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的每一步, 到底是老毛的伟大步骤, 还是随机应变走到哪儿是哪儿? -转载者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毛泽东在文革中的两次急转弯——分别是1967年7—8月 从武汉“720事件”、“揪军内一小撮”到下令抓捕王关戚和1974年“批林批孔” 运动的突然爆发到戛然而止。谈谈这两次急转弯的背景,转弯的具体过程以及表象掩盖下 的真正原因。 ◇ 我们先说第一个急转弯。 (一)武汉“720事件”的背景。 第一小点:军队文革大的背景 军队的文革,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的“16条”明文规定在总政治部统一安排下进行 。到了1966年10月1日,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造反派“红纵”某负责人在天安门城楼 向林彪告状,说军队院校文革条条框框太多,林彪当即叫来总政副主任、全军文革小组组 长刘志坚,下令立即起草一个规定,让军队院校‘文化大革命’完全按地方一样搞法”。 林彪交待:规定起草后直接送中央文革修改,定稿。这就是有关军队院校文革的“紧 急指示”,主要内容是两条:一是军事院校和地方院校一样搞法;二是要当众销毁工作组 时期整学生的“黑材料”。 这个“紧急指示”一出台,全国立即掀起了一个查抄“黑材料”的高潮。军事院校造 反派不甘落后,频频为追查“黑材料”冲击领导机关,抢、砸档案室。问题是,档案室是 一个高度敏感的地方,不仅有很多机密文件,还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可造反派可不管 你那么多!这样,有人要冲、有人要保,制造了很多矛盾冲突。军队首脑机关的工作大受 干扰。 1967年初,中央文革对刘志坚不满,改组全军文革。谁来接任组长呢?江青推荐 了徐向前元帅,并由江青担任第一副组长。我个人认为,江青之所以推荐徐帅,是看重徐 帅不争权、不好事的性格——1949年以后,徐一直安于被边缘化的现状。按照江青的 “小九九”,徐帅还像以前那样挂个空名,她就可以借机在军队发号施令,扩大影响。孰 料徐帅接任后,却非常积极,江青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比如,在总后邱会作问题上就和叶剑英的意见相左。上面说到的上海二军医大“红纵 ”,在京城那也是名震四方。他们把总后勤部搅得天昏地暗,把部长邱会作斗的半死。叶 帅知道后,把邱保护在西山。造反派找不到,就向全军文革告状。徐向前打电话让邱回总 后接受批判,邱问徐:你是用什么身份?如果个人身份,我拒绝;如果以军委副主席身份 ,我服从。徐说,以军委副主席身份。邱只有服从。还有人劝阻,邱说,因为我,两个元 帅都闹意见了,我还能不去吗? 结果邱回去以后,被打得半死。利用午休看管人不注意,在烟盒纸上写求救信,托人 送给他老婆胡敏。胡找到叶群。最后还是叶群拿着林彪的手令,才把邱会作救了出来。从 此邱把叶群的解救日视为再生之日,死心塌地为林家卖命。既给他带来了林彪提携的飞黄 腾达,也遭受了“913”之后的牢狱之灾。 徐帅上任后还发现,军队各级首脑机关被造反派冲击得七零八落,这怎么行? 得出台个规定,不能随意冲击军队领导机关。徐将这些意见报告林彪,林一直不答复 。后来徐帅急了,干脆闯宫,直接乘车到了林彪驻地。林不能不接待了。两个人就在林的 驻地,拟了个七条命令。又经周恩来、聂荣臻等修改润色,毛又加了一条,领导干部教育 好自己的子女。于是“军委八条命令”正式出台。 