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胜了葡萄牙,齐祖和菲戈分出了高下,吸引眼球的噱头都有了结果,每一场都可能是最后一场的齐达内,竟然将告别赛一路带到了争冠赛,不能不说是为这个没有冷门的世界杯制造了一些可以事后念叨的花絮。 然而我却是相~~当的郁闷。
下半场没有睡着了是一个奇迹。
看着看着,我有一种错觉,仿佛哪里曾经看过这场比赛。想起来了,是法国对巴西,要是把红色球衣换成黄色,说不定我会以为是四分之一决赛重播呢。
还是没有任何人贴身紧逼齐达内,还是没有发挥任何作用的中场,德科简直就不见了踪影,还有同样莫名其妙的前卫线,防守时太靠前,进攻时太靠后,边路的传中没有人抢点。。。。
葡萄牙完整复制了巴西的败局。
甚至连终场后的平静都如出一辙。
下半时斯科拉里不断地在场下用手势要中后场向前压,而进攻中的葡萄牙仍然找不到位置,每一次攻到前场的队员都会遇到三名法国队员防守但仍然找不到本方的任何球员处在空挡。看到这里我明白了,对英格兰一战,我一直以为葡萄牙在11打10的状况下的稳健是斯科拉里的战术安排,这个想法不见得错误,但是必须略作修正。如果不断地有人踏入同一条河流,如果葡萄牙在有巴西的前车之鉴仍然攻防无力,那么他们或许只是不能,而非不为?
这么说吧,一,葡萄牙的状况并非稳健,而是无力进取;二,法国的防守体系使得巴西和葡萄牙无力进取。
不能简单地说法国防守的强大,是因为在下半场最后10分钟,我还是看到了葡萄牙对齐达内的紧逼防守而造成的机会,不知道为何前80分钟就是没有。葡萄牙下半场避开中场的长传也许该用在上半场,然后下半场对手体力消耗的时候再打地面渗透,失球也不会太快。当然,以葡萄牙的锋线的能力,0:0是最战术正确的理想结果。斯科拉里以无米之炊的锋线带葡萄牙进入四强,已经尽力了,最后连守门员都到对方禁区助攻的葡萄牙队员们也尽力了。
换言之,对于战术错误而无力进取的球队,法国使之更加无力,并复制了自己的胜利。想想法国队打得最艰苦的一场不是对葡萄牙,也不是巴西和西班牙,而是韩国,就知道这些所谓强队的命们在那里了。
同时,法国队为我们揭示了本届杯赛最大的秘密,那就是,法国队取代意大利成为最纯粹的防守反击战术和1:0主义的执行者。
想到这里,我就象当年看古龙看到“木道人就是老刀把子”一样,“大吃一惊”!
回顾一下本届世界杯法国的历程:小组赛对瑞士防守反击0:0,对韩国防守反击1:1(本应是2:1),八分之一对西班牙防守反击3:1(本应是1:1),四分之一对巴西防守反击1:0,半决赛对葡萄牙防守反击1:0。
最关键的,都是定位球,都是齐达内,马卢达,里贝里,亨利的个人冲击造成的犯规或脚球,这四个人,是法国4-2-3-1阵型中的突前的3和1。多梅内克以不变应万变,中后场在进攻中很少压上,稳固防守,多数靠前场四个人一对一的时候对方犯规创造进球机会。
难怪都说2006年的法国,象是1982年的意大利。我曾经以为法国队的运气是弱队的运气。或许我该重新评价法国队的实力?
但是我仍然认为,巴西葡萄牙败在情理之中,法国却没有胜的令人心服口服。
一上来就脚步踉跄的齐达内虽然点球命中也不乏精彩,但整场表现大幅回落,让我更觉得在对巴西一战的表现真的是回光返照;亨利其实一如既往地浪费本来就很稀有的进攻机会并在前场表演不付责任地漏球;后场其实频频低级失误让没有中场支持的葡萄牙锋线也能不时地在法国门前制造有惊无险。
如果说四分之一法国对西班牙是世界杯的水平,昨天意大利对德国是欧洲杯的水平,那么今天法国对葡萄牙只能说打出了亚洲杯的水平,亨利和菲戈用三届世界杯证实了他们只是俱乐部级别的选手,虽然黄金一代令我佩服而亨利两次致胜,但他们在国家队的表现令我失望。
当然,最令我失望的,是法国的对手们。
法国是1982年的意大利还是1990年的阿根廷?这是一个问题。
有趣的是,防守反击的鼻祖意大利转而大打全攻全守,当“1982年的意大利”遭遇2006年的意大利,我们该期待些什么呢?
法国队其实打过一场攻势足球,也是唯一的一场,小组赛对多哥,亨利和特雷泽盖同时首发,2:0胜。狂野地想象一回,会不会决赛法国回到4-4-2的全攻全守,而意大利再次防守反击,让我再“大吃一惊”?
还是该祈祷传说中的齐祖能再回光返照一回,意大利再打一次全攻全守,让决赛象是世界杯的决赛?
怎么样都行,只要不是1982的意大利遇到了1982的意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