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没有西方的个人主义,每个人活在社会网络中,人伦关系里。认识一个人会知道他父母是谁,老婆是谁,当官的话官居何职,来自那个省市乡,一圈的亲戚是怎么的群,掌握好周边的关系就明白他是谁了,人伦关系是构成中国传统身份里最重要的环节。在人伦关系中家人是重于朋友的,亲子是重于夫妻的,但实际上夫妻关系才是人伦关系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存在。
成年人最大的自律是努力克服纠正别人的欲望。人与人是不同的,大家并不生活在同一区域,不要强行劝诫三观,认知不同的人,所谓能被劝诫的人都是他们自己明白了道理的人,是自身的领悟不是旁人的劝诫,不要说服愚蠢,愚蠢不接受启蒙,不要认为事实和逻辑天下无敌,它们往往会被情绪打败,成熟的标志就是以前会为被人的误解,恨不得揪住那人的衣领说个三天三夜,现在遇到别人的不理解,我掉头离开。
快速返老还童的捷径是借钱给别人,借钱之前你是大爷,要钱之时你是孙子。一个人对钱的态度藏着他的人品,我们无法用钱来衡量一切,但可以透过其来或多或少的看清很多人。
父母抚养子女,子女赡养父母是义务,不是恩惠,公民和政府是合作关系,利益关系,不是恩惠,没有利益关系,合作关系的陌生人或者朋友给予的帮助才是恩惠,在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中,认为世间万物都是上帝赐予的,对上帝的无私,慷慨的给予好心存感激,感恩通常来自三个方面,一是陌生人或朋友给予的帮助,二是上帝的恩赐,三是皇帝的隆恩。
有两种父母是最累的,一种是始出浑身力气让孩子成才,一种是为了孩子牺牲所有。科学研究生儿育女对一个人的幸福程度毫无增益,孩子越多,幸福感越低。生儿育女不是为了传宗接代,养儿防老,光耀门面,而是心甘情愿地付出欣赏,不要让孩子的童年贫瘠,不要让孩子成年后窒息,年幼时给予孩子足够的亲密,孩子长大后要学会得体的退出,爱情是相聚,亲情是别离。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牛马。
年轻时以为世间必定充满了幸福和欢乐,只不过难以碰到罢了,以为生命之路可以延伸至无限的未来,年老了回首往昔生命的旅途只是短暂的一瞬,回忆太短,记忆太浅,,能真切拥有的只有当下,尽情的享受当下方能体验到一种真切地愉悦。
饱经沧桑的中年人在初冬想起了少年时的那场初雪,带着复杂的心情回忆着与他并肩漫步于雪中的知己,了无音信多年,再见时以不复当初,不变的只有记忆中年少的时光。
无需时刻保持敏感,迟钝也是一种美德,即便看透了对方的行为和想法的动机,也需要装出一副迟钝的样子,这只社交技巧,也是对人怜恤。
无论天涯与海角,大抵心安即是家。白居易
接受世事无常,看淡人走茶凉。
中年危机不是一件事,而是所有的事一起来压着你。
用寻找仇人的目光寻找着身边的友人,
大多数人所成为的不是想要成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为的人,言行谨守道德规范不是我们人格高尚,而是我们把短板变成了高尚,未必是人好而是没机会去放荡。维持节俭因为贫穷,维持低调因为平庸,义无反顾是因为走投无路,漠视一切是因为一无所有,心无旁骛是因为没资格从容,刚正不啊是因为没资格被诱惑。
爱是触碰又收回的手,贫穷也是,没有经历过别人的人生是不会懂得别人的难言之隐,不同的人,不同的分工,不同的命运,有不同的幸福。不同维度的三观,生长环境,思维方式意味着不同的评判标准,不同的观念可以不赞同但要试着去理解。
互联网上的愤怒基于没钱,励志基于挣钱,炫富基于有钱。
很多人闯进闯进你的生活只为给你上一课后转身离开。
《推拿》对面走过来一个人,撞上了叫爱情,对面开来一辆车,撞上了叫车祸。车与车总是撞,人与人总是让。
婚姻是我们自己选定的亲情,父母是天生命定的亲情。
别人骂你一句,你回骂一句,这是吵架,别人赞你一句,你回赞一句,这是社交。别人骂你一句,你回赞一句,变得有趣。
中年有三亿,一是失忆,一是回忆,一是不容易
