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令健康养生园

让我们一起缔造青春不老的传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带状疱疹的成因与中医治疗

(2011-01-22 00:05:59) 下一个


带状疱疹的成因与中医治疗(转贴)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火龙"“缠腰火丹”,俗称"蜘蛛疮"。 带状疱疹其主要特点为簇集水泡,呈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神经痛。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以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当发生感冒、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接受放射或化学药物治疗,人体抵抗力降低,免疫功能减弱时可诱发此种病毒可再度活动,生长繁殖,沿着神经波及皮肤,发生带状疱疹。一般没有传染性。

带状疱疹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近年来,年轻的患者有增加的趋势。发生了带状疱疹后应尽早就医,越早治疗越容易治愈;反之,则病情加重,疼痛加剧,留有后遗神经痛,一些患者可持续痛上三五年甚至数十年;重者会发生严重并发症。

带状疱疹早期症状不明显,有的甚至没有皮疹,很容易误诊。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头面部、躯干部(主要是胸腰部)、上肢。因此,即使皮肤没有红疹,但如果身体局部在没有外伤和其他疾病的情况下突然出现一侧神经痛,就可能是患了带状疱疹,要及时求诊。生活上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以免因疲劳过度,抵抗力下降而得病。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论述甚多,一般认为与风、湿、热邪有关,多由湿热内蕴,感受毒邪,湿热毒邪互相搏结,壅滞肌肤为患。中医药对本病有着丰富的治疗方法和良好临床疗效。

中医对该病的治疗方法很多,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疗法。

(注:以下中药方须在中医指导下辨证加减运用。)

分部疗法:

▲上部:指颈部以上至头面,治以清热泻火、平肝凉血为主,方用:黄连、黄芩、丹皮、银花、连翘、紫草、大青叶、野菊花。

▲中部:指腰腹至胸胁,治以清肝泻火,理气止痛,方用:黄连、黄芩、丹皮、银花、连翘、紫草、大青叶、延胡索。

▲下部:指少腹以下,治以清热利湿,泻火解毒,方用:黄连、黄芩、丹皮、银花、连翘、紫草、大青叶、黄柏。

中药验方:

▲瓜蒌红花甘草汤加味:  瓜蒌30克、红花6克,甘草10克,柴胡10克、黄芩12克,延胡索10克,金银花30克,薏米30克。

▲单味药鱼腥草50克煎汤服用。

▲蛇丹汤:大青叶、板蓝根各30克,紫草10克,黄芩10克,金银花30克,水煎服,每日1剂。痛剧者加乳香、没药各10克,痒甚者加白藓皮、地肤子各10克。

▲三紫汤:紫草、紫参、紫花地丁、车前子、茯苓皮、玄参、大青叶、甘草。

▲带疹汤:丹参、白芍、柴胡、板蓝根、半枝莲、秦艽、龙胆草、当归、栀子、黄芩、延胡索、甘草。

▲紫兰白赤汤:紫草、板蓝根、白藓皮、赤芍、丹皮、蝉衣、薄荷、苡仁、苦参。

针灸、刺血、拔罐疗法:

▲由中医取穴针刺合谷(双侧)、支沟、阳陵泉(均用患侧),局部病灶采用围针,以病损大小决定围针多少,最多15根,最少4根,离疱疹0.5寸处呈15度角刺入,均用泻法。

▲由中医取穴针刺内关、阳陵泉、足三里,局部病灶周围卧针平刺,留针30分钟,每日1次;若后遗症持续疼痛不止者,加支沟,或加耳针刺肝区,埋针3天。

▲由中医在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针点刺疱疹患部出血,拔罐3~5分钟。

▲艾灸法:曝露皮损部位,常规消毒后,点燃艾条,在疱疹簇集处及其周围作广泛性回旋灸,以病人感觉灼烫但能耐受为度,灸治时间据皮损面积大小酌情掌握,一般约30分钟。每日1次,7次为1疗程。治疗期间,注意保持皮损周围的清洁干燥。

▲电吹风疗法:用电吹风的热风吹皮肤疱疹部位,局部热时就移开电吹风,反复操作几分钟,一天可以治疗几次。一般皮肤疱疹几次症状就会减轻,几天就好了。注意防止烧烫伤和用电安全。用电吹风治疗早中期的带状疱疹皮肤病效果很好,这是根据疱疹病毒遇热失活的特性,也是受民间疗法加热治疱疹的办法启发。操作简单,不妨一试。

外治法: 

▲紫金锭10~30粒,研为细末,用凉开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涂患处,每天3次,3~7天为1个疗程。

▲六神丸适量,研为细末,用米醋调为稀糊状,局部常规消毒后,将药糊均匀涂抹患处,外用消毒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1换,连用5~7天。

▲云南白药适量,用白酒和香油适量调为稀糊状,局部常规消毒后,将药糊均匀涂抹患处,隔日换药1次。

▲冰硼散:取冰硼散适量,用凡士林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处,每日1次。  

▲用七厘散,凉开水溶化,涂患处,每日2~3次。

▲生大黄、川黄柏、川黄连各30克,制乳香、制没药各5克。上药共研为细末,加适量浓茶水,调成糊状外敷患处。

▲南通蛇药(又名季德胜蛇药)适量研细末,凉开水或75%酒精调成稀糊状,外敷患处,外包油纸,纱布或绷带包扎固定,隔日1换。 

▲用柿子液涂搽于皮疹及周围痛处,每日3次。

▲新鲜马铃薯洗净去皮切片或捣碎,外敷皮疹及周围痛处,每天数次。

饮食及护理注意事项:

1、忌食辛辣温热食物、发物
酒、烟、生姜、辣椒、羊肉、牛肉、海鲜及煎炸食物等辛辣温热之品或发物,食后易助火生热。中医认为,本病为湿热火毒蕴结肌肤所生,故该病患者应忌食上述辛辣致热食品。

2、慎食肥甘油腻之品
肥肉、饴糖、牛奶及甘甜等食物,多具滋腻、肥甘壅塞之性,易使本病之湿热毒邪内蕴不达,病情缠绵不愈。

3、慎食酸涩收敛之品
酸涩收敛之品有豌豆、芡实、石榴、芋头、菠菜等。中医认为,本病多属情志不畅,肝气郁结,久郁化火,复感毒邪而致,故治疗应以行气活血祛瘀为主。而上述酸涩收敛之品,易使气血不通,邪毒不去,疼痛加剧。

4、患病期间,病人注意多吃新鲜蔬果、糙米、谷类,可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多喝水,保持大便畅通。

5、穿宽松的棉质衣物,注意局部清洁,避免感染。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