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尚未看完, 说说鹿三父子
(2017-06-12 13:02:41)
下一个
鹿三父子, 在中国传统的农村社会很是典型, 父亲作为长工对东家的忠到了“愚”的程度,老板说一不二永远是对的, 儿子黑娃,身上有种不安分的血液, 但在强大的封建传统文化的笼罩下,父子一律是逆来顺受的, 差别则是父亲乃习惯成了自然, 儿子是不得不顺从, 一旦有了机会就有可能爆发的。
至于对待祠堂也是如此, 黑娃“拐”回了小娥, 是那么地重视是否能入祠堂, 摆明了就是对祠堂的一种崇敬,这种对祖宗的敬畏, 则是那种社会稳定的根基, 清朝之前的国家机构是只到县级为止, 往下则是宗族管理体系了, 而宗族的“正式”机构就是祠堂, 当家的就是族长。
鹿三的自然, 黑娃的向往, 无不打上了封建思想的残余,若没有特殊的机遇, 整个社会就一年有一年地延续了几千年(到底多少年?)。
封建社会的这个农村稳定性,倒真是被共产党毛主席喵出了霓端,发现了漏洞, 抓住了痛脚。
黑娃的三番五次想让小娥进祠堂而不成, 心里那种愤那个恨, 逮不到机会没辙, 可一旦有了口子, 黑娃的二杆子性格一爆发, 就把那种怨恨变成了对整个社会的仇视,转化成了行动, 立刻就会成了土改的绝对动力。
老子鹿三们, 长期侵泡于那个环境, 则是农村社会大量普通穷苦老百姓的典型, 而土改的成功与否, 不在于黑娃们的“二”而是多少鹿三们的觉醒, 只有把大多数鹿三们发动起来, 让他们对准他们的原东家放肆起来, 才能让土改真正进行下去。
问题的难度就在于此, 以前的传统农业社会中所谓的劳资两方, 也就是东家长工(或佃户)之间, 能否长期地和平共处, 是有其道理的, 东家的目的是赚钱, 不会也不必没事找事逼长工佃户, 长工佃户为吃饭, 能养活老婆孩子就算功德圆满, 同样也犯不着和东家调皮捣乱, 双方都克制地活动在一个界限内, 社会就不至于动乱。
如何动员鹿三们对东家进行斗争?
共产党的办法很多, 这儿不说了。
还没看到黑娃的造反, 先说说事情发展可能性。
所以, 这部戏里的鹿三黑娃父子, 写得虽说有些概念, 但演得不是脸谱化, 好。
我表姐,地主的孙女,嫁给他们家长工的儿子。长工和地主的关系就和小说一样。长工从小看着少东家,我的伯父长大。如果长工不死,是绝对不同意也不允许这个婚姻的。
我的表姐真爱长工的儿子吗?不是。真实情况是长工家是贫农。我可怜的伯父参加过国民党,为贪图好成分,势力的将外甥女嫁给长工的儿子。整个家族都觉得是报应。
我不是歧视长工。整个家族都没有歧视长工和长工的儿子。问题是一个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嫁给大字不识的长工的儿子能有多大幸福。后来的发展我就不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