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选择——冷明

(2023-05-10 13:48:36) 下一个

选择

冷明

各地电视台推出的婚恋节目,帅哥扎堆美女如云,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的《选择》秉承为中老年人服务的宗旨,征婚的大多是些中老年人,他们没有摇曳多姿的身段,没有斑斓多彩的传奇人生,满脸写着沧桑,虽然不如美女帅哥养眼,看嘉宾们窘态百出,才艺流露,看王导拿自己开涮搞笑,看主持人妙语连珠,爱了恨了,结了离了,生了死了,人生百态,世态炎凉,猜猜哪两位最终牵手,也是不错的选择。

4月18日,一位其貌不扬,没文化,朴实憨厚的老先生紧张的拉住女主持人的手不知道松开,虽然他有北京户口,自称是总务处的,却得不到女嘉宾们的青睐。女儿短短数语,不经意间说出的父母情史,透露的却是许多女知青不堪回首的往事。

在北京有这样一个群体,女知青在下乡插队的地方,嫁给了当地的老农,生儿育女,不离不弃,甘愿清贫,寂寞,固守着没有爱情的日子,一次次放弃回城的机会,与孩子、丈夫同甘共苦,直至1990年代有了全家回城的政策。她们中间有落魄的干部子女,父母在一个个运动中沉浮,一会儿是彭德怀的反党集团,一会儿是刘邓路线的走资派,一会儿是文革的弄潮儿,一会儿又成了林彪四人帮的走狗,在毛泽东翻云覆雨,党内尔虞我诈之下,成者王侯败者贼,子女跟着倒霉;许多知识份子的女儿,受累父母家庭出身不好,抄家,轰回原籍,下放五七干校改造,没吃没喝,嫁个人是唯一的选择;当然也有不少出身不错的红五类子女,嫁给老农只因家里穷。

我的一位街坊,爸爸是北京有名的民族资本家,插队后嫁给了山西当地的农民,90年领着丈夫、孩子全家回京,与兄弟姐妹挤在两间不足二十平米的平房里,经常被骂得狗血喷头,丈夫没能耐,在单位烧锅炉,起早贪黑,任劳任怨,感动了领导,一家人最后在郊区租了房子,总算在北京扎了根。

妈妈是名知青,68年插队后找了爸爸。嘉宾女儿说。我姥爷姥姥是大学教授,出身不好,妈妈是黑五类,没办法嫁给了我爸,妈妈毫不隐瞒嫁给农民的初衷,就是为了“天冷有一铺炕,饿了有一袋粮。”

一位是书香门弟,知书达理,后来成了英语教师,教授的女儿;一位是五短身材粗壮敦厚,没文化的农民小伙儿。命比纸薄的女知青生来多病,尽管粗鲁的丈夫一心一意爱她疼她,为治好她的病不惜倾家荡产,她还是私下告诉女儿,我们没有过爱情。

我曾在小说里塑造过一位与丑陋的老农私通的北京女知青的形象,绝非信口开河,捕风捉影,但肯告诉女儿真话的恐怕只有这一位到了天国的母亲。几年前女知青饱尝疾病的折磨含恨而终,女儿没了妈妈,丈夫没了妻子,一位不为人知的黑五类子女黯然离世,但值得让人尊敬的是,她把真话告诉了孩子,并通过电视媒介告诉了大众。女知青的话是对那个社会的控诉,是对人类曾经有过的黑暗的等级制度的控诉,是留给上山下乡这段历史最好的馈赠。

听说以在东乌插队的北京女知青陈丽霞(老咩)为原型的故事已经拍成了电影,歌颂蒙汉合亲,扎根草原的老咩也许会得到掌声和颂扬?十多年前,许多北京知青风尘仆仆开车回东乌探亲,他们给在草原上生活了多年的陈丽霞带去了大量的衣服、食品、用品,知青们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女知青们看到老咩的时候,一个个痛哭失声。我们不必多叙老咩在牧区的悲惨,北京女知青们,大约五十岁上下,一个个白白净净,保养得体,她们享受着现代文明进程带给城市人的好处,每个人看上去都要年轻十岁,而老咩布满沟壑的面容,像是七十岁的额吉。前些日子,陈丽霞与她的牧民丈夫间隔二个月,相继离世,她不过六十来岁。

请不要用世俗的眼光评价、褒贬知青们的婚恋,她们是被牺牲的一代人典型的代表,什么纯洁、忠贞、崇高、美满,都是对她们的亵渎,那个时候,有些女知青别无选择。

                                       2014、4、20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0)
评论
没主意 回复 悄悄话 嫁给了当地的“老农” “丑陋的老农” 就说农民不就行了,可能我出来时间长了,看着刺眼。这是时代的眼泪,女的为了活命,男的为了找老婆,那个年代谁又比谁高贵多少。后来歌颂蒙汉合亲,扎根草原,还有跑回北大荒找青春的,说“青春无悔”,就是扯犊子,一把年纪,没活明白。
泥川 回复 悄悄话 不明说,但是默认,城里人农村人同样受苦,城里人就太委屈,太冤了,而农村人就活该,谁让你生在那儿。
泥川 回复 悄悄话 中国从来就是等级分明的社会,农村人一贯被认为是下等人,乡巴佬。城里人天生身份感。对农村人居高临下,下乡就是从一等公民贬为二等。下乡几年,有人就是一辈子的哀怨,更不用说留在农村。

什么时候城乡能平等,中国社会才有真正的进步。
回复 悄悄话 选择改变命运。
格利 回复 悄悄话 这不是公平问题,是人的存活问题。无论是知青,还是农民都是为了活着而背朝天,面朝地的做牛做马。
Firefox01 回复 悄悄话 现在看来,知青现象,也应该算作一个中国特色,即中国特有的现象。
smithmaella 回复 悄悄话 知青冤,那生在广大农村的男男女女怎么过、怎么活?政府剥夺农民的口粮喂城市,这就公平?
无法弄 回复 悄悄话 我姨夫的妹妹去陕西插队,回不来了,她儿子户口可以回北京,也是被耽误的一家子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我在黑龙江漠河的北极村里住过一个上海知青开的小旅店。他已经跟当地老乡没有区别了。。。
556517 回复 悄悄话 谁之过,无人问。天无语,地失声。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党国献青春,两者皆可抛。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