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构建对印作战的后勤保障系统?
(2010-01-28 14:08:05)
下一个
自1962年的中印冲突以来,两国无不在为下一场冲突做准备,中印都在为“不打无准备之战”而努力。我说中国一直以来在为下一场中印冲突作准备或许会有很多人不认同,甚至很多人认为中国在对印的态度上比较软弱,大家就希望看到中印边界早点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战,一举将印度打入万劫不复的地狱大家才舒心。我个人相信我们今天的国家领导人在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决心上绝不会有丝毫的动摇,中国人民解放军也绝对不是惧战的军队。中华网友最喜欢拿《孙子兵法》说事,可是很多网友似乎忘了《孙子兵法》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的确,我们天天喊打,可是我们仔细的“察”了敌人,“察”了自己吗?如果没有对印度作战的绝对优势而贸然开战,这难道又是对国家、对人民负责任的态度吗?雄才伟略如毛泽东,难道以毛为首的这些开国元勋们不想拿下印度取回本就属于自己的国土吗?以毛泽东如此纯粹的民族主义他能轻易咽下1962年 “打胜却撤退”的这口气?可是毛的军队打赢了却撤退,这又是为什么?我们必须要回归到当时的历史去反思,我们不能以今天的眼光去揣测几十年前国家领导人的决定。当时撤退自然有当时要撤退的道理。当时很简单很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后勤保障,打下来了后勤上不去不撤退又能如何?即便到了今天我们也还是没有完全解决后勤保障的问题。后勤保障不到位谈何打胜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现代的战争动辄要动用数万顿、数十万顿的武器装备、战争物质等。这个问题我们不先解决也就先别轻易言战了。战争的胜负有时不在战争本身而是在战争之前的谋划,谋划而后动我们才能“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印度相对中国而言,因为其有利的地理优势,他们的后勤保障远没有我们这么大的难度。相比印度,后勤仍然是我们当前急需补上的一块短板。因此要取得对印作战的优势说简单也简单,就是后勤,只有后勤,仅有后勤。只要后勤上去了,中国要取得对印的优势并不难。难的是我们如何构建在青藏高原上的这套庞大的后勤保障系统,请注意是系统。有人会说我们的铁路都修到拉萨了,我们的后勤保障肯定没问题。诚然,青藏铁路的修通确实是我们对印作战的一个重要战略布局。可是我们要是真同印度开战的话只在拉萨附近打吗?中印冲突的边界距离拉萨可还有上千公里呢,难道物质运到拉萨后又是肩扛手提的送往前线?再者,一旦进行战时的密集运输,我们单靠一条铁路够不够用?还有,我们能保证青藏线在战时就不会受到印度方面的攻击吗?一旦青藏线被瘫痪或是瘫痪一段时间,我们又有足够的手段保证物资源源不断的输送到青藏高原吗?前些日子看到一个关于中国在青藏高原一系列基础建设的帖子,帖子中讲到中国正在部署川藏铁路线的开建、拉萨到阿里地区的铁路延伸线、计划升级青藏和川藏公路、计划打通通往墨脱县的公路等计划。我个人认为这些计划应该不是空头支票,从现实来说这也是解决后勤保障的重要战略布局。同时网上已经有不少关于中国在青藏高原修建多座机场的消息。个人认为机场的修建是一举多得的事情。机场不仅在战时能够提供更多的战机起飞,使得中国空军有能力去夺取空中优势,而且机场能够为战略运输机等提供服务。也就是说机场不仅仅是战机的“巢穴”还能成为构建整个战场后勤保障系统的重要一环。(关于中国的空军如何取得对印度的优势,本人后续还会有帖子,请有兴趣的网友持续关注)我们还有一个亟待补上的短板就是直升机,汶川大地震这个短板就暴露的体无完肤。直升机问题不解决我们的后勤还是不够完善。虽然从理论上来讲铁路、公路到达不了的地方可以用运输机达成目标。但是在中印冲突边界线运输机有时没有直升机投送这么便捷。就拿人员投送来说,在青藏高原这样的环境下进行跳伞其难度远比直升机投送难度大,并且精准度也没有直升机这么高。不过我们军队直升机的装备又是令网友痛心的厉害。世界上最大体量的军队直升机却只有区区的500来架。且不要同美国等国比较了,跟台湾比都没有什么优势。我们能买到的就尽快买,自己能造出来的尽量造,总之要想尽一切办法弥补这方面装备的缺陷。当这一系列的建设完成后我们在青藏高原就能形成一个以铁路、公路和空路所组成的立体后勤保障系统。这个系统有足够的能力保障我们所有的战争物质不仅能源源不断的运到高原还能运往高原前线。这点、线、面所组成的保障系统得以形成一个密切的后勤保障网络,即使我们后勤保障的某个节点受到攻击也不能影响到我们整个的保障系统。没有后勤保障的现代化、立体化我们的战争也就没有现代化和立体化。后勤是我们战争取胜的基本平台,这个问题得以解决才能使我们站到同印度一样的高度上来对待中印战争。我在《印度的山地师世界领先——难道解放军同印军拼刺刀吗?》一帖中讲到,我们中国相对印度的优势是我们的导弹。我们的后勤保障系统建设完成后,再加上我们的导弹,到时我们才能拥有绝对的对印作战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