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结构与韵牌:共四类,现在常见的是意大利类(彼特拉克类)或英国类(莎士比亚类)。此外有斯宾塞体和杂类。 1). 意大利体(或彼特拉克体): 结构为两组,前八后六。前8行韵牌:a b b a a b b a;后6行可以有二或三个韵牌,有多种形式:c d c d c d,c d d c d c,c d e c d e,c d e c e d,c d c e d c。六行诗节中要避免以一副同韵对句(dd或ee)做结句。 意大利体的要点是,从一个韵组到变化到另一个韵组意味着有一个主题的变化。它发生在十四行诗的第9行开始处,被称为volta(转折),或“转变”,它是十四行诗在形式上的一个基本要素。 2). 英格兰体(或莎士比亚体): 结构:3段四句加最后两句。 韵牌:a-b-a-b, c-d-c-d, e-f-e-f, g-g。 英格兰体十四行诗韵律结构最为简单--只要求韵字成对即可,而非成组的四行。其volta的安排也是最灵活的,既可在第9行,也可在最末的同韵对句处。最后两句通常为画龙点睛之笔。 3). 斯宾塞体十四行诗: 由英国诗人埃德蒙•斯宾塞(Edmund Spenser)发明,应属英体的变体。结构同英体,但韵牌却为a-b-a-b, b-c-b-c, c-d-c-d, e-e。 4).杂类 此类诗具有十四行诗的样式,却不适合归入任何明确而公认的范式。 A. 雪莱体:它的押韵样式a b a ba c d c e d e f e f是独一无二的。最负盛名的当属其千古绝唱《西风颂》。 B. 普希金创立的“奥涅金诗节”:结构同英体。韵牌:ABAB、CCDD、EFFE、GG;但其诗行有阴阳韵变换的规律。诗行结尾为轻音者,谓之“阴韵”,9个音节(最后一个轻音音节不构成音步);诗行结尾为重音者谓之“阳韵”,8个音节;阴阳韵变换的规律:9898、9988、988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