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107)
2013 (179)
2014 (312)
2015 (483)
2016 (242)
2017 (225)
2019 (110)
2020 (257)
2021 (215)
2022 (337)
2023 (175)
2024 (161)
2025 (7)
1949年之前, 东北及华东长三角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北方内地, 虽然从政治高度上来说, 一定得说指出那时是民不聊生穷人吃不饱穿不暖的, 哪有时间和精力去踢足球打篮球等等体育运动。
网友老生屡屡证实大连地区的各项体育运动开展得非常悠久,当然不是说他在赞美”伪满“和”日本侵略者“,但实际上东北地区的城市化工业化程度就是比较高, 普通老百姓虽然只能吃棒子面和苞米大茬子,但好歹也没有饿死光,而且上学的比例也远高于关内的大多数地方,和上海可能差不多吧, 教育方面有一点绝对比上海强的是外语教育, 虽说上海的教会学校非常重视英语,但还是有很多非教会学校, 就不可能像教会学校那样只有”国文“课才使用中文教的, 东北特别是大连的学校, 可不是这样的, 我原单位很多东北人, 那些当年上过高中的人说,只要是伪满的高中毕业生,就具有三等翻译官的资格, 这些人在考高级职称时, 都填了“日语四会”:听说读写。
再回过头来说体育运动, 城市人口, 哪怕是工人阶级,大部分子女小学至少还是要上的,不知道那年头东北的公立学校是否收费?只要上学校, 就有体育课(私塾就没有体育课了), 小孩子哪有不喜欢奔奔跳跳的? 这就是体育运动的基础啊, 再加上体育课老师教点运动技能,有运动天赋的人自然就很容易上手,而学校之间再有点比赛,开开运动会啥的, 那整体体育程度不就提高了吗?
东北的情况俺们不知道, 上海则多少听那些老克拉老梆瓜讲过,有些老工人说起三四十年代上海那些运动明星, 特别是足球,真的也是如数家珍,大中华橡胶厂大隆机器厂几个纺织机器厂和棉纺厂, 都是很有点足球传统的, 而且并不是从解放才开始的。
记得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时, 上海出过一套忆苦思甜丛书, 其中有一篇文章说的是后来的上钢三厂, 解放前有一些年轻工人足球爱好者, 休息天就跑到浦西踢球或比赛, 有一次和一艘外国货轮的水手队踢, 是如何拼命把外国水手打得落花流水,好好地为中国人争了一次光, 不过作者好像忘了点什么东西。
所以那时若是全国开运动会, 如设有报名资格线的话,岂不是一半以上的运动员是东北和上海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