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牛爹札记

引领孩子走当行的路,与孩子共同成长
正文

(4) 建立起家长的权威

(2010-04-06 10:38:37) 下一个

家长的权威对于子女教育的重要性无庸置疑,但如何建立家长的权威却有不同的方式。胡萝卜加大棒可以保持家长的权威,孩子也会在威逼利诱下屈服。但背后有可能隐藏的是内心的不服和蓄势的反抗。另一种权威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这种权威建立的目的不是为了要让孩子听话,而是要给孩子在一个安全范围内的最大的自由。就象是给小羊建的羊圈,不是为了限制小羊的自由而是为了小羊的安全而设。

 

被爱所管教的孩子有安全感。他知道可以作什么,什么不可以作。他(将会)知道父母的管教是出于对他的好,是为了他的安全和今后健全的成长。这样管教出来的孩子在将来羽翼丰满,独立翱翔的时候,仍然能听得进父母的劝告,或许还会主动来找你寻求建议。当然那时最终的主意将是他自己拿了。

 

如何在爱的基础上建立父母的权威呢?从爱孩子的角度出发给孩子定下规矩。个人的经验(对teenager之前的孩子)是:

1)对于小于5岁的孩子采用专制。明确告诉他规矩。告诉他制定规矩的目的,给出几条遵守规矩的好处和违背规矩的坏处。好处和坏处是从孩子的角度上看到的自然结果,而不是给糖吃或打PG。例如规定几点以前要上床睡觉。那么好处是第二天会玩得更有精神,跑得更快。坏处是第二天玩游戏时会犯困,不长个子。小孩子有时会尝试挑战父母的权威。只要让他每次都碰壁他就明白违背父母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2)对于大于5岁的孩子,可以开始和他讲道理,与他一起制定规矩。规矩的制定原则依然是出于对孩子的好处。在规矩的制定过程中,父母可以在有些方面作一定程度的妥协。但规矩一旦制定,就要严格执行。孩子可以提出更改规矩的要求。合理的要求会给以考虑,不过在规矩更改之前依然要照章办事。

 

规矩条款的数目与孩子的年龄成正比,年龄越小的孩子的规矩越少。另外,孩子明白规矩是一回事,他能够遵守又是另一回事。小孩子的自控能力还不够,会经常触犯规矩。无意的触犯可以给提醒和警告(黄牌),故意的(或累计黄牌过多)就要按照规矩行事作相应的处罚。这是最考验家长耐心的阶段。执行处罚时要坚决,无论孩子如何哭闹。当孩子发现哭闹无效后,他自然会放弃。一旦他的哭闹有效,那么一切的规矩都形同虚设。

 

父母给孩子(尤其是小孩子)的指令一定要言出必行,行出必果。尽量给孩子自由,少说“不”。一旦说了“不”就是不,决不能因为孩子哭闹而改变。例如孩子说想要吃糖。考虑到会影响吃饭,家长说“不可以”。孩子于是大哭大闹起来。考虑到如此哭闹会更影响吃饭,家长可能会说“好,就吃一块”。事情似乎圆满解决了,但父母的权威却被削弱了。因为孩子认为父母的决定是可以用哭闹(或其他方法)来改变的。今后孩子一旦不满意父母的决定,他就会故伎重演。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使得孩子相信,只要哭闹足够大声或足够时间,父母的决定终究会改变的。所以千万不要认为反正也不是什么大事,就轻易改变决定而顺着孩子让他别再哭了。如果不是大事,孩子第一次要求时就答应他。一旦不答应,越是哭闹就越不能答应。否则,父母的权威就在这一件又一件的小事上丧失了。

 

与老人(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同住怎么办?老人家最听不得孩子哭了。

很头痛的一件事情(小声说,别让老人听到)。即不要当着孩子的面顶撞老人(否则孩子也会学着顶撞我们,而且对老人也不尊重),又不能听任老人用我们不认可的方式管教我们的孩子。原则上就是让老人不要直接插手第三代的教育。欢迎他们给出建议,但最终是否采纳及如何应用由我们作父母的决定。一个健康的家庭结构应该是作家长的为一家之主,拥有绝对的决定权。不要试图与老人建立同盟来共同教育孩子。人越多越容易产生分歧。到时候很有可能陷入两面作战,腹背受敌的境地。如果老人一定要插手,要不惜让老人有些不开心,也决不可放弃教育孩子的主权。随着时过境迁,当老人看到健康快乐,知书达理的第三代时,一切的不愉快都将烟消云散。反之,如果因为怕让老人不高兴而任凭他们按照他们的一套去管教孩子,结果好的话无妨。一旦结果不理想,作父母的会在心里抱怨,而老人的心中也会内疚。

 

总之,建立起家长的权威是成功教育子女的关键。越早在孩子心中建立起家长的权威,教育子女的过程(对家长和子女双方)就会越轻松。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