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尘

试着告诉读者,生活是多样的。每一个活着的人,在多元化的人生时空里, 扮演着某种角色,向着不同的方向展现着自己的千姿百态,书写着与众不同的生 命华章。
个人资料
正文

十四行诗发展简史

(2014-04-09 17:13:01) 下一个
十四行诗简介

雷俊义

        一、发展史

十四行诗是一种短篇诗歌,英語名字"sonnet"来自法语的 "sonet" 和意大利语的"sonetto",闻一多先生曾把Sonnet翻译成“商籁体”,译文音意俱佳。十四行诗形成于十三世纪时期,具有严格的韵牌和结构。

十四行诗的规则由意大利西西里派诗人Guittone d'Arezzo(1235年-1294年)所建,他自己写了将近300首。最著名的早期十四行诗人是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a),其次有但丁和 Guido Cavalcanti 。

十六世纪初,十四行诗体传到英国,并盛行于十六世纪末。产生了锡德尼、斯宾塞等著名的十四行诗人。莎士比亚进一步发展并丰富了这一诗体,一生写下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此外,弥尔顿、华兹华斯、雪莱、济慈、白郎宁夫人等人均为优秀的十四行诗人。

在西班牙、法国、葡萄牙、德国、波兰、俄国等也有人写十四行诗,但成就不及意、英两国。中國民國時期也有詩人寫作中文的十四行詩,如聞一多和冯至。后者成就最大。

        二、基本格律

1.  行数:通常为十四行,偶有变体,如莎士比亚的154首sonnets中的第99首是15行,而第126首只有12行。

2.  结构与韵牌:共四类,现在常见的是意大利类(彼特拉克类)或英国类(莎士比亚类)。此外有斯宾塞体和杂类。
1).  意大利体(或彼特拉克体):
结构为两组,前八后六。前8行韵牌:a b b a a b b a;后6行可以有二或三个韵牌,有多种形式:c d c d c d,c d d c d c,c d e c d e,c d e c e d,c d c e d c。六行诗节中要避免以一副同韵对句(dd或ee)做结句。
意大利体的要点是,从一个韵组到变化到另一个韵组意味着有一个主题的变化。它发生在十四行诗的第9行开始处,被称为volta(转折),或“转变”,它是十四行诗在形式上的一个基本要素。
2).  英格兰体(或莎士比亚体):
结构:3段四句加最后两句。
韵牌:a-b-a-b, c-d-c-d, e-f-e-f, g-g。
英格兰体十四行诗韵律结构最为简单--只要求韵字成对即可,而非成组的四行。其volta的安排也是最灵活的,既可在第9行,也可在最末的同韵对句处。最后两句通常为画龙点睛之笔。
3).  斯宾塞体十四行诗:
由英国诗人埃德蒙•斯宾塞(Edmund Spenser)发明,应属英体的变体。结构同英体,但韵牌却为a-b-a-b, b-c-b-c, c-d-c-d, e-e。
4).杂类
此类诗具有十四行诗的样式,却不适合归入任何明确而公认的范式。
 A.  雪莱体:它的押韵样式a b a ba c d c e d e f e f是独一无二的。最负盛名的当属其千古绝唱《西风颂》。
 B.  普希金创立的“奥涅金诗节”:结构同英体。韵牌:ABAB、CCDD、EFFE、GG;但其诗行有阴阳韵变换的规律。诗行结尾为轻音者,谓之“阴韵”,9个音节(最后一个轻音音节不构成音步);诗行结尾为重音者谓之“阳韵”,8个音节;阴阳韵变换的规律:9898、9988、9889、88。

3.  音步与音节:以英语所作的所有十四行诗的基本格律都是抑扬格五音步诗行,偶有四音步或六音步诗行的十四行诗。斯宾塞体、莎士比亚体要求每行5个音步,10个音节;彼得拉克体要求11个音节;法语要求12个音节。奥涅金诗节结尾为轻音者,谓之“阴韵”,9个音节(最后一个轻音音节不构成音步);有的结尾为重音者谓之“阳韵”,8个音节。

        三、西洋韵式

韵指的是每行最后一个词的最后一个音节。韵步(foot,也称为音步,顿步,或韵部),是由音节(syllable)组成的,每个音步有一轻一重两个音节。西洋的诗节中,四行诗是最常见的典型诗节。 四行诗有四种韵式:
交韵(alternating rhyme scheme)又叫“交叉韵”、“换行韵”—— ABAB;
抱韵(enclosing rhyme scheme),又叫“首尾韵”、“环抱韵”—— ABBA;
随韵(running rhyme scheme),又叫“连续韵”——AABB;
叠韵(ovrlap rhyme scheme),又叫“重叠韵”——AA。
因为音乐合律的需要,十四行诗的格律亦相当严密,某些地方(如押韵要求)的苛刻程度甚至超过了中国古诗词。


    四、中国的十四行诗

中国诗坛自20年代开始引进十四行诗,最早写十四行诗当推胡适,依次为郑伯农、浦薛凤、闻一多等人。至今,中国有二百多名诗人公开发表了数千首十四行诗。朱湘、孙大雨、冯至、卞之琳、屠岸等著名诗人皆以善写十四行诗闻名于诗坛。 此外有九叶诗派中的袁可嘉、唐湜、唐祈及现代诗人、内蒙古剧作家白马〔马世新〕。冯至在1942年出版了《十四行集》,是迄今中国十四行诗写作的一个高峰。
不少诗人在创作汉语的十四行诗的时候,将字母语言的“音步”转化为汉语诗歌的“顿”,多数诗人都是将西方十四行诗的五音步转化为五个汉语“顿”,也有的将其转化为四个“顿”,甚至不顾及“顿”,构成变格。这种转化是将一种诗歌文化形态进行本质上的转变。因此可以说,中国的十四行诗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种中国化的诗体。

http://zh.wikipedia.org/wiki/十四行诗
http://baike.baidu.com/view/514.htm
http://select.yeeyan.org/view/101990/242595
http://zh.m.wikihow.com/写十四行诗
http://www.eyjx.com/eyjx/1/ReadNews.asp?NewsID=5443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biaochen 回复 悄悄话 一个老同学整理的。很不错。
叔丁 回复 悄悄话 这个真不懂,多谢分享,一定到这几个link去看一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