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岸游客

游走法域,穿行東西。左手端茶,淡墨勾勒隨機應景圖畫; 右手攥酒,禿筆寫作人生表面文章。lwzhugb@gmail.com
正文

从利比亚撤侨是一大战略败笔

(2011-05-25 08:07:13) 下一个

利比亚内乱加内战,中国决定迅速撤侨。并且,中央政府也这样做了,过程轰轰烈烈,且赢得国际国内欢呼一片,也让决策者体会到大国的荣耀和实力的力量。然而,我个人从一开始就认为这是战略败笔。理由如下:

第一,中国在利比亚有巨大的商业利益和地缘政治利益,因而必须维持中国的存在(existence)。

第二,中国在非洲和中东可以逐步地变经济存在为政治存在。我们不是正在销售“中国模式”吗?中东(还有非洲和南美)就是一个好的市场。

第三,如果只有三百或三千人,那么我认为可以接回来安置。但是,我们有三万人。三万多民工和侨民块头大,并且都是年轻力壮的工人,没有任何一国国家军队敢贸然对之动武的。这三万多人可以组织起来维护进行中的工程。中国的军舰也可以在地中海利比亚边上游弋着,就当作练兵。西方人可以不顾主权原则而动武,中国人为什么不可以组织起来自卫和生存?

第四,有三万人在那里住着,卡扎菲政府或未来的新政府都得和中国谈判。暂时的经济损失是可以捞回来的。最重要的是,中国可以和利比亚的新老主人直接交涉。再说,在那里养着这三万人两年,也用不着近200亿美元吧。

第五,现在人都回来了,损失是铁定的。如果卡扎菲还在台上,还可能挽回部分甚至大部分损失,继续完成工程项目;长远可能还有赚点。如果是新政府上来的话,损失是没法弥补的,因为内战可以算作是“不可抗力”,合同可以不执行的。

我的观察和反思是:中国没有一个整体的、系统的、长远的中东战略;不象美帝国和法英老牌帝国他们,进可攻、退可守,反正总是能从中得到好处(这是国家利益)。

现在可惜了。先看经济损失。据报道,“商务部发言人日前表示,目前中国在利比亚承包的大型项目一共有50个,涉及到合同的金额是188亿美元,按照当前汇率换算,计人民币1233.28亿元。这已经是天量的损失,但是这还仅仅是全部损失的一个方面,更多的损失还有待统计。”“根据笔者粗略估算,其他损失可能还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商务部并未严明所谓“合同金额”确切指何含义,但是一般而言,大型工程的展开需要融资,绝不仅仅包括为项目运作而设立的项目公司的注册资本,银行系统对项目公司提供的间接融资数量可能是直接融资量的数倍;(2)因为武装冲突的爆发,导致工程进度无限期搁浅,由此损失掉的从项目投入运营中获得的预期收益;(3)因为战乱而导致的工程设备以及公司其他固定资产的损毁;(4)撤离利比亚的中资机构雇员的薪金。因此,实际上真正的损失远非合同金额可以涵盖。”正如该作者所说,“损失由纳税人承担”,因为这些都是国有企业投的资。(http://news.hexun.com/2011-05-23/129882309.html

再看地缘战略。有论者指出,“在中美博弈中,中国在东亚的周边海域的核心利益多年来一直都是被动应招被美国牵着鼻子走,但当中国把中东战略的思维同样瞄准美国在中东的核心利益的七寸之后,短期而言,以色列在中东的横行霸道将受到一定的挟制,中东核心利益受到威胁之后的美国,在东亚煽动周边国家与中国闹事的能量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就是中美博弈的全球性效应的一个具体示范;中长期而言,让中东石油国家加入到欧俄中日韩等国的去美元化的队伍,为将来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全球联手推翻美元本位制奠定广泛而坚实的国际基础。”(http://blog.dwnews.com/post-137362.html)这是正确的。

中东战略当然还有其他内涵,包括展示中国的软实力。可惜,人都回来了,没有太多讨价还价的余地了。这次学费也太贵了,我们何时会更聪明些?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