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地挥一挥手

居美国华盛顿, 就职政府部门, 花甲年岁,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个人资料
华府采菊人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学什么,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

(2013-12-28 14:42:54) 下一个


科举以来,读书人重经史,士农工商把搞“工”的贬得较低,读经史练八股考科举搏出身争“仕途”,才是读书人的本分,考不上功名的“读书人”,那就只好或设教馆私塾,或习中医悬壶,再不济只好去算卦看相了。整得搞现在称为是“自然科学”的人和江湖骗子一个级别的了。


 


直到清末,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时候,至少把以前被正宗读书人瞧不起的学识和职业当成一回事了。


 


慢慢地,整个社会也明白了经济的发展不在于经学八股诗词歌赋,实业救国成了响亮的口号,于清末民国初,从上海为起点,工商业沿陆路水路扩张,不快不慢地走向全国的很多地方,此刻也正是中国的现代式大学开办初期,大学的开办象征着学堂开始代替书院了,实用性学科(包括文理)登台,什么路矿水师甲等工业甚至肥皂火柴等实业学堂,时髦起来,毕业好歹找个事做,好过去做私塾先生,读经讲古变得出路不好了。


 


到了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初,好些省自办省立大学,这些省立大学,一般都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展成有理工农医法商等学院,不过据说理工学院还是比较小,到底读起来难度大些。


 


那时候的大学毕业生,没人管“分配”(现在又没人管了),毕业找事各显神通,功课学生当然先找工厂矿山铁路船运啊,从见习工程师做起,早晚是体面的工程师。文科生呢,公司行号普通职员,靠关系进政府也是个一般办事员,还算是小职员,那么做个中学老师也挺不错的了,待遇不差,因此,文科生大学毕业做中学教师就是很正常的出路了。


可那些工科大学毕业生怎么说?首选当然找个技术类的工作,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自己家人朋友老师等就会说,实在不行先找个中学教教吧,总得吃饭啊。


比如湖南或四川什么地方,乡下俩“土豪劣绅”或绅梁(四川的说法),都有儿子在外读大学同年毕业,张地主的儿子学机械,李地主的儿子学国文,俩老地主加第三个王地主在茶馆见面了,相互问候后问及儿子出路,对话可能如下:


 


张:李老二啊,儿子大学毕业了找到事了没有?


李:找好啦,在省城的省立中学当教师呢。


张王:不错不错。


李:那你家少爷呢?找到事没有?


张:哎,别提了,原来说是要到XX铁路去的,教授介绍的,后来被人顶包了,只好等段时候,好在路局答应过一年半载酒可以去上班,你们也知道我家老二老三也该上大学了,还得靠大哥挣学费啊,只好先去XX私立中学先教教数学物理什么的。


李王:也不错也不错,等些日子去了铁路就好了。


差别看出来了吗?


 


工科学生最辉煌的时候,大概是五十年代初中期,国家建设需要大批技术人员,几乎都能收到重用,甚至解放前没办法只好去教中学的工科学生,也被请回来归了队,我父亲1940年毕业于某国立大学冶金系,只有六人,一人去了台湾,一人解放前教了中学,一解放就被找回来到某钢铁公司,56年工资改革时四位连续在工业界混的,工资全过二百,就那归队的中学老师少一些,也有一百七。


 


 


哪位去查查那时工程师的级别和中学教师的级别,对照一下,哎呀,差不多最高中学教师相当于最低工程师。


 


还有些例子,夫妻同学大学毕业男工女商,56年工资不多不少差一倍,我舅舅打了右派工资从二百出头减到九十来块,还比我那和舅舅差不多时间复旦大学商学院会计系毕业的舅妈多几块钱。


 


更有甚者的是,那时打了右派的好些工程师(至少上海),是不被撵出单位的,只是降级使用。就是说,挨了整,工科的日子也可能好过些。


 


我家一些邻居,六十年代初单位改制成军队系统,工科和文科的差别就明目张胆地显示出来了,举一对夫妻(叔叔阿姨)为例,丈夫五十年代后期毕业于某工学院妻子同年毕业于某综合性大学外语系,分到了同一个单位,叔叔定的是技术级阿姨是行政级,男高女低相差几块钱,不足半级,但改制是就高不就低,爷儿们上靠半级军衔就是上尉,娘们行政与军衔正好吻合,对不起中尉了,这一来就成了差一整级了,老公正连老婆副连,票儿差了九十大毛,老婆怨天怨地,到处说这小子(老公)我们一起上高中时成绩还不如我,我的综合性大学是重点他的工学院是非重点!可没辙,厚工薄文史那时政策性的结果。


 


当然,到了阶级斗争被老毛发现一抓就灵之后,什么文不文理不理工不工的,分清小麦和韭菜成了最好学问,那不算。


 


上述种种历史教训,梓梓学子们,眼观四面耳听八方的家长们,怎么不会想了又想?学嘛呀?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