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涩百合

坐在落地窗前,看着纷纷扬扬的大雪飘落在窗外灌木丛上,不一会儿就变成了白茫茫的一片.没有人的踪迹,只有一些上了年纪的树在默默地看着我,而自己也仿佛经历了前世今生.
正文

已经是一颗树了,还回得去吗

(2010-02-03 17:59:04) 下一个


选择海归很多时候是和中国人太重故土的传统是分不开的.这种文化可谓是源远流长.最著名的,南朝梁文学家丘迟一段"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用江南风物勾起了陈伯之的故国之思,陈接到这封信,就率部归降了梁朝.而这段话到今天一样能打动很多的海外华人.

离得远了,不好的东西都渐渐淡忘了,剩下的都是纯朴的美好记忆.不少海归满怀喜悦回国发展时,发现了很多回国度假时没在意的问题.小孩上学要接送;上医院虽然可以网上挂号,但到了那里一样要排上两,三个小时的队,医生态度恶劣,对待病人心不在焉;坐公交没位置,开车堵你一,两个小时是常事,回到家里一摸,脸上都是一层灰.事业发展远胜国外时,通常还愿意慢慢学会容忍这些,反之则很快就开始抱怨甚至后悔.

海外华人啊,为什么选择就这么难呢?不回时想得慌,回去了又受不了.其实要怪浸淫了我们十几,二十几年的落叶归根的思想.你看人家欧洲人,移往各个新大陆,在那里落地生根,把他乡占据为故乡,过得比在故乡还习惯,非洲人被卖到世界各地,获得自由后也没有要死要活的非要归故里.结果就是欧洲移民的后代控制了大半个世界,有很多非洲人也在美洲漫慢站稳了脚根.

而中国,即使是在最强盛的唐朝,最初出兵的目标只不过是希望排除北方突厥汗国的威胁,本意并不是扩张.因为国人只想守住老祖宗留下来的地盘就满足了.迁徙到当时还是边远地区的南方都已经要死要活了,谁会愿意离开故土到国外居住?虽然很多时候喜欢侵略扩张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但对比之下,确实可以看出汉民族守旧思想的严重.元朝是外族统治,压根就没有落叶归根的思想,所以非常喜欢扩张,蒙古帝国是中国历史上面积最大的一个王朝,也是世界历史上疆域最大的帝国,面积大约有2000万平方公里.但到了明朝,版图开始缩小了很多.之后是清朝,又是外族统治,领土又开始比明朝增加很多,极盛时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公里.新中国后,把外蒙划出去,又向前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出让了很多有争议的领土,版图就越来越小了.

西方近代的迅速发展和国内发展的相对滞后终于有足够的吸引力让国人迈出国门.留学生的迅速增多让海外华人的数量迅速上升.境况已经比当年在新大陆打天下的第一代移民强很多了.但回乡的念头还是折磨着很多海外华人.其实落叶归根来比如海华回归祖国的这个说法本身就是错的,叶子在掉落之前本来就没离开过树,归根是理所当然的.但移居外国的不一样,他们远离故土后,根本不是一片片叶子而是一颗颗树了,这些树在异国落地生根,甚至枝繁叶茂了.重新回国居住其实是要把这颗已经扎根的树再次拔起来,重新适应一次土壤,难度当然不会比它第一次被移植的时候小.相反,由于有了一定的年纪,枝繁叶茂,拖儿带女,重新适应的困难可能更大.

国内这十几年来的迅速发展又撩动了一些怀有思乡之情的人本来就不平静的心.但须知,国内的迅猛发展本来就没给很多普通老百姓带来太多好处,80到90年代中期的改革开放解决了中国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分配也相对公平.但自90年代后期,中国就开始进入了权贵资本主义时期,贫富悬殊令人触目惊心.与其说是国进民退,不如说是官进民退.对国内游戏规则不精的普通海龟想从中分一杯羹谈何容易?

少数的顶尖人物当然是来去自由,不用烦心这个问题.因签证,或失业等问题不得不回国的也没什么烦恼,反正也不用选择.痛苦的当然是那些在海外有一份稳定工作,但又总以为自己可以回国当人上人的那部分海华了.这其中又有一种是对国内的吃喝玩乐日思夜想,留在国外恍如古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般哀怨郁闷的,这种人其实应该归,人生苦短,与其一辈子生活归与不归的折磨里,还不如放开手脚去试一把.

剩下的大部分的海外华人,如果既没门路创业,又没有高薪厚禄的工作虚位以待,你以为你还回得去吗?工作,生活,家庭稳定,已经扎根海外,你就是一颗树了,你还以为自己是片叶子啊.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