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城老应

用调侃去书写思考,以故事来叙述理论。
个人资料
正文

股海探索(2)

(2010-03-09 13:39:12) 下一个

        榕城老应

绕远了,现在转回来。

说玩股票凭运气,咱们搞科学的不能说,尤其是玩系统理论的人更不能这么说。你当教授的在台上端了个架子教那些满头雾水一脸迷糊的学生建立模型,优化控制。你总不能说股市这个系统鬼神莫测,最优策略根本没戏?咱系统科学出身的就是挣不来钱,认个输,也要落个明白不是?

查了文献,发现几年前有一篇“Minority Game”的论文,说是一群人进行二择一的选举,规则是:少数者胜。这个模型可以用来描写人们竞争有限资源策略问题。在股市上,审势先买进的和先抛出的总能赚钱,而这些人往往是少数。“Minority Game”脱胎于“EI Farol 酒吧问题”,这酒吧问题更有直观性,我就详述如下。

1994年斯坦福及圣塔菲学院教授 W. Brian Arthur 提出这个问题。说是在圣塔菲小镇,没什么夜生活。每个周四居民常聚在一个叫EI Farol 酒吧听音乐。因为酒吧的空间有限,如果少于60%的居民到哪里,去酒吧就比呆在家里快活。反之太挤了还不如不去。每个人必须各自决定去与不去,他们所了解只是过去的行情。

这里很容易做一个简单的模型用以提出决策问题。但明显不存在着一个能正确预测行情的模型,这不仅因为参与者人心莫测难以建模,还因为若是有了可以预测行情的模型,就有一个决定去否的确定性的策略。这样大家都可能采用这个纯策略,原来预测酒吧不挤的也变挤了,挤也变不挤了。

Brian提出这个问题在于说明有时候在经济学上演绎推理并不可行,反而依照自己的经验归纳出各自高招更为实在。 玩味这个问题,你就能明白为什么股市上会有这么多互相矛盾的推测和各自风行的策略。你苦心惮志煞费心思整出来的决策并不一定比隔壁二傻拍着屁股作出决定来的高明。决定成败的并非单由你的决策,而更在于参与这大赌局中众人的选择。这样还真是鬼神莫测了!

你也许疑惑:那个得诺贝尔奖的,“Beautiful mind"的纳什不是证明了所有的博弈都存在最优策略,所谓纳什(Nash)均衡点吗?这确实有,而且是唯一的一个纳什均衡点在这个问题上。但这是一个混合策略,这个最好的策略就是以60%的概率随机选择去酒吧。这就是说让你特制一个卜爻,往地上一扔有60%机会面朝上。你每次行前,假模假式地求神拜佛一番,扔下卜爻,面朝上就去,朝下在家呆着。虽然不能保证你每次都很爽,但多次了你的运气肯定比其他人都好。

以前看报道统计的结果,说用飞镖随意选中的股票并不比基金经理的成绩差,以为是调侃基金的笑话,原来还真是有理论根据!

那“存在即合理”的分析师是怎么回事?难不成他们卖的都是“希望”,让听众去收获“梦想”?

也不尽然。冯·诺依曼为经济问题发表“博弈论”时,维纳便在他著名的《控制论》序言中挖苦道:“在冯·诺依曼看来世界上都是聪明人。实际上骗子多了就会有傻瓜,傻瓜多了一定会有骗子。” 何况股市是一个连续的博弈过程,信息流通统筹决定有着不同的时滞。这就决定了在长中短各个波段都有一定的空子可钻。经济学家都说:在流动的均衡市场中没有Arbitrage Opportunity,也就是说没有无风险的获利机会。但他们若看到地上有十块钱时,一定会吞了这个没有风险的收入,从而消除了别人的机会,并维持了理论的正确。

有人说:既然什么策略都各有道理,我就一根筋走到底,买了一个基金就是它,看云舒云卷,潮起潮落。

理论上这真不比其他策略差。你若有条坚强的神经,那就恭喜您了!熊市掉个百分二三十很常见,2008年很多基金都丢了百分五六十,个股更多。这里如果只是你的小部分财产,或者你还有着长长的挣钱未来,那是可以八风吹不动,反正股市还会回来的。若不是这种情况,万一你的基金或股票回不来呢?

都说情场失意赌场得意,富孀玩股票最好,是因为这时候手里有本钱又全没了患得患失之心,大不了不过了。前几天看故事,说于凤至是理财天才在华尔街如何如何。其实那时候她正患乳腺癌在美治疗,张学良归了赵四小姐,正是心如止水,万念俱灰,最佳的投资心境。人到了这份上钱多钱少一个样,那是不能学也学不来的。

(未完待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97计划 回复 悄悄话 谢谢老大!
垃圾驰 回复 悄悄话 读起来很有意思。赞一个!!!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