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两个星期前在群里与国内意见相左的同学讨论的成果。 就那时产生了写这一篇的想法,但是一直没有机缘,所以一直懒得动笔。 今天凡人又发了个帖子, 就把我们讨论的结果写下来。
在详细分析方方这篇日记之前, 先讨论几个原则。
1. 什么是道听途说。 我与同学讨论时特别对此有了一个界定,否则无法进行讨论。 我们的共识是新闻里报道过众人皆知的,不是道听途说。 根据这一定义你会看到她写的大部分都不是道听途说。
2. 道听途说有多可信。 其实就算是新闻报道, 呈堂公证也有时避免不了道听途说。对于道听途说的忌讳主要是信息不一定正确。 在弹劾川普一案里,我特别了解了一下: 道听途说(heresay)是可以作为证据的。 但是可信度根据与其他信息综合考虑, 看是否合理是否corroborated.
3. 日记的定位。 既然是日记(公开)的, 我们就以日记为标准要求,不是以报道为要求, 不要求方方到处一个个证实信息。 特别是关于“道听途说”。
4. 为什么特别选这一篇日记。 并不是我为了证明什么选对自己论点有利的证据, 而是当时正好与同学讨论拿满地手机的问题。 所以特别找了这一篇来细读分析。
5. 方方的日记又多实际, 对真相有什么贡献?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偏见。 假使社会中每一个人以事实求是的态度都写日记, 那么每一个人的日记都会从不同方面反映真相, 每一个人的日记都会有它的偏见和谬误。 我们不能指望从一个人的日记里掌握全部的真相, 但是不可以抹杀每一篇日记里反映的一部分真相。 更不应该无端的封了别人的嘴。
6. 方方的立场。 你从这篇日记可以看出,方方有对政府错误的惋惜,有对媒体的鞭挞,但也有对政府进步的肯定, 和对救援的感谢与对未来的希望。 不是站在一个立场上屁股决定脑袋。
下面就写下我对这篇日记的分析。 日记原文是蓝字,我的评论是黑字。
正月二十(2月13日)
中午开窗,看到太阳又出来了。今天是李文亮的头七吧?头七是远行者回望的日子。李文亮在天有灵,重返故地,他会看到什么呢?
李文亮的事众人皆知。这一个开头不是道听途说。 重点写下方方的心情, 与李文亮隔着尘世交流。
从昨晚起,闷了两天的网络,突然又活跃起来。长江日报以三篇魔魅式短文,瞬间刺激到诸多人的大脑皮层。看了它们,大家觉得自己似乎又有了活力。这活力来自想要骂人的心情。其实,骂人或是骂事,都是疏导心理的好方式。我女儿的爷爷活到99岁。有次问他,你的长寿秘诀是什么?他说,吃肥肉,不锻炼,骂某某某。看看,第三条秘诀就是骂人。武汉人闷在家里,无事可干,无聊且心烦,这就需要发泄。见面聊天不行,怕传染;开窗高歌不行,怕飞沫;为李文亮号啕不行,怕不稳定;好像只有骂人还可以试一试。况且武汉人是喜欢并且也很会骂人的。骂完便有通体的爽快,就像北方人大冷天从澡堂子出来的感觉。不得不说,网民们三观很正。感谢长江日报,你们给憋闷的人们提供了一次畅快叫骂的机会。何况,李文亮去世后,上海的报纸都用头版为他悼念,你们跟李文亮的医院相隔不过咫尺,你们的版面呢?估计很多武汉人都记着这笔账,也憋着这口气。当然了,话说回来,骂别的也不行,骂你们还不行吗?睡一夜起来,想看看网管有没有删掉骂报纸的帖子。结果,居然没有!倒是长报那篇文章,删了。这倒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这一段整体评论了长江日报的三篇短文, 并于上海的报纸比较。 这是她自己读到的东西, 不是道听途说。 有猜测“很多武汉人都记着这比帐“--我觉得这是合理的猜测。 引用她与爷爷的对话, 同样也不是道听途说。
疫情尚紧,网络主题却频频更换。又悲伤又欢乐。湖北武汉终于换了主帅。其实,谁来这里,对于我们来讲,无关重要。重要的是谁能有魄力将疫情控制下来,不再犯那些一犯再犯的低级错误,不再搞那些没有任何意义的形式主义,不再讲那些重复又重复、颠来还倒去的废话空话。这就足够。
至于免去的湖北主政官员,守土和安民,他们一项没能做到。让斯土斯民,悲惨如此,不换难平民愤。只是不知他们会不会换一个地方,再度出山。过去皇帝有“永不叙用”之法,对有如此重大过错的官员,且给国家和百姓带来如此重大的灾难,这个法子,至少适用,并且已算最轻。我想,让他们回家当当老百姓吧,或许那时才会懂得百姓。
这两段评论武汉换帅,是路人皆知的事,不是道听途说。 并寄望不再重复错误。
