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粥的厚古薄今

流水前溪去不留,余香骀荡碧池头。燕衔鱼唼能相厚,泥污苔遮各有由。委蜕大难求净土,伤心最是近高楼。庇根枝叶从来重,长夏阴成且少休。
个人资料
正文

闲话《水浒》(2)吴用

(2006-10-28 13:38:02) 下一个

水浒其实是一部以当时主流的眼光去写造反的书。

小的时候看书,书上说什么,我就信什么;后来自以为有了点想法,书上说什么,我就不信什么;现在呢,发现其实书上说的大有深意,这个深意,不见得是藏的很深,有的时候反而很潜,颇有点儿弗洛伊德说梦的味道:所谓潜意识里的欲望,它的位置不是更深,而是更浅,它附着于梦这种形式,它是所有梦的起因但又只能以这种依附的形式存在。马克思也有类似的发现,商品( commodity form )的秘密,不在于早已被古典政治经济学所揭示的秘密 ――“平等”交换所掩盖的寓于商品中的劳动,商品的秘密,就在商品这种形式本身,即交换过程中价值的抽象化,这种抽象化最终体现于完全脱离了物质的物理特性使用价值的一般等价物――货币。这种替换是结构性的,是用一个体系中的一个物体(钞票)代替了这个体系内的所有物体。本来价值这个抽象概念是每一个商品的具体特征之一,但是现在这种关系翻转了过来,每一个具体的商品变成了包含体现某种抽象价值的载体,并最终成为货币的载体。

跑题了,呵呵,我想说的是,水浒的作者想要告诉我的,其实并没有埋藏的很深,但也正因为此,反而被我忽略。我经过了很多年才能明白这个道理。

就说吴用这个人物吧。

一个夏天的夜晚,闷热。盲流刘唐在东溪村外的灵官庙里睡觉,被巡视的捕头雷横一众当歹人拿住。这一点很象警察在地铁站里拦住一个民工模样的人盘查一番,没别的,就是看你不象好人。窃国者管不了,那就抓个把窃钩嫌疑犯吧。重要的是,治世也好,乱世也好,没有人生目的流浪汉是绝对不能被容忍的。

抓了流浪汉的警察到村长家蹭饭,看到这里我觉得村长真 TMD 难当,半夜里还得起来招待警察。晁盖假认外甥救下刘唐,顺便给了雷横十两银子。刘唐记恨雷横又替晁盖爱惜钱财,背着晁盖追上雷横要讨回“骗去”的银子,二人这时候表现出了甚至低于打虎将李忠的人格魅力,大打出手,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在这个无聊的关头,吴用出场了,并配以话外音介绍:

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名称吴学究,人号智多星。

诗写得真好,但是千万不要真的就以为吴用可比诸葛陈平了。有一个说法,一个自认为是国王的疯子和一个自认为是国王的国王,其实都是疯子。用黑格尔的辩证法来讲,国王是复杂的社会关系的结果,他的地位的确认依赖于附庸者的确认。但是在生活中,人们效忠于国王仿佛是因为他具有者独立于社会关系之外的国王的特质。牛人如吴用晁盖宋江者,颇象今天网络上的很多牛人,需要有人捧才算真的牛,但是如果自以为很牛,就要有人倒霉了。这首用来形容吴用的诗,它所要传达的全部意义不在于吴用的谋略的水平,而是在告诉我们一个简单事实:江湖上有很多人捧吴教授!请接受这个事实。

吴用看着眼前这两个很卖力气地打架的衰人和一众看热闹的警察,心想兀那汉子自称晁盖的外甥,又在俺家门口和人打架,不管说不过去。待二人体力不支时,跳将出来,一条铜链隔开了二人。

但是接下来的发展颇有黑色幽默,以吴用传说中的智谋,居然搞不定两个混混打架,好不泄气。智谋真的是需要配合的,当懂得配合的晁盖闻讯赶到时,吴用的智谋立刻显现了光芒,把自己刚刚劝架的时候还说过斗了半日又没个输赢的话抛到了脑后,对晁盖大赞“令甥”之非凡,“连有名惯使朴刀的雷都头,也敌不过,只办得格架遮拦,若再斗几合,雷横必然有失性命,因此小生慌忙出来隔了”。

吴用如此地夸大刘唐的武功及其对雷横的优势,并将化解一场命案的功劳归为己有,抬高了自己又联络了和村长的交情,动作片外加戏剧元素,当真是高明之极。 

把和自己关系不大的事情描述为自己计谋的结果,这一招吴用在后来不断地使用,基本上每次都会让一班义薄云天的弟兄们佩服的五体投地。譬如“用计”说服阮氏兄弟一同去劫生辰纲,对比阮氏兄弟“这一腔热血只卖与识货的”义气与豪情,吴用自认的计谋显得颇为市侩。 

晁盖等劫了生辰纲后投奔梁山,会过王伦,被安排歇下。这晚林冲来访,与吴用有一翻谈话,颇可回味。 

此时的林冲已有计较,态度明确,摆明了要留下晁盖诸人不惜宰了王伦。林冲的坚决可以从第二天衣下藏了刀看得出来。有趣的是,林冲尚未进门,吴用连忙对晁盖说,此人“中俺的计了”。或许在吴用的词汇里,中计这个词应当理解为“有戏”一类的意思,否则我实在是想不通吴用怎么能够一再地在不需要任何计谋的时候做高瞻远瞩状地让人中了他的计。 

吴用的用处一直是一个比较困惑的问题,现在看来,吴用其实是梁山这个单位里面各种人际关系的酵母。这么说不是贬义,而是相当的贬义。 

吴用的存在,促成了导致梁山最终的权力结构的各种化学反应。要注意的是,不能简单地认为没有了吴用,梁山的结果会更好,不仅因为更好这个概念因人而异,而且水泊梁山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只有死路一条,不同的只是走招安的路还是造反到底,或者说,由宋江带路,还是由晁盖带路。对梁山好汉们而言,过程无疑重于结果。

(To be continued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豆沙小月饼 回复 悄悄话 ...错别字。对不起。
帮我把上一篇留言删掉好么?谢谢

看 水浒 时,真是着急,郁闷,感叹他们的愚忠还有藏在心里的虚荣...

一开始就注定是悲剧,性格注定的悲剧,或是环境造就的性格导致的悲剧。
美丽人生美丽心情 回复 悄悄话 拜读了,景仰中...

期待下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