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粥的厚古薄今

流水前溪去不留,余香骀荡碧池头。燕衔鱼唼能相厚,泥污苔遮各有由。委蜕大难求净土,伤心最是近高楼。庇根枝叶从来重,长夏阴成且少休。
个人资料
正文

再谈华人与美国主流文化

(2006-06-29 12:48:10) 下一个

文化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概念,它无所不包也就无所不能。我厌恶谈论文化也害怕谈论文化,因为我说不清楚。本来把诸多复杂的因素如民族种族语言风俗心理经济政治等等纳入一个主导性概念之下就已经很有暴力倾向了,再用这种归纳来和另一种同样暴力的归纳进行比较,简直就是惨不忍睹。 

当然,很多经济政治社会的问题经由文化的角度一谈,就变得温文尔雅,既解决了问题,又不会冒犯任何人(尤其是主流),文化之为用,大矣。 

我对于总结中美文化的人总是怀有戒心和偏见,心底认为这样的总结于个人是不智,于公众是误导,碰到这样的题目会不由自主地吹毛求疵,这是我的爱好也是我的病。这次被我挑到的,是楼兰的《身在异乡万事难 十三种方法教你在美国为人处世》(http://www.nawomen.com/viewthread.php?tid=735&highlight)。 

大意是中美文化的差异在思维方式,中国人喜推演,美国人善归纳。具体表现在人情世故上,中国人自己在社会中摸索,美国人从小制度化地教育儿童总结。楼兰的文章,就是学着美国人的归纳法,总结华人在美国的为人处事的注意事项。文章太长,摘一小段关于时间观念的来说。以下是楼兰原文片断:

    “遵守时间有个实用小窍门,就是要会使用记事日历。不要以为只有医生或总裁之类才需要预约日历簿,普通美国人几乎都养成习惯,将公私事务填写在同一日历上,一目了然,如有时间冲突也立即会发现。无论是简单的纸印日历,还是具有提醒功能的电脑日历薄,都能起到同样作用。美国许多小学校就开始培养孩子使用日历记事,他们长大后也就习惯成自然。但很多华人却缺少此类训练,约好的事情光凭脑子记难免会忘记,迟到误约或重复约定也就不足为奇,这实在是与美国人打交道的大忌。

    我以前曾在亚裔社区从事新闻工作,经常要采访各类活动,其实最需要根据记事日历来安排日程,但那时却没养成这种习惯,所以经常让人家事前再提醒我一下,不然恐怕会忘记而误事。到美国主流机构任职后,我马上体会到按日程行事的重要性,任何会议活动工作进程一但约定,别人不会再重复提醒,能否遵守时间按期完成全是你自己的事,如果经常误约影响工作,不遭解雇才怪呢!美国的这种企业文化逼着我们学会掌握时间,而一些管理有效的主流机构也会对职工提供有关技能培训,因此在美国大企业机构工作过的人,通常也被熏陶出较好的基本素质。

   “而在华人社区中,至今仍会遇到一些人有我过去的毛病,凡事不记录下来却得让别人提醒,甚至提醒后还误约。或许是因为数千年中华农业社会慢节奏遗风,华人社区的活动常有拖拖拉拉不准时现象。不少老中习惯于迟到,是怕在那里干等。怎奈人人都怕耽误自己的时间,却更浪费大家的宝贵时间。还有些以贵宾自居者,故意来迟是为了摆架子显派头,好在别人欢迎中入场。其实迟到行为在美国反而是有失身份的表现。美国文化讲究高效准时,无论公事私事,赴约决不可晚,规定了会议或发言时间也不许超时拖长。

    如果所从事的职业经常需要约定顾客(如医生、律师、经纪人、预约美容师等),或者经常要赴会讲课,遵守时间就更为重要。而且不能光考虑自己的时间宝贵,更得替他人着想,才能赢得客户同行的信任,促成自己的生意和职业成功。曾有病人抱怨,个别华人医生经常迟到或临时取消与病人的预约,使专门请了假去就诊的病人浪费时间精力。遇到这么几回,病人难道还愿意去找这位医生吗?

