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满天星的行摄游记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玩的地方不多而噢恼不已,不会因为记载的太少而悔恨终生。
个人资料
正文

采风日记:在霞浦与光影相约(二)

(2012-11-20 07:58:44) 下一个

下午出工去小皓滩涂,是霞浦最为著名的摄影点,无数佳作产生于此。滩涂被两座山麓包围,东面一座、西面一座。山麓上的植被低矮,视野开阔,一早一晚都能拍片。我们先在西面的公路边停下,来到一块平坦的田野,拍顺光的小皓滩涂,然后绕到东面山脚,爬上山坡来到这天主要的拍摄点,友军摄影团已经率先占领了有利的地形,我们见缝插针,在友军的阵列中安营扎寨,太阳还高高地悬在空中,日落已成定局。大家耐心地等光线,友军阵营中传出连发的拍摄声,就像机枪一口气射击出十几发子弹,引起周围一阵哄笑,一个小女孩惊慌失措地解释她正在尝试包围曝光。

1 小皓船影

 

天气不是很通透,快落山的太阳是一个红红的圆球,我欣喜若狂:“看,落日就像咸鸭蛋!”周围的摄友一脸的看不起,广州小邓说:“这有什么稀奇的,我家阳台上经常看到这样的落日。”我说在北美因为空气太通透,要拍到红球般的落日可不容易,摄友们则极其羡慕北美通透的空气。我们一边互相羡慕着对方,一边用长焦扫描小皓滩涂上的每一块土地,捕捉由光影、线条、色块和渔人构成的画面。

2 小皓落日园


3 踏浪


4 潮涌


5 小皓暮归图

第三天出早工去花竹拍日出,出大门时天漆黑,繁星满天,这就预示着一个好天,人人为之振奋。登上花竹拍摄点的山顶,发现视野开阔的位置很少,都站不下我们十来个人,好几个男士摸黑顺小道爬到下面一点的陡坡上,山顶上只剩下我们几位女士和上海老郑、湖南胡总。老郑架好三脚架和相机,一看时间还早,就招呼我们把头灯关掉,开始用B门拍星轨。胡总则到处检查工作,一看我的镜头就指示我把遮光罩装上,说是任何时候都要防止衍射光。东方发白,玫瑰色的晨曦初现,远处海面点点渔火,忽明忽暗。大朵的红云飘来,随即被阳光照得越来越亮,太阳从对面山麓冒头,顷刻间云蒸霞蔚。胡总在繁忙的拍照期间,也没忘记跟我们大肆谈论滤镜的运用以及在哪里淘宝等高深问题。

6 花竹朝霞


7 花竹日出


8 辉煌时刻

出早工回来时天蓝蓝的,艳阳高照,满心高兴终于碰到一个通透的好天了。下午到宁德的七都拍“海上迷宫”,这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地方:为养殖蛏子和其它海产,渔民在滩涂上修筑起一道道堤坝,沟沟壑壑的就如同迷宫一样。我们到了七都,在一片结满果实的龙眼树林里爬山,早就被告知不要采摘树上的龙眼,不时见到路边的龙眼树枝头挂着空农药袋子,大概果农想用来威慑偷食者:农药剧毒,吃死人自己负责!

爬到半山腰,指导让停下来找机位,放眼看去,下面茫茫一片海水,什么都没有,摄友开始四处走动找景色,指导说哪儿都别去,就在这儿等,二十分钟后就会退潮,堤坝就会显现,那时就可以开拍了。他就像念过咒语,时间一到,潮水像变戏法般地退去,堤坝的线条慢慢地浮出水面,组成版画般的画面。指导招呼大家不断向潮水退却的方向移动机位,方才拍过的地方潮水褪尽,已经变成甚无美感的泥塘,而正在退潮的地方则出现复杂的线条,酷似富有韵味的甲骨文!此刻,相信摄友们都对“在正确的时候出现在正确的地点”等摄影要诀更有体会。

9 七都“海上迷宫”


10 “甲骨文”

