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良

人生如戏,笑口常开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下乡那一天

(2010-02-12 20:42:05) 下一个

前年去武清看朋友,听说后河淤连同周边十几个村已经变成了开发区,村名取消,村民们也迁入县城落户,地图上将再也找不到后河淤这个村子了。听到这消息,顿觉失落,那里可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永远难忘龙凤河边的那个小村庄。

前些天我们“后河淤知青”网站在凤凰网知青频道贴吧上建立了,众位插友马上响应,纷纷注册加入,还吸引了不少关心知青的网友(一天就来了两个知青小妹),不到二十天点击率就达近三千次。

十月二十九号是我们下乡插队的纪念日。三十六年前的这一天 , 我们四十个刚刚从天津市红桥区天津中学初中毕业的同学,一起到武清县大顿邱公社后河淤村落户。

那天秋高气爽 , 爸爸好像是因出差不在家,妈妈送我走到宿舍院门口已经很难过。那时少年气盛,净是踌躇满志的时代豪情,还想,战争年代妈妈十五岁就离家从军,现在送儿去农村应该不至于吧几天前有女同学送我纪念品,别说风情、连套瓷也不懂。以后当了别人的爹,才逐渐体会那忧子的深情。妈妈被劝回家后,哥哥、妹妹和一个刚从内蒙兵团回津的朋友刘荣朝陪我走到学校。记得那一天也是红桥区大规模下放知青的日子 , 好像都是去武清。一大早知青们就到自己的学校集合,学校组织欢送后,先到区体育场,再由区里欢送,然后乘汽车出发。当时西青道上人头攒动,红旗飘扬,送行的人很多(伤心落泪知多少?);十七、八岁的知青们大都身着特购的绿军装、戴大红花,胸无点墨,但气冲云霄,那场面很热烈。我们学校组编的三个知青小分队都是去大顿邱。

公社所在地在县城杨村西北面十几里,我们到达时已经中午,简短的欢迎仪式后就到了饭口,公社用大碗蒸肉招待。村里派来了拖拉机接我们,快到时见到村头有人群在等、准备迎接,大家就从远处都下车,列队整齐步伐走过去。其间有个中年人走进我们的队伍打招呼,气度不凡,他便是当地名人、公社党委书记兼后河淤村支部书记徐景树。欢迎的人不全是村民,还有当时在那里劳动锻炼(干校)的南开大学的几十位教职工。在村干部欢迎讲话后,我们的口号马上跟上: “ 向贫下中农学习! ” , “ 向贫下中农致敬! ” ,又临时推出代表燕萍同学讲话。燕萍长期担任学校的团干部,即兴说得简短、又煽情。 我们的入村式一炮打红。

从此,二十个少男、二十个少女,和七百来个贫下中农,一千来亩地,爱悠悠、恨悠悠、甜也悠、酸也悠、苦也悠、辣也悠的知青岁月就开始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