    根据参与主流社会和亚裔社区活动的经验,我发现美国人与华人对约定时间的理解有所不同。美国人说“九点”开始,这就是活动准时开始的时间,参与者应自觉提前十几分钟到场。但华人往往把这理解为开始入场的时间,以为活动要等大家都到齐了才能开始,乃至“九点”到时仍人数寥寥,结果你等我,我等他,很少能准时开始。甚至一些华人社团应邀为美国机构主持活动或演出,也有迟到现象。美国人对此及其不满,认为是对他人的不尊重,表演再精彩也难弥补不准时的负面影响,有关机构将来往往不愿再邀请爱迟到的团体或个人前来。

  我原来也有这种华人通病,开会或参与活动常常掐着点到场,虽然不会迟到很多,但略晚几分钟毫不脸红。摸透我这陋习的美国同事,戏称我是按照“中国时间”(Chinese Time)行事,因为他们发现不少 华人都习惯姗姗来迟。我不得不检讨,因为我们每个人在小节处的不注意,引起美国人小看整个华人社区,是多么不值得! 

    我目前在工作中常要为主流机构的美国人介绍亚裔文化及与亚裔打交道的注意事项,其中就得为我们同胞的这类毛病作解释,告诉美国人:亚裔们的不守约守时,只是他们的习惯和对时间理解的差异,而不是不尊重主办者与会者。但反过来也该对我们的同胞说,既然我们是在美国生活,是否应该入乡随俗,也遵守主流社会的时间观念呢?” 
 

虽然是片断,也不短了。我总结了一下,中心思想是要守时,方法是要用记事日历来安排日程,其余部分详细描述美国人与亚裔在时间观念的差异旨在唤起人们对于守时的重视。 

楼兰本人很充分地证明了她的观点:中国人喜推演而美国人善归纳。当然也证明了她自己超强的推演和超弱的归纳:能从女儿的家庭作业题目而推演出美国文化的特点,而能将不守时归纳为中国文化的特点,实在令人折服。 

先说一句,楼兰对于亚裔和华裔是替换着用还是有所区别的,是不是日本韩国新马泰甚至沙特约旦叙利亚都包括进去,我不得而知,只说我知道的华人吧。 

读楼兰的文章通篇的感受就是惊讶,惊讶于楼兰对于美国主流社会的适应能力:一个有着华人通病,不守时,经常需要别人提醒自己的日程的人,一到主流机构工作,“马上体会到按日程行事的重要性”而能守时和自己使用记事日历安排自己的日程了。 

我很奇怪,为什么楼兰认为擅长推演的中国人,包括楼兰本人,竟然对于美国主流的时间观念始终熟视无睹,并竟敢公然蔑视美国主流的时间观?而一到美国主流机构,就立刻从善如流? 

很显然,区别在于就职的机构:在主流机构工作,需要守时,在亚裔机构工作,可以不那么守时。哈哈,开玩笑,我相信今天的楼兰,即使回到亚裔机构工作,也还是会用记事日历并遵守时间的,虽然当年尚未经过主流洗礼的楼兰的工作方式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但是我根本不相信所谓的亚裔没有时间关念,单拿中国人来说,我也不认为可以一言以蔽之地用不守时来归纳,至少我身边的中国人工作中都是守时的。不知道是美国人的归纳法的问题还是楼兰对主流过于热切而没有认真领会,忘记了轶事(anecdote)是不可以作为归纳的依据的。 

楼兰的例子所体现的问题可以称之为对美国主流社会的幻想综合症,暂且称之为mainstream syndrome吧,具体表现是厚此薄彼,把自己的习惯和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华人的一些“坏”习惯升华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并以之与代表先进文化的美国来比较。最终的目的,当然是美好的,为了华人更好地融入美国的主流社会。 

问题是,什么是美国的主流文化,什么是美国的主流社会?他们和我们所说的中国文化是什么关系? 

