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地挥一挥手

居美国华盛顿, 就职政府部门, 花甲年岁,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个人资料
华府采菊人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网上看到的一张照片

(2025-09-30 13:59:53) 下一个

在上海衡山路10号的704所,有两栋宿舍楼在江南二村四十几号,时间长了,忘记到底哪几个号头。

60年代初,一批研究所(室)所有非行政干部集体改制参军穿军装,我家住的是702所的房子,也住了一些这类人。

看肩章,这些是中尉及上尉, 1955-19571年的大学毕业生,都是上尉,好像1958年后毕业的就是是中尉后, 我这里说的是理工科,非常清楚的记得,若是文科毕业生, 比如我家楼上一位, 1955年XX大学外语系毕业生, 分到702所,改制时在711所资料室,就只是个中尉,他喜欢到我家和我哥哥下围棋,有时和我们这些半大孩子胡扯,对自己那个中尉及一个月比同年工科大学毕业的人少了七八块钱,耿耿于怀,直后悔当年不该学文科。

在网上看到这张照片时, 见有人问到了那时已经不要求军官平时穿戴如此正规, 是的, 这些叔叔阿姨(有时也叫他们大哥哥大姐姐)是因为刚穿上军装戴上大盖帽佩戴着肩章,觉得神气十足, 每个人都到照相馆照了一张正式的军官照片,这几位估计是一个研究室的, 或者是毕业于同一所大学的校友,一起照相寄给亲朋好友同学风光风光。平时无须如此, 但这帮油条军官,出门走了一阵会忘了武装带而跑回家。

还有人说,那位正面看过去最右面,还有正中间的阿姨气质太好了。

这批技术人员中,家庭出身不好或不是太好的人居多,想想1960年左右大学毕业的女生,17年学生生涯,也就是1943年入学的,那时穷人也许会让儿子读书,女儿就算了, 也知道有极个别成分很好的人,或是干部子弟,或是老抗日根据地来的。

?这批人现在都八九十了,有些可能都不在世,想想他(她)一辈子为中国的海军,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写到这儿, 想起1968年4月12日上海突然掀起的炮打张春桥风潮,第一批大标语就是这几个研究所的这么一批中尉上尉们最起劲,据说消息是来自北京的三军无革派, 而这一派的后台是黄吴叶李邱。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