今天有个消息,让我很难过:画家刘寿祥清晨去世。早就知道他被冠性肺炎击中,但不曾料到,他没挺过这一关。我的左邻右舍都是画家,所以,我也认识他。而更让我心碎的,是我的医生朋友传来一张图片。这让前些天的悲怆感,再度狠狠袭来。照片上,是殡葬馆扔得满地的无主手机,而他们的主人全已化为灰烬。不说了。
评论方方自己认识的一个画家去世。这也许是“道听途说”, 但可信度很高。 还有被人诟病的一声传来一张图片。算是"道听途说“吧。 但特别注意,方方的日记是没有配图的。 被人诟病的图不是她发的。 到底殡葬馆是否扔得满地无主手机有待证实。
还是说疫情吧。湖北之外的所有省,已连续九天确诊人数下跌。而湖北,却恰相反,确诊人数今日成倍暴增,把所有关注者都吓得一哆嗦。其实原因大家也心知肚明,专业术语说,这是存量。就是说,以前有那么多人,进不了医院,只能在家挣扎等死。现在,政府用尽各种方法,把确诊者悉数收入医院,将疑似者全都隔离起来。今天的数字,大概也是顶峰吧?估计此后不会再有这么多人了。早期失误,尽管有各种客观理由,但对于百姓来说,所有的客观和所有的理由,都是人命。推诿无用,网民们一条条扒得清清楚楚。好在,呼天抢地求救命的视频这两天倒真没见了。这一次,相信不是网管让它们消失的。
这一段写湖北外确诊人数下降,湖北暴增,属于公布的数据, 不是道听途说。 并写了”政府用尽各种方法隔离”。 评论早期失误, 不是道听途说。
能够明显感到的是,政府措施越来越有力,方法也慢慢人性化了一些。诸多的公务员被派到社区基层帮忙,就连作协这样的机构,都有派出指标。有党员身份的专业技术人员,也照例下派。一个人分管几户,协助政府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生活需求等等。同事是长江文艺杂志副主编,尽管名校硕士毕业,跟公务员比,纯低薪阶层。她被安排分管六户人家。听她讲起各家的现状,很令人唏嘘。现在小家多是独身子女,老人多。有一家年轻夫妇二人必须分开来,各管各家的老人,妻子兼管孩子,丈夫负责奔波采买。武汉城市大,从这家到那家,就是有车,跑起来也辛苦。如在往日,他们这样,会被很多人觉得惨,但是现在,与病人和死者家庭相比,他们则倍感幸运。毕竟大家都活着,还能相互照顾。都说,我们还能坚持。我们对政府有信心。
评论政府措施越来越有力, 方法也慢慢人性化。 对政府有信心。 听同事讲各家状况,算是道听途说吧。但也算是第二手的资料了。
援助物质也还在源源不断地运到湖北。小哥晚上说,匹兹堡市向武汉捐赠了18万只医用口罩,已通过中国国航班机运来。他们还计划陆续安排更多的医疗物质。你今天写一下好不好?我说,好呀。美国匹兹堡跟武汉是友好城市。很多年前,我曾两次去过那里,非常喜欢那边的氛围。但对于小哥来说,是不是友好城市,他也无所谓。他的儿子和孙子孙女都在匹兹堡生活。身在疫区最中心的他,想要对匹兹堡的捐赠表达一下谢意。
评论救援物资到源源不断运到河北。 听小哥的述说捐赠的情况, 并对捐赠人表示感谢。 是第二手的资料。
顺便要作一个说明:有家出版社,早前出版的一本绘画书,讲果子狸的肉可以吃等等。书上署名责编有“方方”。一些人把那本书的名字,用彩笔勾出,然后对我开骂。我要说的是:这个“方方”跟我没半点关系。今天还跟同事吹牛说,我什么时候当过书刊编辑?当年我直接就当主编了。
说有家出版社出了本署名方方的书,澄清跟自己没关系。 这不是道听途说。
今天打住,引用段子手的话作为结束语吧:不指望烟花三月下扬州,
只但愿烟花三月能下楼。
总结。
读者也许会注意到, 这个长篇日记有十来段,一共三处“道听途说”。其中两处都是听身边人的二手资料, 还是较为可信的。
问:是方方训诫李医生的吗?
答:不是!
问:是方方没收艾芬哨子的吗?
答:不是!
问:是方方禁止 武汉 中心医院的医护人员采取防护措施的吗?
答:不是!
问: 是方方告诉老百姓不存在人传人的吗?
答:不是!
问:是方方欺上瞒下,弄虚作假致使疫情失控的吗?
答:不是!
问:那么,给人家口实,给人家递刀子的会是方方吗?
答:当然是!
问:为什么?
答:因为别人也是这样说的!
对真象的贡献?民众应该听到不同的声音,而不是整天面对电视新闻,那不是全部真象。
方方的立场,就是一个武汉人的角度和立场。她不代表武汉市长,也不代表一个湖北的政府厅级干部的立场。
武汉疫情期间,许多人每天第一件事就是读方方日记。我每天清晨醒来,微信朋友圈里许多人都转发她的日记更新。那足以说明日记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