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文章分类
归档
正文

预测中美关系: 2、历史上美国精英对中国的战略定位

(2019-07-05 16:39:02) 下一个

2、历史上美国精英对中国的战略定位   

从历史来看,美国敌对中国的时候多了。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就一直经济封锁,军事威胁,长达30年,历史上从未有一个国家享受过美国的这种待遇。近代以来,美国一直支持怂恿日本人侵略中国,先后支持日本将琉球、台湾和朝鲜从中国肢解,后来又支持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日本历次侵华行动中,美国都是日本战略物资的主要供应者。按日本军方官员说法,日本本是资源匮乏国家,根本没有能力进攻中国,主要依靠美国提供物资[16]。很多美国精英也很清楚这一点,例如曾担任美国国务卿和二战陆军部长的史汀生于1937年10月5日给《纽约时报》的公开信中指出,日本侵略中国受到美国的积极支持,美国对日本的援助是如此的有效和占如此重要的地位,以致如果没有这种援助,目前的侵略就可能被制止[17](p100)。1938年10月6日史汀生又在致泰晤士报公开信上指出,英美制裁日本,并不需要武装干涉,只要英美两国在经济上拒绝援助日本,日本对中国的的非法侵略将因中国英勇抵抗而失败;第二天,该报发布社论,称赞史氏所论代表美国大多数人意见[18]。从1931年到1941年,美国向日本提供的战略物资高达20亿美元[19],而日本对美进攻以后,整个二战期间,美国出售并运抵到中国的物资仅有2亿多美元[20],还主要由美国史迪威将军控制,用于缅甸战场,帮助英国人收复殖民地[21]。实际运到中国战场的物资很少,对中国抗日战场的贡献可以忽略不计[22]。借助日本进攻中国,美国既削弱了中国实力,也极大地削弱了日本实力。到二战结束的时候,美国军队同时登陆中日领土,让中日两国都成了美国控制的半殖民地。二战期间,美国还伙同俄国将我国外蒙肢解了[23],这是中国近代以来损失国土最大的一次。

              美国和西方一直将中国看成是主要战略对手,这是美国和西方在达尔文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必然行动[24],其根源在于中国文化凝聚了世界最多的人口,而且是唯一流传至今的古代文明,历史上曾多次影响西方的历史进程,如来自中国北方的匈奴人推动欧洲历史上人口迁移,使古罗马崩溃;突厥人占领吞并东罗马;蒙古人则横扫亚欧大陆等。

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美国和西方精英的目标是独霸地球,消灭其他种族。西方殖民者已经占据世界上有人居住的六大洲中的四大洲,这四大洲的土著,已经基本被消灭。在欧洲,广泛分布的红头发凯恩特人,只残留在苏格兰和爱尔兰等边缘地区了。美洲和澳洲土著,如印第安人实际还处于很原始的社会,不同种族之间矛盾重重,被西方侵略者所利用,从而被各个击破,遭到种族灭绝的打击。北美本是印第安人的,最初是欧洲白人派军队入侵北美大陆,消灭和赶走印第安人建立的美国,建国时,只占有东部大西洋沿岸土地。建国后,美国从美洲东岸开始,一路向西 到19世纪末,经过一百年的逐步种族灭绝行动,基本消灭了北美大陆印第安人,将国土平推到北美大陆西部的太平洋东岸。这些都是美国历史学家们在著作中介绍的,估算最初白人入侵北美大陆前,印第安人有500万[25]到数千万[26],到19世纪末,只有20万人了[27]。那是美国白人几百年的行动,而不是所谓的天灾或印第安人没有抵抗力的传染病等等原因。到20世纪初,美国又进一步占领了太平洋中部和西部的夏威夷、菲律宾等地,继续搞逐步的种族灭绝活动。经过上百年,消灭了大部分夏威夷土著,于1959年将夏威夷吞并。在菲律宾,美军七万多人占领菲律宾时,曾有将军下令杀死所有10岁以上菲律宾人,死亡的菲律宾人占人口六分之一[28],但因华人较多,领头组织各民族起来反抗,仅美军占领菲律宾的最初3年,就伤亡7000多人,远多于美国打败此前控制菲律宾的西班牙人,使美军不得不放弃了公开推行种族灭绝的政策,与菲律宾人妥协,让菲律宾人自治[29]。这是由于华人在菲律宾占很大比例,华人有共同的文化,能够较好地沟通和合作,能够组织当地人民,抵御美国和西方的侵略,从而在菲律宾阻止了美国的种族灭绝行动。领导菲律宾反抗外来侵略势力,被菲律宾人推崇为国父的何塞·黎刹,祖先就是一位来自中国福建的华人。中国是近代阻止西方殖民全球的最重要力量。这是近代以来美国一直敌对中国的根本原因。

即使在最穷困羸弱的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中国也能打败美国为首的西方16国联军,消灭225万[30]。美国必然要象肢解苏联一样,肢解中国,才能彻底消灭中国挑战美国的潜力,从而实现独霸全球的梦想。特朗普上台后,侵犯中国主权成了家常便饭,如台湾问题,南海问题,最近更是威胁退出世界贸易组织,与加拿大墨西哥达成协议,要建立一个将中国排除在外的国际贸易体系。美国从未这样对待一个国家。这都反映美国将中国当作最重要的战略敌人,发动贸易战的本质是敌对中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