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为什么晚唐诗里数字比较多

(2010-03-28 00:53:13) 下一个

       到了晚唐时期,唐王朝开始走下坡路。朝廷中宦官飞扬跋扈,地方上军阀集团横暴乡里,民俗风气也越来越颓废。当时的人们已经无可奈何地接受了大唐的全盛期已成过往的事实。时代变迁中,晚唐文学也有了相应的变化。这一变化,在诗歌上表现地尤为明显。盛唐的诗人多主动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愿望,中唐的诗人继承了这一创作倾向的同时,中唐诗歌也显露出平易、浅显和若干晦涩的特征。而晚唐的诗人从一开始就放弃了抒怀述志的主观意识,因此诗歌的紧张感消失,感情得以自由释放。晚唐诗歌的创作题材也和以前有很大不同,多恋爱和怀旧的主题。晚唐社会男女关系相对自由,所以爱情诗比较多;而怀旧诗多,是由于诗人渴望逃避眼前的苦痛,沉迷于往昔美好岁月的追忆之中。

      我读晚唐的诗歌,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晚唐诗里数字比较多。我就从晚唐的代表性诗人,即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的作品里举例谈一谈。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叶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题齐安城楼 杜牧

鸣轧江楼角一声

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欄苦回首

故乡七十五长亭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

以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从以上几首诗看来,晚唐诗里,数字被十分自然地运用。晚唐诗人身处末世,时局动荡不安。而当时的牛、李党之争更凸显官场险恶,诗人无处安生立命,内心的焦虑不安,迫使他们渴求能抓住一些真实可靠的东西,因而“数字”这一具体无欺的符号,让他们感到稍许安定和平静。这一心理活动在他们的作品里,通过数字清晰地传达给了我们。 

                  
                                           杜牧诗《江南春绝句》画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