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为孔子舒了一口气,于丹孔捷终于闹翻了

(2010-06-11 14:58:22) 下一个
 于丹讲述人际关系时多次引用豪猪的哲学:有一群豪猪,身上长满尖利的刺,大家挤在一起取暖过冬。大家的距离远了,彼此借不到热气,都觉得冷;凑的太近了,尖利的刺就会扎着彼此的身体。经过多次试探之后,豪猪们终于找到了一个非常合适的距离,既不会彼此伤害,又能相互取暖。
现在,于丹和孔捷这两位自誉肩负着复兴儒学重任的文化明星终于公开闹翻了,开始互相扎芒刺了。有人说,这是孔门的不幸,儒学的不幸。正相反,我为孔子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为他老人家额手称庆。
于丹的专长是影视传媒,她的明星梦走的自然也是娱乐传媒这条路。有了传媒负责一条龙的包装和营销,又有自称孔子第75代直系孙的孔捷为她摇旗呐喊,她想不红透半边天都不行。于丹是学术超女,孔捷乃圣人之后,两种优势资源强强组合,经济和社会效益何止倍增!据孔捷透露,他们第一次合作就拟订了十本书的题目和纲要,还有密集的演讲日程。他们推出的出版物的销售广告也自称是:最佳拍档,超级组合。每次看到这我就禁不住感叹道,好一对配合默契的豪猪!
如果他们二人真的立志要弘扬孔子的学说,复兴儒家文化,那真是孔门的大幸,天下的读书人都会乐观其成。可惜,他们的言行从一开始就和孔子倡导的“君子”的行径南辕北辙,在文化界招来恶评如潮。
子云:君子之交淡如水。他们二人的交往从一开始似乎就不单纯。孔捷一不小心说漏了一些甘如饴的故事:于丹去日本的费用都是孔捷所筹,于丹的一件衣服就花去了孔捷一百多万日元。此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于孔二人各执一词,究竟谁是谁非,本人兴趣不大,但至少有一方是违背诚信的,是不配以孔门子弟自居的。而另一方呢,似乎也没有拿出丝毫的君子风度来吧!
于丹敢于信口开河歪解《论语》,孔捷也不吝以老祖宗的脸面来为于丹贴金,是不是正应了夫子的这句话: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康有为解释说:古人学习是为了修身养性,使自己达到“内圣”的境界;现在的有些人学习是为了哗众取宠,取悦他人,最终会害了自己。
孔子还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于孔二人口口声声称孔子是“圣人”,却处处在曲解孔子,歪解《论语》,丝毫不“畏圣人之言”。
有人说这个争端是于丹策划已久的,是这位学术超女在才气耗尽容颜走衰之际,以牺牲孔捷为手段,打响的又一场炒作营销战役。这个说法我倒不敢相信。要知道,他们是“狼”与“狈”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牺牲了孔捷,于丹也不可能全身而退,甚至会落个体无完肤的下场。
对于孔子他老人家,于孔之争算得上是天大的幸事。那一阵子,外面有人冒充弟子欺世盗名,内有子孙不肖不孝,想必老人家也够伤心的。现在这对男女的真面目暴露出来了,互相扎芒刺了,老人家的毕生心血应该不会再被他们用地沟油煎炸成土豆条到处贩卖了吧!那些被他们强塞给大伙儿的“论语快餐”也应该有机会滤滤毒了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48)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