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杂志 20年的发展情况 |
马威 |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我首先代表全国政协副秘书长、《纵横》编委会主任陈洪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现在,我受本刊编委会的委托,将《纵横》杂志20年来的发展情况向大家作个简要的介绍。 20年前,为了响应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历史教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的指示,为了以生动的形式更好地发挥文史资料在存史、资政、团结、育人方面的作用,为了扩大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在社会上的影响,全国政协创办了《纵横》杂志。作为全国政协拥有的第一份刊物,《纵横》以文史资料工作为依托,通过历史当事人提供的“亲历、亲见、亲闻”的第一手资料具体、翔实、生动地表现历史,立即得到了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朋友的青睐。20年来,这本刊物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和历届全国政协领导同志的关怀和厚爱,得到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的支持和鼓励。邓小平、邓颖超、徐向前、杨尚昆、叶剑英、李先念、李瑞环同志或题词,或致电,或提供稿件,表现出对于办好《纵横》的殷切期望。刘澜涛、许德珩、胡厥文、周建人、胡愈之、王昆仑、杨成武、王任重、屈武、王光英、周谷城、杨静仁、洪学智、孙起孟、程思远、王丙乾、钱正英先后为本刊题词或发表讲话,从不同角度肯定了《纵横》的价值和我们的工作。十届全国政协成立后,李贵鲜、白立忱、罗豪才、周铁农、郝建秀、陈奎元、徐匡迪、黄孟复、王选、李蒙副主席和郑万通秘书长应邀担任本刊的总顾问。这次纪念创刊20周年,王忠禹、李贵鲜、徐匡迪、王选副主席题词勉励,今天陈奎元、李蒙副主席在百忙中出席座谈会,还有更多的领导同志为本刊提供史料价值珍贵的稿件。有这么多的领导同志关心一本杂志,这在我国的期刊界是不多见的。这一方面说明回顾和反思历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更是对我们的鞭策和鼓励。承载着如此厚重的期望,担负着客观地记录历史的重任,面对《纵横》已经创造的业绩,我们只有继续耕耘,矢志创新,不懈奋斗,再创辉煌。 20年来,《纵横》杂志共出版167期,发表各类史料文字1800多万字,这样一份厚重的积累无疑大大丰富了人们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的认识。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依照对于文史刊物发展趋势的研究,根据读者阅读兴趣的转移,《纵横》也同政协的其他工作一样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探索,无论是刊物的外在形式、表现内容,还是刊物的编辑思想和经营思路都处在不断的改革和演进之中。从刊物的外在形式来讲,《纵横》创刊时为季刊,1986年由32开改为16开,由季刊改为双月刊,使图文并茂的特色更加突出。1996年改为月刊,2000年改为大16开。刊物表现的内容,创刊时确定的表现时限截止到1949年,从敌、我、友三个方面全面表现旧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民族、华侨、宗教、人物和社会变迁等方面的情况。我们有政协文史资料这一强大的后盾,刊物的视角是独特的,所提供的史料是真实生动的、原汁原味的,是高层次的、鲜为人知的,文章是有史料价值和教育作用的,历史由此变得鲜活、丰满而亲切,这为我们赢得了很高的社会声誉,从而吸引了从专业研究人员、历史教学人员到一般的历史爱好者等在内的大批读者。1992年,本刊在400多名专家学者共同评定的中文历史类核心期刊上榜上有名,成为33种历史类核心期刊之一,被推荐到各类图书馆收藏。90年代初,本刊在表现内容上开始向1949年以后的历史延伸,发表了少量的建国后史料。随着时间的推移,适应“亲历、亲见、亲闻”这一特色的要求和读者阅读取向的变化,1996年开始,本刊将建国后史料的征集、编辑上升到组稿工作的主体地位,迄今为止所取得的效果是很明显的。 为了深化专题史料的组织和征集,拓宽杂志的表现内容,突出杂志的品牌效应,也为了加强杂志的对外宣传工作,1995年,本刊独立组织了“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征文活动”;1997年,本刊联合《百年潮》、《瞭望》、《炎黄春秋》共同组织“庆香港回归,盼祖国统一”的联合征文活动;2001年,本刊独立策划“多党合作在中国”的征文活动,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今年,本刊与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办公室、中国新闻社共同组织“中华纵横”文艺征文活动,以纪念本刊创刊20周年。这些活动都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的反响。2001年,本刊入选“中国期刊方阵”,成为新闻出版总署评定的“双效期刊”,本刊长期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努力得到了权威的认可。 2002年,根据广大读者的愿望,本刊组织力量用大约一年的时间精心编辑出版了《纵横精品丛书》,共10本300多万字,这是同类期刊中所编丛书中规模最大的一套,质量也是上乘的。我们之所以能下决心编辑这样一套书,一方面是基于《纵横》多年来的确发表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很有必要分门别类、归纳整理,以广流传,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文化市场的接受能力。现在这套书业已印刷三次,发行近万套,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进入2003年后,《纵横》的内容质量和经营业绩有了明显的进步,在加强与广大政协委员的联系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我们在上海人民企业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实现了向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共3500人赠送2003年度的刊物;今年换届期间,我们首次出版了制作精美的《纵横·两会特刊》,在春节前后比较繁忙的情况下,有3位全国政协副主席接受本刊专访,有数十位知名的全国政协委员为本刊撰稿,因而使这本内容丰富的特刊受到了许多好评;由于加强了广告经营工作,充分利用老品牌的效应,今年的经营收入取得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明显得多的增加。 经历20年的发展,《纵横》业已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一支成熟的品牌,一直保持较高的知名度和转载率。这与本刊一直科学地掌握“变”与“不变”的辩证法是紧密联系的,我们是在遵循创刊时所承诺的以下四项办刊原则的前提下谋求改革发展和变化的,这就是:一、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我们的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我们的办刊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二、坚持周恩来同志所强调的文史资料工作“要存真,要实事求是”的态度,做到冷静、客观和理性地对待历史。三、坚持“亲历、亲见、亲闻”的特色和具体、翔实、生动的文字风格,用广大读者所喜欢的清新活泼的形式突出文史资料的内涵和价值。四、坚持统一战线的角度。加强同广大政协委员、同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人士的联系,充分利用好政协组织人才荟萃的优势,丰富我们的稿源,壮大我们的作者队伍,努力宣传人民政协和统一战线的历史。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纵横》杂志所取得的成绩充分说明,当初创办这份杂志是一份富有远见的举措。现在,《纵横》杂志已拥有一支涵盖编辑、经营、发行、广告工作的队伍,这支以年轻人为主体的队伍具有开放的编辑思想和清晰的编辑思路,具有强烈的进取意识和良好的团队精神,具备较为强劲的发展后劲,可以保证我们在日趋激烈的期刊竞争中站在一个较为有利的位置。我们决不辜负各位领导的殷切期望,将以这次座谈会为契机,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创新的工作思路,大胆进取,勇于实践,做好《纵横》杂志的各项工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
|
版权所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办公厅 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3号 GENERAL OFFICE,NATIONAL COMMITTEE,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