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美国大学本科的通识教育
(2010-02-19 07:18:52)
下一个
简介美国大学本科的通识教育
美国四年制大学的本科教育,按教育理念来分,可以粗略划为两大类: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二者的根本区别,是着重学生的素质培养还是着重学生的职业训练。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 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 台湾翻译为博雅教育)的概念发展而来,重视学生基本素质培养和心智的训练,如逻辑推理,数学思维,科学常识,语言修辞,人文知识等等。它的成品是一个文化的人。与之对应,专业教育(Professional Eduation 或者 Vocational Education)重视学生某种专门职业技能的培养,它的成品是一个训练有素的专家。
除少数例外,美国最顶尖私立大学的本科大多数采用通识教育。这包括所有的文理学院(liberal arts college)和许多研究型大学的本科部(包括Harvard,Princeton,Yale,Chicargo, Stanford 等等)。在这些大学中,专业(major)往往被淡化成 concentration。本科生院不以系科为基本单位划分。招生时不分专业。进大学后早期也不分专业,有的学校甚至在第三年才确定专业。前两年以核心课程(core)为主,重点是各类素质和心智课程以及讨论班。在第三年专业确定后,还可以随意变换专业。专业课程相对只占小的比例,而且大多数只是专业基础理论,较少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如果觉得学校现存专业不能反映你自己的兴趣,有的大学甚至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设置新专业。
与此对照,美国另外很多大学(尤其是州立大学)则是以专业教育为重点。大学本科以系科为基本单位。学生在申请大学时就选定了专业,四年大学课程主要围绕专业训练进行。即使有几门通识课程,也只是作为一种附属,一种外在的点缀。学生如果要转专业,除了少数专业基础课可以转学分外,大部分课程需要重修。还有一些美国大学的本科两种系统并存。例如Columbia大学有两个本科生院。Columbia College是典型的通识教育,而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则偏重于专业教育。
从这里可以看出通识教育理念之下大学本科“专业”概念的淡薄。真正意义上的专业训练,则由进一步的研究生院和职业学院完成,或学生进入社会后在工作中学习。美国最主要的职业学院,如医学院,法学院,商学院都是研究生院,通常要求本科毕业后才能就读。他们对本科的专业没有要求,无论学文学理,只要满足最基本的课程要求,都有资格报考。
采用通识教育大学还有一个特点,即选择专业基本没有人数的限制。只要愿意,学生可以选择任何专业。只有极少数的专业(如音乐,艺术设计,体育)等例外。极端地讲,如果所有学生第三年都选择金融投资为专业,学校也会尽量满足。当然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北美教育鼓励兴趣的多元化,志向的多元化。对于许多学生来讲,个人兴趣高于挣钱。对于这类大学而言,专业之间没有高低之分。如果某个学生就读于Princeton的某个冷门专业,只说明他兴趣特殊,不说明他进不了所谓“热门”专业。
从以上的介绍来看,本科通识教育的优点和弱点一目了然。优点之一,是给学生以最大的空间,去逐步认识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进而选择最适合的专业。中国有句话,叫“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高中毕业时一般对自己对社会的认识都非常有限。让一个高中毕业生选定自己的终身职业,就象让他们选定自己终身伴侣一样带有盲目性。通识教育则用早恋晚婚的方式让学生选择专业。
优点之二,是注重学生素质和修养的全面发展。通识教育是有点“贵族化”的教育,务虚和务实同等重要。它的出发点,是培养出志趣高远,视野开阔,素质全面,基础扎实,富有人文关怀的人。素质高的人适应和变通能力也强。学生将来不管做什么事情,改多少次行业,最基本的素质永远都是立身安命的基础。
通识教育的弱点,是本科毕业时专业训练尚不够。如果从事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如工程设计),学生需要进一步的专业学习。现代社会分工很细,技术进步很快,其实任何行业都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
美国高等教育系统中通识教育是主流。这不仅在数量上,更在质量上。即使在Harvard,Yale这类大学, 其中心仍在其通识教育的本科生院。本科院的风头永远盖过其医学院,法学院和商学院。美国无论是政界,商界,文化界,还是科技界,大多数最杰出的人才是从通识教育的大学中毕业的。这种教育理念近年来越来越被其它国家所借鉴。近年在复旦大学和北京大学本科中围绕通识教育的一系列改革就是一例。
2010-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