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107)
2013 (179)
2014 (312)
2015 (483)
2016 (242)
2017 (225)
2019 (110)
2020 (257)
2021 (215)
2022 (337)
2023 (175)
2024 (161)
2025 (7)
网友中居多来自比铁岭还大的城市, 多数可能也是来自不算是社会下层的家庭, 或许对以前那种一头沉家庭的感受不多, 兄弟长期泡在比铁岭小得多的地方, 见过了太多的一头沉家庭。
什么是一头沉家庭? 夫妻的一方(99.9999%)是男人, 在外工作, 老婆带着孩子在老家农村的家庭模式。 实话实说, 这事不能怪毛主席更不能怪共产党, 当然后来和他两也有点关系了。
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格式, 延续了几乎整个中国社会, 比如苏秦的游有六国就是自己在外面瞎跑老婆在家带孩子, 早年的山西晋商, 好像都是是把家眷放醋缸子里, 自个儿在外闯荡。
很多很多年来, 形成了这种家庭形态, 所以大家就很自然地觉得无论你走得多远, 家里的老婆孩子过年总在那儿等着你回来。
说一些具体事了。
解放前,从农村出来读书的当兵的做工的做生意的, 父母为拴住孩子的心, 往往给儿子在家定门亲, 甚至成了亲再走, 另外老人身边也多一个免费的人使唤使唤可以照顾照顾老人,在外额爷儿们混好了, 家长或许开明些, 回家接眷小家团聚乐呵呵, 也有条件不可许或老人不同意造成的还是一人在外家眷在老家的“一头沉”局面。
解放初期, 城乡之间户口的迁移不是问题, 随着五十年代国家对工业化的大量投入,对城市职工生活的合理安排, 很多职工就把原先留老家的老婆孩子, 只要老人不反对, 就接到了城里, 单位分一间房子, 挤可能是挤了点, 但毕竟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过小日子了,老婆呢, 想法找点事做做哪怕是街道工厂生产组, 也能增加些收入嘛。
倒是, 不好意思,骂一句党, 倒是一些共产党的干部, 进了城, 实在对原先在老家的“黄脸婆”感到了“我不敢说了”的感觉, 休妻时新了一小阵,当然也有把老家的小脚老婆带进了大上海的, 俺家邻居就有好几个。
可也有人蒙查查地反向了, 俺老婆家就有亲戚, 20年代末30年代初就去了河南巩县兵工厂, 抗战时跟随国民政府去到四川抗战八年, 胜利后几年(当官的走得早)先回老家看看, 再做打算, 很快, 那儿解放得较早开始土改了, 当了一二十的工人, 骨头里还是那种对土地无限向往的农民, 一看还居然有分点地的机会, ”中!俺不走了, 逗膈家擎等着分了地咱种自己的庄家吧“, 几十年后遭子女埋怨。
(未完待续, 因为有事要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