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乾隆皇帝因征得晋代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殉<伯远帖>3件珍贵墨迹,遂名其所藏之室为"三希堂".
乾隆十二年(1747年),出内府藏魏晋至明代法帖墨迹,敕大臣粱诗正、蒋溥、嵇璜、汪由敦等主持选编丛帖.宋璋、扣住、二格、焦林四人摹刻.丛帖中包括以上3件王氏墨迹,故名<三希堂法帖>,全称<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共32册.其中,收历代书家132人,340余帖,共刻495石.摹刻精良,卷帙浩繁,堪称丛帖中之巨制.
至民国五年(1916年)时,有两块碑石被毁.事情大致经过是这样的:此年六月六日袁世凯病死,黎元洪任总统.27天后,袁氏梓宫移往彰德袁氏故里.黎元洪乃入居总统府,接收新华宫,并派副官唐中寅负责清扫事务.在殡仪前行后,袁家即捆载物件,络绎运出.唐中寅执行任务时,为了防止袁家盗运公物,于是派多人于三海内来回巡逻,监视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