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粥的厚古薄今

流水前溪去不留,余香骀荡碧池头。燕衔鱼唼能相厚,泥污苔遮各有由。委蜕大难求净土,伤心最是近高楼。庇根枝叶从来重,长夏阴成且少休。
个人资料
正文

色戒:从枷锁到枷锁

(2008-02-10 14:18:42) 下一个

过完了年,回来继续添坑(可真没少给自己挖)。
----
纽约法拉盛的唐人街上走着走着,就会忽然间有种回到国内的感觉。尤其是耳边猛地响起小贩的声音,“色戒未删节版,5块钱一张”,让我觉得自己不是在美国,而是在中关村的过街桥下,熙熙攘攘的人群,目光闪烁的盗版光盘贩子,心里惦记着的不远处的一家餐馆,一时间有些恍惚起来。

色戒已经演过很久了,连关于这个电影的讨论,都已经过去很久了。对于李安的电影,自从卧虎藏龙之后,我就很少有兴趣去看,断背山至今都没有看过,如果不是在唐人街那一瞬间的恍惚,恐怕色戒也将被很快地忘掉,一如任何一部大片,或艺术片。

在我看来,李安,和受了李安刺激的立志要靠大片进军好莱坞的张陈冯诸导演,自卧虎藏龙起,走的都是同一条路,来自于同一种认识,即美国才是世界最大的市场,而且,美国这个市场,终于成为可能。

不同的是,李安成功了,从《喜宴》《饮食男女》到《理智与情感》和《卧虎藏龙》,李安明白了美国这个市场的运作规律。

成功了的有了资本的李安,想重新讲述自己的故事,可惜,江湖上的事,是没有回头路的,所谓“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一旦离开,永远漂泊。如果可以从最广义的角度理解翻译这个概念,李安的努力,可以说是“lost in translation”。

闲话少说。

在三十六计里面,美人计被列为败战计的一种,是万不得已无能为力的时候败中取胜之一计。在我看来,美人计之存在,正是男权社会将对女性的压迫制度化的表达,而这种表达,常常通过大众文化的方式被浪漫化并由此被合理化,在西子捧心和吕布戏貂禅一类的经典中被反复揣摩赞叹。而这些经典背后的性驱动,在电影这种以满足窥视愿望而产生的媒介中,必须被以一种确定不移的方式呈现出来。 

张爱玲在色戒里面对于色情是隐讳的,秘而不宣的。李安将这些张认为心照不宣的最好不说的部分说了出来,用李安自己的话讲,他原本就是要拍一个“不干净版”的色戒,他要探索底线之所在。李安的问题在于,当所有的色情场面构成了王佳芝和易先生内心变化的转折点,它们同时也使得这些转折不那么明显,因为这些部分,做为三级片,拍得太吸引人了(先别扔砖,见仁见智啊,呵呵,见仁见智),色情本身变成了主干,故事成了铺垫。叙事的秘密在于延宕,在李安的电影里,故事本身变成了延宕,色情便成了终点。 

而观众们在窥视欲望终于得到满足之后,分裂成为两派,一派攻击李安以情欲解构民族大义,另一派赞扬李安以电影凸显人性的悲剧并指责前者内心龌龊只看到色情。在我看来,两者都象是被自己所窥视到的禁忌压抑着,只好顾左右而言它。 

我对于色戒这个电影本身其实并没有太多的要说,但是我对于关于色戒的讨论及其观众有所要说。 

色戒的观众所引发的问题是:什么样的意识形态使得在关于色戒的讨论中民族大义和具体而微的人性成为对立?为何这个对立甚至会被引申,把对是非的判断也置入和人性情感对立的范畴? 

换言之,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的或是政治的需求使得民族大义与个人情感相互抹煞?使得人性必须是琐碎的物(情)欲的不问是非有情无义,而民族大义必须是空洞的无情无义? 

另外,反抗或者以某种方式消解集权话语或民族大义国家政治,是否一定意味着占有了道德制高点沐浴了人性的光辉? 

进而,什么是人性?忠于个人的情感就算是人性了吗?我们凭借什么来确定个人情感和人性的关系?这已经接近一个哲学问题了:具体的个人和人性中那个抽象的人的概念是同一回事吗? 

不顾世俗传统的批判就是找到了真我吗?不为国家民族之类的宏大叙事献身就算是摆脱了枷锁? 

这是中国电影或者和中国有关的电影的非常有趣的一面,他们所引发的讨论,常常是社会学的,而不是艺术的。 

我觉得,即使没有张爱玲和李安的刻画,美人计这一败战计中所包含的对女性的压迫,也是无法容忍的。如果国家和民族真的值得牺牲生命的话,其实根本等不到一个女人去为她牺牲肉体和情感。 

但是,需要警醒的是,批评民族派太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当后现代理论和商业文化在不同的层面消解了关于民族和国家的宏大叙事后,是否也同样否定了是非判断的可能性? 

李安的电影当然有它的政治观点,所谓人性和政治的对立只不过是思维混论的结果,因为人性之所以被提出,从古到今,无一例外地是为了对抗某一种集权的压迫的政治结构或政治观点,如果对抗集权和压迫不算政治的话,我不知道还有什么算。问题是,当我们从人性的角度来批评那些所谓的“政治”观点,我们是否意识到了人性这个概念内在的政治意图? 

张爱玲及其粉丝的问题,在于当他们试图以女性话语消解男权中心的宏大叙事的同时,退避到了一个男权所创造并控制的物化世界,咖啡,西餐,丝袜,旗袍,好莱坞电影,钻戒,特别是钻戒,成为情感寄托和人性的表达。遗憾的是,人们以近乎自虐的方式说服自己相信的爱与人性,竟然只是一个误解。 

当王佳芝面对六克拉的钻戒柔肠百转情难自已之时,她放弃了刺杀易先生的任务,对抗了被摆布的命运,她真的自由了吗?或者说,她就算是忠于了自己的选择了吗?这个选择,与其说是大局势下王佳芝的无奈,到不如说是张爱玲和李安的无奈。 

张爱玲在小说的结尾借易先生的话道出了现实的残酷,女人最终的归属,仍然在于男人,生,或者死。但我总觉得张爱玲的洞察与看透透着那么一丝做作,和色戒相关的真正的悲剧不在于人性被扼杀,而是在摆脱了一个枷锁后死在了另一个枷锁之下,并深深地沉醉于这新的枷锁下的受虐快感,张爱玲也罢,李安也罢,纷纷发言的观众也罢,莫不如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NewMan2000 回复 悄悄话 很好的杂文。
艾丽思笔记 回复 悄悄话 一串儿问号那几段儿很有意思。

什么是人性?大仙觉着,人的所有缺陷加起来然后一分为二就是人性。

刚刚儿的,汤唯被封杀了,估计是头头儿第一次看的是删节版,第二次看的是全本。

意识形态这东西,不可说,一说准出事儿,这是这东西最TMD讨厌的地方。
小米粥 回复 悄悄话 回复lanyi的评论:

超脱谈不上,我只是想探讨一下各种枷锁的微妙组合,江湖风波恶,人间行路难,海阔天空也只是故事之一种罢。
lanyi 回复 悄悄话 你写得太超脱了,跳出了一个大框框.人生不就是无数个枷锁组成么,真有什么海阔天空的江湖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