此时各地军头对冲击军队首脑机关的反军派,正无可奈何呢,要求军队“打不还手, 骂不还口”啊,“军委八条命令”犹如久旱逢甘霖。有了尚方宝剑,各地几乎是不约而同 ,大抓反军派。各地造反派频频向中央文革告急。 到了1967年4月,中央军委又出台了“10条命令”,这时几位老帅已经因“二 月逆流”靠边站了。“10条命令”规定军队“不准开枪”,“不准随意捕人”,“不准 任意把群众组织宣布为反动组织”,“不要进行群众性的“请罪”运动。也不要强迫群众 写检讨”……这下子再次把军队的手脚捆住了。 第二小点:武汉军区的具体情况。 武汉军区的具体情况是,“八条命令”下达后,他们抓了500多名“反军派”,解 散了武汉工人造反组织“工总”;“10条命令”下达后,造反派要求为工总平反,释放 被抓的群众。 1967年3—4月,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武汉军区司令陈再道和政委钟汉华参 加。陈再道在会上发牢骚,说中央文革不了解情况,偏听偏信,听不进军区的反映,请示 也不回复。他建议,要么中央文革在各省派出大员,具体指导该省的文革运动;要么各地 派联络员到中央文革,建立一条互通的渠道。不知为什么毛和中央文革不予采纳。今天看 ,如果真按陈再道的建议办,少发生多少冲突和武斗啊?武汉的“720事件”也就不会 发生。 可能是受到了某种压力,中央文革4月19日开了一次联席会,听取武汉军区意见, 形成了几条“共识”。大意是:武汉军区没有犯方向路线错误;武汉军区3月份逮捕50 0多人并非错误行动,但要逐一复查,确定无罪的应当释放;还有一条是工总不应当恢复 ,因为是“10条命令”前解散的。中央文革决定4月21日由戚本禹接见武汉造反派, 做他们的工作,此前要保密。 这是一个对军区十分有利的方案,陈、钟两位喜出望外。把江青叮嘱要保密的话丢在 脑后,立即打电话告诉了在武汉的其他军区领导。那些人又把这“北京来电”公开了出去 ,大字报贴了满大街。中央文革的眼线遍布全国啊!都是打着某报记者站的名义,第二天 即20号,就把情况捅上来了。江青闻之大怒,收回了先前的承诺,责令陈、钟撕掉笔记 本上的有关记录。所以,没有等到戚本禹接见武汉的造反派,这几条“共识”就作废了, 仅生存了不到3天。 陈、钟4月底回到武汉,形势与其走时已大为不同。保守派和东山再起的造反派都在 进行全市“大联合”,武斗日渐升级。67年6月底,我和另两位同学扒火车去东北,在 郑州一上车就碰到几个武汉的学生。他们说武斗死了不少人,用长矛直接捅,十分恐怖, 他们都是逃出来避难的。 (二)武汉“7·20事件”爆发 第一小点:毛泽东亲自出马 毛泽东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要到武汉去的。自从1966年7月毛回到北京,撤了工作 组,召开了“8届11中全会”、炮打了刘少奇的司令部,然后是批判“资反路线”,8 次接见红卫兵,号召全国夺权,击退了“二月逆流”……已经整整一年。可以说“坚冰已 经打破,航线已经开通”,他可以放心的离开北京了。 毛虽然声称要到武汉去“保陈再道”,但我认为毛还另有目的——就是把北京留给中 央文革,放手让康生、江青等人从肉体上折磨、摧残刘少奇,而他本人则“不在现场”。 甚至还可以装模作样批评几句,事实上他也真这么做了。因与今天的主题无关,不展开讲 了。 但毛大大低估了解决武汉问题的难度。自以为以他至高无上的权威,“金口玉言”一 出,各方还不得“热烈拥护”、山呼万岁?毛的解决方案大体上有几点: 一是武汉军区支左支错了,犯了方向路线错误,要做检讨;二是解散工总是错误的, 应为其平反;三是武汉“二司”、“三新”等是造反派;四,“百万雄师”是保守组织等 等。这和4月份曾经达成的“共识”已经是天渊之别了。 如此巨大的落差,陈再道根本不能接受,还和周恩来拍了桌子。