间根本没有管道可以沟通。中国参

  战,箭在弦上。

  斯大林在确信平壤不保后,立即下令撤回苏联顾问团,并特别强调不能有一个苏

  联顾问在朝鲜被俘。不过,他认为让中国人卷入战争是十分必要的。惟恐金日成傻小

  子说蠢话,他在给苏联首席顾问马特维耶夫的电报中强调,在向金日成建议请中国派

  兵时,切记不要提莫斯科。随后在给中国领导人的电报中,除建议中国派五,六个师

  入朝外,还要送个假人情:“关于此事,没有也不打算透露给我们的朝鲜朋友,但我

  相信,当他们得到这一消息时,无疑会感到高兴。”

  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斯大林。

  在中共领导层内部,除毛泽东外,几乎无人同意卷入朝鲜战争。但毛泽东一意孤

  行,在尚未“说服”他的同志们之前,就已下令东北边防军整装待发。其所恃者,不

  过是斯大林空头许诺的苏联装备和空军支援而已。

  开国以后,毛以一人意志凌架于国家利益之上,此其始也!

  一九五零年十月初,苏共中央政治局讨论了朝鲜局势后,却达成了一项与中共中

  央截然相反的决议。那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即使放弃北朝鲜,也要避免与美国正面冲

  突。但如何让中国卷入呢?当日斯大林就给毛泽东发去电报。在电报中,斯大林鼓动

  如簧之舌,断言美国没有打世界大战的准备,如果消极等待,不能令人信服地显示中

  国的力量。如果美国向中国宣战,苏联依中苏互助同盟条约,自然不会坐视不救。最

  后,斯大林煽动道:“既然战争不可避免,让它现在就来吧!”一付要与毛泽东并肩

  战斗的架势。这篇貌似与苏共决议南辕北辙的文字,却真正地吻合了苏联即前沙俄的

  国家利益。有苏联的军援空援做后盾,毛泽东决心乃下。三十万中华优秀儿女,雄赳

  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做了毛泽东世界领袖梦的垫脚石。

  至此,斯大林功成身退,坐山观虎斗。军援空援,都成了空话。谓予不信,诸位

  回想一下,上甘岭的勇士们唱着“一条大河波浪宽”在坑道里度日如年的时候,手里

  端的是苏制还是美制的卡宾枪?

  ● 十年一觉共运领袖梦

  斯大林没有读过《资治通鉴》是可以肯定的。沙俄的历史也远不如中国源远流长

  。彼竟能玩弄背负几千年历史智慧的毛泽东于股掌之上,披的正是共产主义这张羊皮

  。

  毛泽东从湖南乡下走进中南海,满脑子装的都是封建帝王思想。不如邓公,曾留

  学国外,视野开阔。毛泽东思想治内内行,治外外行。解放军攻占南京后,美国大使

  流连不去,希望能与新中国建立联系。毛泽东则以一篇《别了!司徒雷登》,硬是掷

  回了美国的橄榄枝,一厢情愿地投入了苏联老大哥的怀抱。其所图者,说穿了,就是

  要做斯大林的继承人,坐上国际共运的头把交椅。斯大林摸准了毛的心思,以共运事

  业为诱饵,将中国拖入韩战旋涡。中美交恶,何人得利?无需在下罗嗦。毛泽东欲做

  国际共运领袖,以三十万中华儿女的生命为赌注,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到头来却落了

  个竹篮打水一场空。须知国际共运也如江湖帮会,是以国力来排座次的。赫鲁晓夫固

  无能之辈也,然其挟大国之威,岂肯让老毛专美于前?中苏交恶,势在必然,与赫鲁

  晓夫揭了斯大林的疮疤没有必然的联系。

  毛泽东足足耗了十年功夫,才认清了苏俄的虎狼面目;又越十年,方始羞羞答答

  ,隔着太平洋,和美国人打起乒乓来。

  但毛泽东这笔学费实在太昂贵了!战端一启,美国国内一片反共之声,麦卡锡主

  义甚嚣尘上,杜勒斯甚至拒绝与周恩来握手。为了将日本建成反共前哨,对日索赔,

  一笔勾消。日本趁机大发战争财,渐成强势,再成中国隐患。第七舰队进入台海,阻

  断了中国的统一之路。后来的援越抗美,耗尽了中国多少人力物力,结果是养虎成患

  。一场对越反击战,前功尽弃。中美关系,一直要到一九七九年才初步修复。

  当然,毛泽东本人也是这场战争的受害者。长子岸英,去朝鲜战场原打算潇洒走

  一回,混个军功。不料美国鬼子的炸弹不长眼,单单挑中了躲在志愿军司令部坑道里

  的岸英,岂非天意?据说彭德怀为此赴京请罪,毛闻凶讯,背彭久立不语。再转身时

  ,却只言军事,不谈爱子。彭之杀身之祸,或由此生,也未可知。但毛与彭在庐山交

  恶,曾数度激动,语无伦次:“古人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就是无后!”

