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地挥一挥手

居美国华盛顿, 就职政府部门, 花甲年岁,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个人资料
华府采菊人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1962年牛鬼蛇神纷纷出笼那阵,在上海看了不少外国电影和香港电影

(2024-05-29 14:03:30) 下一个

那时正上小学六年级,按理说不会有太多机会的,而且家又不是住在比较市中心, 附近只有一家”下只角“的日晖电影院。

离家倒远不近的地方, 复兴路陕西路有个上海电影院,不远的淮海路则是大名鼎鼎的国泰电影院,东行几条马路是淮海电影院, 西边不远是东湖电影院,往徐家汇走则有一间徐汇剧场和衡山电影院, 也就是说步行四十余分钟还是有六七家电影院,对一个六年级小学生也就是自己能去的最远除了。

记忆中,苏联电影不用说了,从五十年代开始就很多,其他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电影也有些, 记得波兰捷克多一些, 东德的就记得《柏林情话》。

其他国家,就零零星星了, 西班牙的《影子部队》, 阿根廷的《大墙后面》, 墨西哥的《生的权利》和《珍珠》,法国的宽萤幕《塔曼果》,等等。

香港电音蛮多,基本都是长城公司的,而且那份他们出版的“长城画报”在上海很受有点路道的人欢迎, 老克拉手拿一本长城画报在淮海路荡伐荡伐, 老卵得勿是一眼眼。

那些电影名字想得起来一些, 比如《男大当婚》, 《可怜天下父母心》,《新婚第一夜》等等。

上海滩与香港关系最多的人家, 估计就是徐汇区的现在叫“复兴路衡山路”地区, 这是前法租界的核心高级住宅区, 资本家资方代理人极多, 与香港以前的来来往往密切,另一个地区可能就是虹口, 那儿老广东小广东多得野豁豁,天然的亲朋好友关系, 家里有人在香港就不奇怪了,不过好像他们的香港亲友低层次的较多, 不像徐汇区的宁波老蟹,在香港的资本家多一些, 不会得罪人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