无奈,周只有领陈、 钟去见毛。毛说得很轻巧:犯路线错误有什么了不起啊?现在到处都是方向路线错误,检 讨一下就完了嘛!一看这是毛的意见,陈、钟再不通也不行啊!没法子再往上打官司了嘛 。但心里还是不服气,弯子根本就转不过来。 陈再道、钟汉华口服心不服,部队的中下级干部——由于支左和各企业的“百万雄师 ”已经有很深的关系——心不服口也不服。 第二小点:“720事件”爆发 此时,武汉爆发危机的各项条件都已具备,只差一根导火索,而王力恰恰把导火索点 燃了。他做了两件事:一是送周恩来回京,从机场回来就直接到造反派中,透露了中央解 决武汉问题的精神。造反派如获至宝,把王力讲话的录音到处广播。二是王力在随后的武 汉军区师以上干部会议上,口出狂言:“你们这些师以上干部,对文化革命一点也不理解 ,像小学生一样,需要上文化大革命第一课,从ABC讲起……” 说起来,王力讲的也不错,这些军人谁能知道毛为何要发动文革?目的是什么?问题 是,台下这些老军人都是一批久经沙场、从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在他们眼里——你王力 算老几?不就是一个摇笔杆子的“秀才”吗?一丝战功未立,跑到这儿来教训起我们了? 这些因素聚集在一起,直接导致了“720事件”的爆发——7月20号凌晨,部分 军人冲进王力所住的宾馆,要和王力“辩论”。王不敢出头,后来看谢富治、陈再道与那 些人谈得不错,就壮着胆子下来。恰逢又有一拨人冲进来,还错把陈再道当成了王力,上 去就是一枪托。陈捂着脑袋大骂:妈那个巴子,老子是陈再道!这拨人强行将王力架上汽 车,拉到军区等处“辩论”,实际上就是批斗。 因为王力住处和毛相邻,群情激昂、冲进宾馆的军人让毛非常紧张,以为发生了兵变 。汪东兴下令随行的8341部队子弹上膛,架起机关枪,随时准备开火。实际上,除了 陈再道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没人知道毛就在武汉,更不知道毛就住在旁边。 事情传到北京,引起一片慌乱。都认为武汉发生了“西安事变”。周恩来二话不说, 立即返回武汉。江青一度要模仿“西安事变”时的宋美龄,深入“虎穴”,但最后还是没 去,而是和林彪联名给毛写信,委托总后勤部长邱会作为信使,“头在信在”,必须亲手 面交毛。毛泽东自己也把情况估计得很严重,怀疑是陈再道和“百万雄师”策动的一场“ 叛乱”。 7月21日,在周恩来、杨成武等人的安排下,调动毛的专列故布疑阵,声东击西, 而毛本人则破戒乘飞机逃往上海。 (三)“720事件”后的极左狂潮 第一小点:毛泽东的看法 尽管“7·20事件”并不是“西安事变”——毛毫发无损,也没有人限制毛的自由 ,但确实让毛丢了面子。周恩来在事件发生两天后说:“主席很生气,他老人家没有料到 会这样,我们建国以来从未发生这种情况……”!(徐海亮《720事件在文革中的位置 》) 事件后,毛最初的看法是部队问题严重。他给江青的信中说“现在有百分之七十五以 上的军分区以上的干部支持右派”,毛提出“大量武装左派”。江青也借“河南一个群众 组织”之口,提出了“文攻武卫”的口号。在这儿有必要提一下,这个口号的“专利权人 ”就在我们群里——袁庾华先生。他多次说这个口号是他提出、后被江青采纳的。至今也 没有看到任何人来和他争抢,应该就是他的“专利”了吧? 毛提“武装左派”,就没想到,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是“左派”。军队肯定认为自己支 持的是“左派”,或者直接发枪,或者明抢暗送;对立面也自认为自己是“左派”,你不 给我发,我就自己去抢!接下来的武斗就从棍棒、长矛迅速升级为步枪、冲锋枪、手榴弹 。江青鼓吹“文攻武卫”,谁都称自己是在“武卫”呀!每次和外国开战,不都是说“自 卫反击战”嘛。