  然而,一场抗美援朝,真正的受害者的岂止毛泽东?除了过去的中国人民,还有

  今天仍在“自然灾害”中苦苦挣扎的北朝鲜人民。小金为老金举哀,全国都得守孝。

  荒唐到国无君,民禁乐达三年之久。人民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甚至易子而食,早已

  不是新闻。古今暴政,无出其右。如果没有毛泽东的抗美援朝,“朝鲜民主主义人民

  共和国”早就成了大韩民国的历史名词了!时至今日,中共的史学家们仍如盲人摸象

  ,众口一词,颂扬抗美援朝的决策如何如何英明伟大。痛失爱子的毛泽东在纪念堂有

  知,想必又要吟诵“不须放 ”了。

  ● 假如毛岸英不死

  历史当然不包含假设。但历史却是由无数的偶然事件组成的。时势造英雄也好,

  英雄造时势也罢,没有英雄,何来历史?美军飞机轰炸志愿军总部,已经是小概率事

  件,再炸到重点保护的毛岸英头上,更是小得不能再小的条件概率事件。试想如果那

  日美军飞行员贪杯,多喝了几口XO或人头马,飞到志愿军司令部上空醉眼昏花锁错

  了目标,炸死了彭总而不是岸英。那么中国的历史可要大大地改写了!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十次路线斗争会因此少了一次。彭大将军会配享一座巍峨的

  陵园而不是被幽禁在吴家花园。文革中的红卫兵小将会列队向他鞠躬如仪而不是敲断

  他的肋骨。不过世人也将无由欣赏到他的铮铮风骨。

  毛岸英大难不死,或者从此成长为一个冷酷无情的共产党人?据说岸英性格懦弱

  ,常哭鼻子。毛岸英精通俄语,中文SoSo,读《资治》恐怕头要大。毛泽东如欲

  立其为接班人,必学朱元璋,尽诛功臣而不是关关牛棚再放虎归山。有没有文化大革

  命或者更残酷的其它革命,实在难说。但志愿军的战史,无疑的是要重写了!英明领

  袖毛岸英亲自参与和指挥了抗美援朝,乃是新君登基最重要的政治资本!干部的提升

  和待遇,不会以三八年和四九年划线,端视其是否参加过抗美援朝。小学生们从课本

  里读到的不会是周总理紧握清洁工人的手或刘主席与掏粪工拉家常,而是毛岸英在上

  甘岭前线让水给小战士喝的感人事迹。

  江青和毛远新等近亲旁支大概也登不上庙堂。江青如拍好岸英马 ,没准可以准

  太后身份颐养天年,折磨折磨身边侍女而无害于亿万苍生。熟读明史的毛泽东不会不

  知道,朱元璋钦定的接班人是皇太孙,因其仁慈宽厚,朱元璋乃尽杀开国功臣,为其

  登基扫平隐患。不料祸起于萧墙之内,太祖尸骨未寒,四子燕王朱棣(明成祖)不按

  既定方针办,起兵灭侄。连首都也迁到北京去了。故有明一代的历史走向,实际上是

  与太祖所指引的革命路线背道而驰的。

  毛在文革后期,竭力培植其侄毛远新。远新而立之年便任辽宁省委书记,沈阳军

  区政委,挖掘出“白卷英雄”张铁生后,又担任毛与政治局之间的联络员,圣旨皆自

  远新下达。到底是“照过去的方针办”,还是“按既定方针办”,还不是远新说了算

  ?如置毛泽东于明初,欲立毛新宇,安知毛远新不是燕王?但时代进步到二十世纪七

  十年代,世袭传位,实在说不出口。况毛远新年纪太轻,资望过浅,无奈何之下挑了

  江青。据特里尔《江青最后的十年》(译文见《传记文学》第十七卷第四期,199

  7)载,八十年代初审判江青时,江青咆哮公堂,语惊四座:“那天晚上毛主席给华

  国锋写‘你办事,我放心’,这不是全部内容,至少还写了六个字:‘有问题,找江

  青’”。从毛晚年发动的一系列运动看,皇位宁传愚妻,不予外贤,是可信的。如江

  青能学经国先生之待严家淦,先不图党主席,而取总理或军委主席,相信忠厚老实的

  华国锋不会走极端。再继续革命数年,华必拱手让权,是时君临天下可也。然而江青

  只能是江青,其与经国,何止霄壤之别?

  设如岸英在,又何需江青?

  不过,话说回来,岸英如不死,看官与我,还能一瓶青啤在手,笑谈红朝旧事?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