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地挥一挥手

居美国华盛顿, 就职政府部门, 花甲年岁,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个人资料
华府采菊人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再发一次工人新村----江南新村

(2015-07-26 09:55:10) 下一个

瘌痢头儿子是自己的好,“谁不说俺家乡好”,说起自己成长的地方, 总是怀着一股深深的感情, 多次写过上海市徐汇区大木桥路的江南新村,看匆匆兄贴出一篇说到工人新村的博文,凑个热闹,再把几年前的老家记忆的文章整出来, 大家看看好白相。

每次回国,此处必到,虽然不在这儿住,但看看是一定要的,因为这是我长大的地方,上海徐汇区斜土街道的江南新村,若哪位看官或也是成长于此或对这个地方有兴趣, 我倒可以先随便写几句。
江南新村, 包括一村和二村,是赫赫有名的江南造船厂的职工宿舍,我印象里主要是工人,而且大量的是那种高级别的技术人人,所以我的中小学同学的老子,好些是什么七级七级半八级工乃至高级技师等等,这工资级别的半级,则是上海的创造,全国唯独上海才有,好比全国广大人民群众取笑的上海之半两粮票一样。
江南新村之主体建于1955年,后来陆陆续续又加建了些,比如我家所住的那几栋房子,就是1957年建的而且还不属于江南造船厂,一村二村实际每什么不同,也就是当时不知哪位头儿心里胡思乱想出来的,主体房子是每个门洞住12家人。
我离开后好些进行了改造,前后均阔出去不少,就把合用的厨厕改建为每家独用的了,要知道上海以前一说厨厕独用是个什么光景。

这是江南新村马路对面的41路汽车站,多少回到这坐车去北站啊, 多少次回上海41路车坐到此站时的似箭归心!



走进去,我好像记得这儿是原先的生产组吧。




从大木桥路走进去,老早此地有一条小河浜,旁边还有老虎灶,58年建了个居民食堂,倒一直开了很久很久,三年灾荒时间,老爸回沪病休时专门到食堂搭伙吃饭就为了可以省出那一天几分钱的小菜场买的菜,因为食堂吃饭粮票是绝对不能少,但菜场买的菜则可以买七个人的而六个人吃!! 食堂对面是托儿所。



这个地方我实在想不出原来是干嘛的



看得见的绿兮兮的房子是江南新村小学--我的母校, 左右的房子都是改建过的,原来是三层现在变五层,仔细点看,您能发现窗户不太一样。这二位老人,如果是原住户,年龄不相我们的上一辈,可又明显比我要大,大概是谁家阿哥阿姐。



改建翻建新建,面目全非,但毕竟改善了不少人的居住条件,而“上海大居不易”,历来是找老婆比找房子容易, 记得我们年轻时,介绍对象的第一条要问是不是苏北人,第二条增加分数的是介绍人会特别指出的“伊拉屋里有房子格”,立马升值,翘脚麻皮瘌痢头,若家里再有点“板板”,都有可能寻个漂亮小姑娘。



随便标出一个门牌号码,其实几乎每个门洞都有我们兄弟姐妹的同学,甚至有哥哥和哥哥同学,姐姐和姐姐同学,弟弟妹妹和弟弟妹妹同学。爸爸和爸爸则是一个车间的。



造船界的资深院士交大教授杨禉,为江南新村小学题的校名,应该不难吧,一个系统的嘛。



我有多少同学是住在这样的房子里的呀,而且有少数如今还在这儿住着,想想大概是实在没钱另外买房,或买了也只能给儿子去住,为什么不提女儿?因为上海人民(全国山河一片红,祖国处处是江南)和全国人民一样,男方负责买房。



小学校门侧影,背后的高楼是小木桥路对过以前的上运三场处于90年代建的新高层公寓,据说那时二十多万绝对买个两房一厅,现在乖乖龙地龙,后面的小数点前加个零吧,这可是内环“里厢”啊,



我在这所小学上足了六年,我们在的五六十年代还是两层楼的房子呢。



右边回环出来的是很后来加盖的。



照了一张又一张,实在是记忆太深刻感触太多了的地方



 





这家小学原来叫作“江南造船厂子弟小学”,我可能是第一届本校划归徐汇区教育局管理后进校的学生吧,那是1957年的事。



起先江南一村和二村是一个居委会--江南居委会,后来倒不是人口的增加,我想是各方机构一起增大,就分为江南一村居委会江南二村居委会了,全套里弄干部加倍乘以二。



然后的二村居委会就正式成立于二村三号里了,如今还成了综合服务点。看见没有?服务点对面的房子由于地下的防空洞影响了地基,不敢改建成五层。



红色的房子也是江南新村的一部分但格调不一样,我家就是住在这种红房子了,1957年我们搬来的时候老工房的人叫我们“新公房或红房子”里格人。



传呼电话站,号码我还记得:378949, 后面则是1966年建的房子, 那种房子建得时候就是五层,混帐的事不知为何那个时候哪个孙子说了“工人阶级不需要抽水马桶”,所以这种房子还是每家自己准备马桶,每层楼的中间,也就是看得到两个阳台走道中间那个突出的部分,有个倒马桶的地方,住户们把出这馊主意的人的祖宗十八代的女性都骂完了,就因为搬进了新楼房还得拎马桶:扯伊拉娘个东彩。



看到伐?标准上海好男人,帮老婆拎包!!为什么一定是老婆呢?观其穿着,一定是家门口,难不成哪位敢在家门口给小蜜提包?寻死呀?




一些应时小件, 那都是小辰光晃伐晃伐个地方啊




这也是无法加盖改建的房子,一楼两楼就比较吃亏了, 三楼的朋友发挥人定胜天向天空要面积的革命精神,搭阁楼开老虎窗!



为什么我特别照了这栋楼呢?记得我曾经写过一篇博文:一个上海滩的外地人,说的那位贵州苗族爷叔,房管部门格洋钉木匠,就住此楼。



如今的二楼,也得加防盗窗,我们家以前就住这种房子的二楼。



工人新村的穷人也能有情趣养养花什么的吧



再来一张我亲爱的母校。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