兵法上也说“以攻为守”、“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御”——“武装防卫”和 “武装进攻”在实际执行中没有、也不可能有什么区别。 第二小点:大抓“军内一小撮” 7月22号,周恩来营救出王力。北京举行盛大集会欢迎“谢富治、王力光荣回到北 京”。为了拔高规格,王力所乘飞机先到但不降落,在北京上空盘旋,等周恩来的飞机落 地,加入欢迎王力的队伍。王力受到了“英雄凯旋”般的礼遇。 7月25号,天安门广场召开百万人大会,声讨武汉地区“党内、军内一小撮”走资 派,庆贺谢富治、王力胜利归来。原本不打算参加的林彪突然改变了主意。他在天安门城 楼上对蒯大富和韩爱晶说:从前我们要做文章,但没有题目,现在他们给我们出了题目, 我们要抓住大做文章。 蒯大富还问王力:“现在是不是到了要解决军内问题的时候了?”王力连连点头,点 名徐、叶两帅,点了南京、福州两个军区,说毛主席、林副主席对他们不满意。 蒯大富、韩爱晶会后立即召开“清华井冈山”和“北航红旗”两总部的联席会议,蒯 大富在会上说:“林副主席做接班人,有好多人不服,主要是四方面军的,他们力量大人 多,高级干部多。‘720’事件就是四方面军陈再道搞的,后台是徐向前。林副主席提 出的‘带枪的刘邓路线’就是冲这些人来的。林副主席对我说要做大文章,就是要揪‘军 内一小撮’,把反对他的力量全部打下去,为他当接班人扫清道路。” 7月27日,林彪主持会议,决定撤销陈再道和钟汉华的职务。杨成武回忆道:“在 这关键时刻,林彪说了一句关键性的话:‘武汉不单是武汉的问题,而是全国性的问题’ ,提出‘我们要抓住做大文章’,要批判‘带枪的刘邓路线’,‘揪军内一小撮’……” (《杨成武将军自述》,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版,第294页。) 同一天,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给武汉市革命群众和广大指战员的 信中明确提出,“全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新高涨开始了”! 8月1日,各报都转载了《红旗》杂志12期社论《无产阶级必须牢牢掌握枪杆子》 ,社论写道:“不久以前,武汉地区党内和军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就勾结 起来对无产阶级革命派进行镇压。”“目前,全国正在掀起一个对党内、军内最大的一小 撮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大批判运动。这是斗争的大方向。”《红旗》杂志1967年 第12期。) 在连篇累牍的舆论轰炸下,各地造反派都认为文化大革命的重心已由地方转向军队, 把“军内一小撮”揪出来是文化大革命的“新阶段”、“第三战役”,是两个司令部的最 后决战。因此更加无所顾忌地冲击军事机关,大肆抢夺武器弹药,全国范围内的流血武斗 进一步升级。 外事口造反派也乘“720事件”后的乱局,组成千人“揪陈大军”,在外交部门口 “安营扎寨”。8月7日晚,戴着英雄光环的王力,约见外交部“革命造反派联络站”代 表,公然煽动他们夺外交部的大权。 8月19日,外交部造反派不顾周恩来的多次批评、警告,宣布“夺取”部党委大权 ,将副部长姬鹏飞、乔冠华关押在地下室,每天强制他们到王府井闹市卖造反派的小报。 这两个人大部分外国记者都认识啊,外电评述:外交部夺权,意味着周恩来政府的彻底垮 台。 