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馨小屋

一个喜欢做梦的人, 后来爱上了写作。总是想把生活过得快乐,丰富多彩。
正文

细水长流

(2010-04-22 10:14:23) 下一个
汤玲玲

  语录:无论置身哪一个文化体系的学子生涯,多年以后,细细回首,不难觉察:当年与你同享欢乐,共承忧愁,陪你看蓝天逐海浪的同窗,或多或少造就了今日的你。是那时的交心,使重聚有了特别的意义。

  托福于互联网的普及与Facebook等网站的成立,近年来得以纷纷与久违了的老朋友恢复联系,大家兴致勃勃地建议找来昔日相知团聚叙旧。

  这令我不禁想起父亲每逢过年与一群小学同窗聚餐。他们可是 60年前的同窗呢!父亲1949年从广东省过番后上过好几所小学,只听过他与其中一所小学的同窗有聚会。他们是父亲抵新后在第一所学校当插班生时结识的,大多同是客家人。虽然这所曾坐落于直落亚逸街,由应和会馆创办的应新小学在1971年已停办,父亲的同窗聚会却不曾间断。看着一群已普升为祖父母的老同学亲切地共聚一堂,谈笑风生,虽难想象他们的年少模样,却能感同他们如淳淳流水般恒永的同窗情谊。

  互联网方便联系与寻人,加上人们普遍长寿,同窗聚会有明显普及化的趋势。一位日本老先生告诉我,他的高中同窗聚会在60岁以前是四年一次,60岁以后因为大多退休了,改成年年团聚。他唏嘘地说,间中有校友辞世,令彼此更珍惜仅存的时日,虽然分布各地,他们都不畏舟车劳累,踊跃地出席。悉知有些同窗聚会更是每一两个月就举办一次,成为赋闲在家的退休人士一项不可缺的社交活动。能够经常与老同学共聚,缅怀旧事,享受美食,唱唱卡拉OK, 如此轻松畅快的时光,怎能缺席呢?

  校友聚会的普及,可从日本餐馆所提供的配套服务中领略一二。我在网上浏览了几家日本餐馆的“同窗会配套”,他们的服务细心完备,除了包办餐饮外,也协助顾客设计与印刷邀请函,负责当日的团体照,以及提供所需的音响器材,包括卡拉OK唱机,甚至是过时的卡带播放机。眼明手快的餐饮业者,看来已意识到同窗聚会在高龄化社会中,大有消费潜能。

  同窗校友的相聚,和其他聚会有什么不同?聚会嘛,不就是聚在一起,喝喝酒,聊聊天,谈谈近况,而与老同学聚会,是否仅不同于在话题中互缅昔日共读情景的怀旧情怀呢?人类学者池田启子在研究美国高中同窗聚会后坚信,校友聚会不单是为了让老同学能借共同的回忆缅怀年少,其实还含有更深长的意义。她认为,同窗校友聚会制造一个机会,通过已不复存在的共同回忆,与现今不再相干、各奔东西的生活相逢,不知不觉中,起着催化个人对人生的反思,诠释人生意义的作用。

  美国高中是社会的缩影,它让少年人透过高中生涯的体育竞赛、领袖选举、啦啦队长的试镜、毕业舞会等活动,学习到规范,被塑造成社会所认同的理想个体。而通常在毕业后每五年或十年方举办一回、颇有组织规模的高中同窗校友聚会,也堪称为一般美国人都能认同的文化。以这类聚会为背景或题材的众多小说、电影、漫画与研究出炉,更显示它在美国人心目中的特殊地位。

  校友聚会不如家庭聚会般有着长辈亲戚的牵制,个人的出席完全属于自愿性质。美国的高中同窗校友聚会一般能达到三至四成的出席率,很多时候人们带着战战兢兢的心情出席,想知道昔日同窗近况,看看当年那些高傲自大的家伙是否已改变?又担心被同学们比下去,或已被遗忘,也在意应该留下什么“新”形象……所以,市面上才会出现如《高中同窗校友聚会节食计划:如何在30天减掉20年?》等自助书籍。

  池田启子认为,美国的同窗校友聚会令人瞩目,是因为美国高中生涯的特殊性,以致当地高中生在时刻遭受四周同学们批判与评估的眼光的大体系中,必须靠着不懈的努力去争取友情、爱情,以及受人欢迎。

  在漫长的学习生涯中,高中生涯无疑是个艰难的人生阶段,得面对升学压力,经历激烈竞争,也会初尝初恋失恋等感情问题。然而,每一个学习阶段都是自我的挑战,父亲当年刚进入一所陌生的学校当插班生时,连一个英文字母都不会念;小学生也有面对压力的时候。

  我想,无论置身哪一个文化体系的学子生涯,多年以后,细细回首,不难觉察:当年与你同享欢乐,共承忧愁,陪你看蓝天逐海浪的同窗,或多或少造就了今日的你。

  是那时的交心,使重聚有了特别的意义。

  脍炙人口的新谣《细水长流》把少年情谊表达得最贴切,送你最后一段歌词:

  “人生的机遇千百种
   但有知心常相重
   人愿长久 水愿长流
   年少时候”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