这天回去得早些,我们来到摄影团包餐的一家海鲜餐馆吃晚餐。霞浦的小海鲜白菜萝卜价,几乎顿顿上餐桌。晚饭后和几个摄友踱步回宾馆,路上展开了关于后期的讨论。成都苟老师是教平面设计的,后期功力强大,我问他那些霞浦的精美影集有多少后期效果时,胡总插话:“那影集后期太多,我根本不看!”继而进一步阐述他的摄影观,他说他基本不做后期,直拍直出,原汁原味。“我的照片就要再现我当时看到的模样”,胡总旗帜鲜明。有人不赞同,说你眼睛看到的你的相机未必能直接出。胡总表示认可,所以他就要用佳能“无敌兔”、“无敌三”相机和上万元的“捷信”三角架等高档货来尽量还原真实。

我们的运气越来越差,第四天去北兜拍晨曦渔船出海时没见丝毫阳光,也不见云层,全是阴霾。然后去了沙江,江中插满了竹竿,密密麻麻的竹竿阵中间有一条弯弯的行船水道,号称“S”湾。天阴沉得像一块铅,面对这灰色色世界,百无聊赖中开始幻想,嘴里不断念叨:“快飞过来一群白鸟,快飞过来一群白鸟”。心想事成,果然飞来一群鸟,不黑不白的,绕着树丛盘旋,可就是不到“S”湾,看来咱的咒语欠火候。

天开始飘雨,车路过围江的一个摄影点“馒头山”,附近在修牌坊,大概准备将来圈起来当景点收费,当地政府盼望摄影带动起整个地区的旅游业,不过大白天来的旅游者,恐怕会一头碰死在馒头山,没有好光线,涨潮时那滩涂就是茫茫汪洋,退潮了就是一大片烂泥巴地,可见摄影人仙境般的作品祸害人啊。团里的最年轻的无锡小黄笑眯眯地说,就因为看了新疆白哈巴的一幅照片就去了新疆,照片上白桦林间小路曲曲弯弯伸向远方,给了小黄无限遐想。可惜等他去时,小泥路已经变成了一条水泥铺就的康庄大道。

在飘着细雨的下午,我们动身去了东安,广州小林已不见了踪影。广州尹姐说,小林以光线不好为由拒绝出工:“没有光感的照片是拿不出手的”,小林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境界。车到了东安,我们下来徒步,穿过一个小渔村,坐渡船到一个小岛,又冒雨爬上小岛的制高点,四周全是渔排,浮在水面连成一大片,渔排上的网箱是养殖鲍鱼或者海参的场所,渔人日日夜夜地伺候,吃住都在渔排上,星星点点的小木屋到处都是,放眼望去,宛如一座海上的城镇,据说人口过万。当过兵的胡总端起相机,以标准的射击姿势,朝不同的方向击发。这里是广州尹姐的最爱,她拍摄时不断地说:“太震撼了,太震撼了!”并在下山的途中就开始制定重游计划,胡总附和。晚饭后,来自广州的两个摄友一口断定明天还会下雨,基本没戏,决定当晚就启程回去。

11 东安渔排

第五天最后一次出早工时阴雨连天,来自广州的尹姐、小邓和小林全面撤退,一个人影都不见。指导头天说,若天气好就去杨家溪拍古榕树群中的晨光,一下雨就得启动第二套方案:去盐田渔村拍人文。渔村还是挺原生态的,几座华丽的建筑是教堂,有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十九世纪末西方传教士就登陆福建海岸传教,靠天吃饭的渔民们至今大多都信教,村里住房门框贴有“上帝赐福…”字样的对联。不少渔民住在船上,一条船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岸边棚户区是加工海蛎子的场所,棚子里有渔民在剥海蛎子,棚外海蛎子壳堆成了小山包。

12 海上城镇


13 盐田渔村

回程的车上胡总高谈阔论,他对高像素相机能靠裁剪出片的前景推崇备至。今年刚退休的上海老郑对我和苟老师谈起了川西藏区,他的摄影梦是:如果把上海的房子卖了,得来的几百万足够在成都买两套房再加一辆房车,就可以方便地自驾到川西采风。我估计他真要这样干的可能性也不大,梦想梦想过过瘾罢了,不然就要成顶级摄影发烧友了。

我在采风中获得的乐趣不仅仅在于获得数张美图,还有行程中遇见的人和事,以及在汹涌澎湃的群众摄影大潮中找到的归属感。(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