也就在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文革即将进入“新阶段”——也就是大揪军内一小撮的阶段 ,老造反派要立新功,以前揪地方干部落后的,也希望借此机会赶上之时,突然传来了王 力、关锋被抓的消息,传来了毛在王力“8·7”讲话上批“大大大毒草”和《红旗》杂 志12期社论上批“还我长城”的消息。当时我恰好在北京,以为是谣言。王力为文革立 下汗马功劳,又刚刚在“720事件”中获得殊荣,怎么可能会抓他?直到消息被证实, 还不敢相信。 (四)促使毛急转弯的背后因素 第一小点:武斗急剧升级,全国几成武斗战场 我们仔细品味毛泽东在文革中的决策,发现与文革前绝然不同。毛惯于一般号召,缺 乏实施细则,不具操作性。比如号召解放军“支左”,却没有“左派”的标准;“军委八 条”,没防止军队滥抓;出个“10条”补救,却又导致各地造反派冲击军队首脑机关, 抢夺武器弹药等等。可能与文革前的刘少奇等人善于将毛的一般号召细化,使之具有操作 性。打倒刘邓后出现空缺——毛是“甩手掌柜”,林彪则奉行“毛主席划圈我划圈”,中 央文革一干人更缺乏实际的行政经验。 在“武装左派”、“文攻武卫”口号下,全国各地硝烟滚滚,枪炮不断。广西抢夺援 越物资,连苏联过境的援越武器也不放过,屡屡引起苏、越抗议;四川“三线”兵工厂多 ,不用抢军队的,直接去工厂仓库、甚至生产线上拿。 毛的武汉之行非但没有抓出指导全国的“典型”,反而引发了武斗大升级,全面内战 开始。 第二小点:政府失控,火烧英国代办处 各部部长早就打倒得差不多了,周恩来都不得不替吕正操当铁道部长,亲自过问运输 、车皮这样具体的事项——事关国计民生、百姓生活。但,还总能勉强支撑下去。但外交 部被夺了权,影响就大了。 中国的外交原本就左,文革开始夺权时,周就一再告诫,外交政策一直是毛主席掌控 的,外交大权不能夺,造反派只能监督。陈毅因“二月逆流”靠边后,造反派的发言权越 来越大,很多事情姬鹏飞、乔冠华不敢顶啊!驻外使馆也都夺了权,大使被打倒,工人或 级别很低的外交人员当权,使馆有活动都是他们出面,让外国元首感到受了侮辱——不对 等啊!至于随意拦截行人,强行发放“小红书”等荒唐事情就更多了。 “720事件”之后,极左狂潮达到顶峰。外交事件频频发作,发生了冲砸印度、缅 甸、印度尼西亚三国驻华机构的行动,但以“火烧英国代办处”最为激烈,影响也最大。 这件事的起因在香港:大概在67年的4 ̄5月份香港左派开始模仿大陆搞文革,遭 到港英当局的镇压,冲突日趋激烈。三家左派小报公开鼓吹自制武器或抢夺警察枪支,被 当局查封。一次未经批准的游行示威,遭香港警察阻止;中方民兵越界支援,也被港英警 察包围。中方边防军为援救民兵,开枪打死了数名英国警察。 此事经新华社报道:港英当局打死打伤群众数百名(事后证明死一人,伤几个人), 《人民日报》冠以“血腥屠杀”字样,激起国内狂热反英风潮。造反派掌权的外交部直接 对英国政府下达“最后通牒”,要求48小时内释放被抓群众,解封被禁的左派报纸。港 英当局没有理睬“最后通牒”,派驻港英军进驻警署取代警察,早先还调来了航空母舰。 8月22日,48小时到期,看英方没有答应条件,外事口造反派和北京的一些造反 派,冲进英国驻华代办处大砸一通,还不过瘾,干脆放火烧了英代办处。周恩来闻讯大惊 ,立即派卫戍区增援,并出动宣传车告诫好人撤离,留下的是坏人,但造反派根本不理睬 。倒是英国代办听到广播后,主动带领多名工作人员寻求卫戍区的保护,还有7、8名工 作人员翻墙逃出,到外交公寓和芬兰大使馆避难。 第三小点:军队失控,有分裂的苗头 文革开始后,已先后有北京军区司令杨勇、政委廖汉生被批斗关押;海军副司令、东 海舰队司令陶勇死得不明不白;武汉的陈再道、钟汉华又遭难。各地军头无不忧心忡忡。 “720事件”之后,报上大肆鼓吹“批判带枪的刘邓路线”、抓“军内一小撮”。 地方干部抓“党内一小撮”,已经让多少人家破人亡;现在轮到了抓“军内一小撮”,前 景不寒而栗。 