为什么我们看到周围的美国人迟到不会去总结美国人不守时的时间观?为什么统计表明在商场偷东西的大部分是中年白人妇女而没有人总结美国人的劣根性?为什么我们看到美国人的不负责任我们没有总结为和亚裔的文化差异?而我们最经常的总结是华人的怀习惯和美国人的好习惯? 

我决不是为了中国人的坏习惯辩护,我只是想说,批评,可以是对事不对人的。文化,一总结就会露怯的。 

这是我对那些总结中美文化的人们怀有戒心的原因,他们的总结总是以自己为出发点,以自己的经历为中国文化的具体表现,并代表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进行交流总结,甚至如楼兰所做的,心怀歉疚地代表“亚裔”向美国“主流”机构的同事解释亚裔们不守时的文化根源。我看到楼兰的做法当真是大大地不以为然。道歉就该迟到的人去道歉,我又没有迟到,为什么你要代表我去跟你的主流道歉还要说这是我的文化习惯?萨义德在他的《东方学》里曾经引用马克思的话来描述东方人:They cannot represent themselves, they must be represented。亚裔们,华人们,就这样在美国主流和楼兰们的双重表述中获得了他们的“文化”。 

不客气地说,楼兰这种把自己或自己周围某些人的不守时推而广之地代表了华人甚至亚裔的不守时,才是真正让美国人小看了整个华人社区的原因。 

美国有一个词,不知道是不是搞教育的人发明的,不过在教育专业的人那里经常听到,叫做文化多元主义,或者多元文化主义(multi culturalism)。单就楼兰这个例子而言,其实很能说明在所谓的多元文化的美国,主流文化和亚裔文化,kao,又用亚裔文化这个词了,主流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关系。具体到楼兰的时间观念:一个人可以在“亚裔”机构工作,也可以在主流机构工作,但是,在主流机构工作的人,是不能够有在“亚裔”机构工作的文化习惯的。换言之,主流社会达大门是随时敞开的,尽管它只允许那些放弃了多元文化中自己的那一部分。 

我说的,绝不仅仅是守时这一件事。 

如果按照楼兰的说法,暂时把不守时算作是一个“亚裔”的文化习惯,那么我们好像只是放弃了一个不好的习惯而已,果真如此简单,那不如就只有主流一元,不用纵容多余的坏习惯了。从楼兰进入主流机构而开始构造一个想象中的不守时的“亚裔”或“华人”社区,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怀习惯的失去,更多的,恐怕是对华人社区和华人身份的认同。而楼兰所总结的那些所谓亚裔或华人的“文化”特征,到更象是放弃了自己的原本的身份认同后,在潜意识中愧疚感压迫下为自己的行为找到的借口。 

所谓多元文化的叵测可见一斑。 

呵呵,言重了,这是我是小人之心的臆象。

关于文化差异,Derrida说过一句话:“The only respect to difference is the indifference to difference. 这句话值得每一个谈论文化的人深思,当然,不要搞错了,这个漠视,可不是对于不公与不平等的漠视。 

绕了一大圈,终于回到了South Parkwe only see Chef, not a BLACK man!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fox98 回复 悄悄话 写的好,一些人总是以自省的名义来抹黑华人的文化,其实我们老祖宗什么时候告诉你可以不守时呢,仁义理智信不是也彻彻低低的包容了西方的一切礼仪并有而过之吗?楼兰,不要把你自己的或一般人的劣根性扣在你老祖宗的头上,让他们替你背负骂名。西方人没有老祖宗去替罪,他们自己承担就好了,而楼兰们却简简单单的把脏水泼洒在自己种族文化的身上,不仅对自己不负责,对自己的种族文化更是歪曲。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