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尘

试着告诉读者,生活是多样的。每一个活着的人,在多元化的人生时空里, 扮演着某种角色,向着不同的方向展现着自己的千姿百态,书写着与众不同的生 命华章。
个人资料
正文

7. 奶奶和“老三篇”

(2010-04-24 21:52:04) 下一个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爷爷去世后不久,父亲便把乡下的奶奶接进了城里,办了城市户口.成了吃商品粮的城市居民。文革初期, 奶奶在我的鼓动下,也给自己改了名字,叫荆红兵。不过, 除了我之外, 荆红兵这个名字从来没有别人知道。人们依旧称呼她荆嫂,荆大妈, 荆奶奶。

奶奶目不识丁,“十三帮会馆”里的孩子们教她学习“老三篇。”奶奶 学“老三篇”还真下功夫。一句 “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能读几十遍。 不过, 奶奶记性不好,你这边教, 她那边忘。到了最后,当孩子们让她再背诵一遍 “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那句毛泽东赞扬白求恩大夫的名言时, 她却把它背成 “门不离砖, 砖不离门。”

奶奶讲一口豫东地区的方言。她用豫东方言教会了我许多儿歌。有些儿歌我至今还能琅琅上口。 “荠荠菜, 水里漂, 我和姐姐一般高。姐姐穿个花花鞋, 我却穿个泥歪歪。姐姐枕个花枕头, 我却枕个老母狗。翻翻身儿,咬一口。”多少年后,我才悟出这个儿歌的确切涵义, 它诉说了一个受继母虐待的孩子的痛苦。“麻衣雀, 尾巴长, 娶了媳妇忘了娘。把他娘背到山沟里,把他媳妇背到床傍上。 媳妇媳妇你吃啥,好面烙馍卷砂糖。娘娘你吃啥,玉米面饼子夹屎蚵螂。”奶奶那豫东口音的儿歌,把一个不孝之子刻划地唯妙唯肖。

我小时候奶奶很喜欢我, 逢人便夸她这个孙子, 嘴里时常念叨着, “从小看大, 三生(岁)至老,这孩子以后一定有出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biaochen 回复 悄悄话 是啊,如烟的童年往事。豫东奶奶和山东妈妈的乡音,永远也忘不了。Thanks!
x潇潇 回复 悄悄话 让我想起小时候,我们参加学校的诗歌朗诵队,哥哥笑妈妈的山东口音:“你们是屎蚵螂纵队”
"屎蚵螂",让我感到很亲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