小城市是熟人社会,人民政府,没熟人啥事也做不成。大的城市可以无需熟人,无需投亲靠友也可以办成事。
龙应台“人生就像一条宽阔的平原走向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伴而行,欢乐的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情形就变了,个人寻各自的方向,个人走个人的路。”
青少年的青春期早早就来了,可迟迟没有结束。
中年经过风浪,赏过彩虹,走过旷野,爬过高山,期望,喜悦,失望,释然,处惊不乱,风雨不惧,认识了人生,认识了自己,做自己能做的事,享受自己能享受的生活,发间的黑色素跑到了稿纸中去,在夕阳的余晖中顶着一头芦花。孩子稚嫩,青年健旺,中年成熟,老年自如,顺其自然,到了什么季节就享受什么季节,不模仿,不勉强,心宽,地厚,天高,海阔。
冲突的双方中,有一方希望凡事都按自己的方式来,因此牺牲另一方的利益,这不是沟通不良是情感勒索。在有意无意中使用要求,威胁,施压,沉默直接或间接的勒索手段,使对方产生负面情绪,让挫败感,罪恶感,恐惧感在内心发酵,造成伤害,使对方顺从自己的要求和需求,失去做主的自由和能力,直到一点儿心力都不剩。中断这种情感勒索的模式,该说不的时候就要坚持说不,无法改变时,也要接受这段关系或许趋于冷淡的结局。不必把太多的人请进你的生命,若进不了你的心只会把你的生命搅扰得拥挤不堪,朋友应该是互相享受而不是互相捆绑。
家会暖人也会伤人,许多人对外人礼貌客气,对家人情绪失控。
任何人对朋友的不幸都会感到同情,但要消受一个春风得意的朋友,则需要非常优良的天性。
人有两次生命,一次是原生家庭,父母不可选,一次是恋爱结婚,可选的再次重生。
工作讲的是利益,权力,解决问题,家庭讲的是感受,珍惜,理解接受。不要用工作的方式来处理家庭问题,
要高估自己与朋友的关系,千帆过尽,回首往事,热闹是假象,孤独是常态,现实中能疗愈自己的只有自己,悲伤的时候需要给自己暖暖的拥抱。
人生如尺,必须有度,朋友如此,亲人如此,爱人也是如此。亲人之间成年后,彼此有不同的生活,有了彼此的家庭,要照顾的家人,交集越来越少,关系越来越疏远,保持一碗汤的距离就好,太烫了,伤了自己,太冷了,凉了对方,每个人都是复杂的个体。
人生过了四十,身体器官的老化非常明显,生老病死不是人生的四个阶段,而是夹杂在一起的阶段。我们每个人身体都有癌细胞,当数目突破一道线就成了癌症,你在以为健康时其实已经生病了,在庆生时同时也老去,在老去时接近死亡就更近了。苏格拉底说“学哲学就是学习死亡的方式。”,叔本华“人的死亡是回到他原本来的地方。”生者为过客,死者是归人,本来没有我,生死两开交。星云大师“你怎么知道你在这个世界的一闭眼就不是在另一个世界的一睁眼呢?“所有关于死亡的开解都是让人好过一些罢了,死亡是甚于恐惧的乏味,没有什么好说的,没有价值,也不浪漫,如同动物一般死去。人之为人才会讨论生死,牛马猪羊都是知道死的,杀它们的时候凄厉的叫声全村都能听到,更低等的动物是不知道的,,孩子折磨一只很小的虫子,它一直在逃,逃跑是他的本能,知道死亡的本能它没有,人什么都知道,所以对死亡恐惧痛苦,然后各种学说都跟着来了。
友谊的三个条件,一是物理上的接近性,二是自发无计划的互动,三是让人放下防备吐露真心的环境。年龄渐长,友情变复杂,不是不在乎朋友,只是生活变复杂了,人们的感情走向也会改变。
友情和爱情一样,曾自以为是亲密无间到头来不过是个局外人,曾经的热络和单纯在后来的一声“谢谢'中明白了距离。我们终究逃不出时间的掌控,越走越远,不再交集,圈子不同,话题不同,陌路是早晚的事,失去分享的欲望是散场的开始。
对过去不必执着,不要怨恨曾经要好的人,我那样待你因为我愿意,若你换回你同样的真心,固然可喜,若没有,亦不后悔,世间许多好友原年龄相仿,志趣相投,原本可称为一辈子的莫逆之交,可谁料一夕惊变成了天涯路远。人生的友谊本来就是阶段性的,有得有失才是正常的人生。
共同生活会建立起一种共同体的关系这种关系是需要迁就和付出的,而付出对许多人来说是一种委屈。
所谓的朋友就是相互轻蔑又彼此来往作贱.