恰在这个时候,名满全国的造反派蒯大富、韩爱晶在林彪的暗示下,又挑起了一方面 军和四方面军的旧怨,要揪陈再道的后台徐向前元帅,还组织抄了徐帅的家。江青、叶群 合谋抄了四方面军另一重要将领徐海东大将的家,大有把四方面军将领悉数打倒的趋势。 出身于四方面军的将领更为紧张,南京军区司令许世友干脆擅离岗位,躲进大别山深处。 一、四方面军原本就有很深的暗伤。毛虽然一再强调要搞“五湖四海”,其实最偏重 一方面军。49年以后,无论是海军司令、空军司令、总参谋长乃至国防部长,无不出自 一方面军。其他“山头”只能任副职。延安时期四方面军的丁武选曾在大会上痛诉所受不 公正待遇,引发会场上一片委屈的哭声,好不容易才压了下去。如果此时再撕开旧伤疤, 整个部队就不是去支持毛打倒刘少奇了,闹不好还引发一、四方面军火拼,这是毛泽东所 绝不能允许出现的。 第四小点:周恩来的适时出击 进入1967年,周恩来逐步有了危机感。2月下旬,江青抓住周一点疏忽,指责他 “目无林副主席”;“二月逆流”有人指称周是后台;中央文革戚本禹公然把周排除在毛 的司令部之外;江青也当面称周为“旧政府留用人员”。进入5月份,神秘组织“516 兵团”在中央文革默许或纵容下,宣讲周“是毛主席的同路人”,“是(毛和刘之外)第 三司令部的人”。他们到处散发反周传单,张贴反周标语。 此时,江青又抛出了“伍豪启事”,在周头顶悬上一把“达摩克勒斯之剑”。有人说 :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叫门。你不是叛徒,怕啥?说这话的人是对那时险恶的政治环 境太不了解了。看过一个资料:福州军区司令韩先楚曾在叶剑英面前发牢骚:说我是这, 说我是那,他们有证据吗?叶帅叹了一口气:如果需要证据,就不是文化大革命了。 周恩来知道,某些造反派如“516兵团”把矛头对着自己,以及外事口造反派蓄意 打倒陈毅,背后都有中央文革的影子。“不停顿地打倒一切”,导致全国性的混乱已经无 以复加,总根子也是中央文革。而稳定北京乃至全国的局势,就必须对中央文革小组采取 某些措施,但没有毛的首肯显然不行。 周恩来隐忍不发,他在等待。“火烧英国代办处”为周的反击提供了最佳时机。我甚 至都怀疑是周有意为之——听任夺了外交大权的造反派犯错。他知道,外交上的严重混乱 ,是毛泽东决不允许的。眼看条件成熟,周抓住机会果断出击。 8月25日凌晨,周恩来单独约见才从上海毛泽东处回京的代总长杨成武,谈了对近 来一系列事件的看法。周特别指出王力的“八七”讲话,煽动造反派夺外交部的权,并连 锁反应到外贸部和国务院其他部,还有火烧英国代办处以及借口揪刘少奇把中南海围得水 泄不通,宣传上又提出“揪军内一小撮”。他愤慨地说:“这样下去怎么得了?”周还把 一份王力“八七”讲话交给杨,要他转送毛泽东看。 即使用今天的眼光看,周掌握的时机可以说恰到好处。毛泽东仅思考了一个晚上,即 做出了反应。他在王力的“八七”讲话上批了:“大、大、大毒草。”在《红旗》杂志1 2期社论《无产阶级必须牢牢掌握枪杆子》上批道:“还我长城”! 第二天即8月26号,毛令杨成武立即飞返北京,直接向周恩来传达:抓捕王力、关 锋,(戚本禹暂且观察一段时间)追究“揪军内一小撮”的责任。周迅速召开“碰头会” ,传达毛的指示,现场对王、关采取措施。突如其来的打击,令中央文革措手不及。陈、 康、江一个个忙不迭地推卸责任,嚣张的气焰大为收敛。 (未完待续) □ 来源:《文史讲堂》微信群 http://www.cnd.org/CR/ZK19/cr1007.gb.html
|
|
向林彪告状,说军队院校文革条条框框太多?
知道这位是谁吗?应该是陶铸的女儿陶斯亮吧, 所以文革后她的“那封信”,别人的孩子其实也能写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