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起河南的儿歌
(2013-05-16 11:42:31)
下一个
我倒不是河南人, 只不过上山下乡时在那片厚重的"广阔田地"里"大有作为"(天晓得)了几年, 很自豪地学会了地地道道的豫东口音的河南话, 绝对的可以和乡下蹲村头的老头瞎噴, 保证不漏馅.
三年据说是自然灾害的时候, 多灾多难的河南乡亲们, 菜瓜当粮, 甚至菜瓜都不够, 生产队大办食堂, 不过河南人不叫食堂而称"大伙儿", 顾名思义, 大家一同起"伙"吃饭, 所以吃食堂就被说成了"吃大伙", 要说集体吃饭倒是省得家家户户的妇女老娘们做饭了, 一个"大伙"找几个炊事员支几口锅, 由一个管理员老百姓称之"事务长"的带领, 做给大伙吃, 听起来真的不错, 您看, 干完活收工后不用回家做饭啦, 直接到"大伙"吃就齐了, 吃罢回家, 炕(或床)上一挺, 可以干那爱干的事了.
好日子过了一阵子, 据说粮食"多"得不够了, 大伙里吃多吃少就有差别了, 个个都成了现在的新名词"吃货", 人人老爱盯着别人的碗了:"今儿这货(河南话称某家伙直接为某货)咋饭比我稠哎?"
大家的鸟眼越盯越紧, 邻居之间最后乃至家庭成员之间也盯来盯去的了, 生怕自己的碗中少了, 爱, 这人到了这份上了啊, 日他姐(河南独特的骂人方式, 骂姐不骂娘), 啥球世道.
随着粮食的日益缺乏(对不起了, 这是事实, 真的没有越来越多), 碗里越来越稀了, 于是一段儿歌出现了, 肯定不是阶级敌人造的谣, 如下:
"碗里的稀饭照月亮, 小孩喝了光尿床, 妈妈妈妈别打我, 长大我当事务长, 光吃稠的不喝汤!"
为什么小孩羡慕那当事务长的呢? 想想, 管着大伙的, 不是自己想吃啥就是啥么?
又有了另外一个"歌谣":
"一天吃三两, 饿不死事务长";
更进了一步的话, 叫做:
"一天吃三钱, 饿不死炊事员".
我到那儿"战天斗地学大寨"的时候, 粮食已经不是那么紧张了, 但是听着过来人说的笑话, 也觉得挺有意思的, 由于事务长除了可以一天只吃三两而饿不死, 相必于炊事员的三钱也能活下去, 表面看上去炊事员更厉害, 其实不是, 炊事员最后只能"吃", 而事务长还可以"拿", 所以, 另一段话又出来了:
"当一个月事务长, 查帐要查一年."
我上大学前当过一阵事务长, 还好下台后没查多久, 因为家不在那儿, 拿也没有地方拿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