我们似乎习惯通过他人的认同,他人的目光来确认自己是怎样的人,仿佛在互联网上,自己上传的东西越多人喜欢,越得到了肯定,就寻到了自己的声音,就越有价值,希望自己是明星,被崇拜,成为名人,这种价值掌握在他人的手中,令人紧张,令人自我膨胀。以前的日记是整理自己思想的一种文体,是私密的,现在的微博是吸引他人的关注,分享自己而不是反省自己。
互联网社交平台尚的反应是一种情绪反应,但来的是强雷的分歧甚至对立。大部分人对意见的吸收和表达在网上呈部落化的状态,在网上听的那么多意见其实都是和自己一样的意见,说了许多话得到的是正面的反应,因为朋友圈留下的都是同类人,浩瀚如海的资讯在百花齐放的空间里最后却过滤成为一座镜厅,四面都是镜子,无论你看向何放见到的都是自己的脸。
中年危机:停滞不前的事业,一去不返的青春,逐渐消退的激情,无法实现的梦想,索然无味的婚姻,生命有限的真切,登上山顶,望着绵延向前的下坡,尽头虽远却清晰可见,迫见死亡。人生有三道,上道,下道,没想到。
丰腴内心的能力可带来持续性的没有目标危机感的快乐,这种闲暇鉴赏力是非功利性的生命活动,满足感不在完成的瞬间,而在过程本身,进行了就得到了。是属于思想,情感,精神的内心世界,不受欲望目标的得失干扰。
老年人的经济状况不同对生活的态度也就不同,老人严重缺乏收入的渠道,核心问题是收入问题也就是财富问题。
交友的标准:出世的智者,入市的强者,或正常阳光的普通人。
所谓的好友不是真正了解你的人,而是愿意真心去了解你,愿意听你倾诉的人。
现代社会家庭功能正在被不断地剥离开去,出生,死亡,疾病不在家里,日常所需也可由社会服务外包。你想要伴侣帮你消灭寂寞,结果失去了个人自由,城市可以越来越满足你一个人的要求,需求都可由陌生人来满足,家庭单位越来越小,社会服务越来越全。
人群的关系和人类探索宇宙有些类似,当年认为宇宙是以地球为中心的,如同一个家族是有中心的,后来知道是以太阳为中心的,家庭是有中心的,今天哈勃望远镜告诉我们宇宙是在膨胀,没有中心,所有的星星都在不断离散。互联网社会的人们正在走向原子化生存,家庭越来越小,三口之家,甚至单身也越来越多。
人与人的友谊基础是聊得来,有类似的生活状态,价值观,爱好和兴趣,这些都不是亲戚必然有的,甚至是统统没有的。
在现代社会结构里,如果是普通人,兄弟之间的关系并不密切,尤其在不同的城市,尤其到了中年之后,大家都是各家管各家。什么时候能变得密切呢,就是你很有钱,兄弟姐妹都向你靠拢,是一种现实功利,不再是单纯的血缘关系。
人活着第一要务是自己幸福,幸福无需大张旗鼓,惊天动地,需要很多钱,需要万丈光芒。它是一种内心的稳定,我们没有办法决定外界的所有事情,但是我们可以决定内心的状态,幸福就是灵魂的成就。
生活注定有烦恼,不可能永远阳光灿烂,人性的幽暗处四面八方的存在,看清楚了才能对世界有更深的了解,不存悲观的乐观是盲目的乐观。
没有一样东西是我能永远拥有的,许多道理没到时候真不行,到了时候就突然明白了。
身体交流是灵魂交流的渠道,身体交流不只是性交,还包括亲吻,拥抱,抚触,甚至凝视。
小时候说谎会紧张,怕被人揭发,长大后说真话会紧张,怕揭穿别人,说真话需要勇气。
很多人靠脸吃饭,大多数人靠不要脸吃饭,如果不懂这个道理会痛苦一辈子。
许多人习惯了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陪着自己不喜欢的人,过着别人喜欢的生活,在不懂爱的时候爱上了不该爱的人,知道爱的时候找不到可以爱的人。交的朋友只会做两件事锦上添花和落进下石。
时间似乎是永恒的,但时间是人弄出来的,人类没了,时间也不存在了。
兴趣爱好是取悦自己,安顿心灵,美化生活,陶冶情操的方式,不是表演给别人看。将热爱变专业,将专业变事业,将事业变名利,就不快乐了。有人将擅长炫耀了一辈子,被虚荣心控制了一辈子,喜爱一样东西未必要成功,成功了也未必要做一辈子。
追索人心的深度会看到人心的浅薄,看见世界的荒谬,一个个人熟门熟路的堕落,许多地个人加起来就是时代。
万头攒动火树银花是寂寞在狂欢,长途跋涉悲喜交加是返璞归真的见自己。
时间决定你会在生命中遇到谁,你的心决定你想要谁出现在你的生命中,你的行为决定谁最终会留在你的生命里。
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不是自私,要求别人按照你的意愿生活才是自私。
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活在未来,现在是生命占有的唯一形态,时间的大钟里只有两个字“现在”。
没有含着泪吃过面包的人是不懂得人生之味的。
人们最终所理解和欣赏的事物其实都是一些本质上和他自身相同的事物。
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拥有真正的自由。
“国家财富”除了税款之外都是属于每个公民的,每套房子,每个公司,每个农场,每辆汽车,银行里的每一笔存款都属于具体的每一个公民的个人财富,没有所谓的社会财富,每个人的财富都是自己创造的,与其他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