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青年到网络评论员
(2010-01-29 11:47:39)
下一个
网络时代对很多职业作家都是不利的,网民都习惯免费阅读了,买书,买杂志的人自然越来越少.已经成名成家的人混口饭吃尚且不容易,对于那些热爱文学的小青年来说,想把写作作为职业就更难了.
现在有些杂志据说是给钱就给你发表,出书是你自己交钱出版.如此一来,读者更加不愿意花钱买这样的杂志和书了.很多没钱又没名的文学青年在夹缝里艰难生存.
终于有一天,大好消息来了,有人找你当写手,不但不用交钱买发表,还有人给你稿费,虽然稿酬不高,但多劳多得,而且只要方向正确,写多少就可以发多少.一句话,这是一项旱涝保收的工作.况且有关部门还许诺了,干得好的话还可以评优秀,带大红花,拿奖金.正在为生计发愁的文学青年有几个可以拒绝这种机会?虽说名声不大好,但好歹也和写作沾点边,更主要的是可以解决生存问题.在平民子女找份象样的工作难上加难的今天,我可以理解文学青年接受网评员这份工作的苦衷.
但俗话说的好,有关部门是世界上最神秘的部门,有关规则也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规则.比如今天要抵制家乐富,抵制法国这个无耻的帝国;明天又说法国人民是个伟大的民族,两国之间友谊深厚.网评员虽然受过训练,但是突然三百六十度的转弯,别说是网评员,就算是弹簧也未必拧得过来.所以经常发生人家当事双方已经握手言欢了,有旁人还在网上发起新一轮讨伐的笑话.
连有关领导都承认了,中国的民众集体抗暴事件在增多,这种事情,增加信息的透明度是避免谣言的最好办法.但很多地方官员还是一意孤行,采取堵的办法,如果还是被曝光了,一定会动用网评员来干扰大众的视线.很多网评员向来是重量不重质,妄图靠多发,先发评论来先声夺人,无奈他们大多都没有当初我地下党潜伏二,三十年都绝不暴露的惊人本领,通常是一上场就被久经考验的网民们识破.结果很多时候就是把小事变成了大事,大事变成了不可收拾的棘手事.一句话,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我有时候怀疑网评员不至于都是这个水平,虽说多数高手不屑于这种工作,但如果真像网友推算的有十万之众的从业人员,那么其中应该有些写的还拿得出手才对,又或者他们中有一部分也暗地里站在广大网民的一边,表面上是维护某个官员或政府的声誉,实际上是故意越描越黑,激起大众对有关部门的愤怒,故意拿自己的米饭班主开涮,但上面却抓不住他们任何的把柄.
网评员的增加唤起了很多本来已经意兴阑珊的网民的斗志.在三亿网民构成的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如果不借助删帖,网评员很多时候都是还手无力,招架不住.他们存在的最大意义应该是给一众网民充当了忠实陪练.
所以他们不愿意告诉别人自己的职业
我没猜出来,您的意思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