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粥的厚古薄今

流水前溪去不留,余香骀荡碧池头。燕衔鱼唼能相厚,泥污苔遮各有由。委蜕大难求净土,伤心最是近高楼。庇根枝叶从来重,长夏阴成且少休。
个人资料
正文

关于帝国主义

(2006-03-27 15:12:53) 下一个

MIT BBS 上有一篇分析中国历史的文章,维舟,《怀念帝国主义》,大意是:

帝国主义无东西方之分,两汉对西域的经营与后来西方对东方的帝国主义是相类的,然后又说低级军官是造成军事冒险主义的主要原因之一,又回顾了历史上对于冒险扩张的克制,指出这种扩张的危险,最后引用福泽谕吉的话: " 虽说厌恶压制是人的天性,但人只是厌恶压制自己者,如果自己压制他人则是人世最高快乐。 " 认为在中国存在一个悖论: " 一个曾深受强权逻辑之苦的国家,到头来却成了这一逻辑忠实的信徒之一。 " ( Kzeng 总结)

Kzeng 及回应者认为两汉经营西域是为了对付匈奴的威胁,与英国在印度的殖民不同,后者是“谋财害命”,而前者是“正当防卫”。

对于两汉与匈奴的关系的这个说法现在非常流行,其实就是美国历史上经常出现的“ national security ”-当有人威胁到国家安全时,很多行为都有了正当的理由。历史和现实真的时惊人的相似,或者说帝国主义的逻辑从来都没有变过。

历史上没有帝国是可以永远强大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一个帝国让百姓过上了好日子,帝国的建立是以被征服地的生命和征服地的生活为代价的。所谓“保境安民”其实很少真正做到,只保境甚至越境去主动攻击而不安民只不过是加速了自身衰弱的过程。强大时的征服扩张已为衰弱和被征服埋下了伏笔。所以才会有一次又一次的征服异族后又被新的异族征服。虽然我们可以骄傲说我们强大的中华文明同化了他们,可是期间的生灵涂炭让所有的骄傲都有点扯淡。

中国的兴衰历史,似乎让很多人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落后就要挨打”,但是我很怀疑那些憧憬汉唐盛世梦想可比陈汤的人,有多少的强国梦是为了不被挨打而不是要“强大了就要打人”?

对一个国家最大的威胁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内部。当自己的百姓的生存得不到保障的时候,才是帝国最弱的时候,

另外我对于史实的争论很有怀疑。所谓“匈奴的威胁”真正怎样其实很少有能说服我的证据。我到不是想否定匈奴的威胁,但历史是征服者写的,在帝国“开疆拓土”的扩张过程中,所有的边境民族都可以是威胁。

今天读 Norman Solomon 写越战以来美国所卷入的战争“ War Made Easy ”,提到 04 年六月的一期 USA Today 关于伊拉克新政府的文章,醒目的大标题写着: New leader asks US to stay!

古今中外,历史的逻辑是何其的相似!

我一下就想到了人们引用史料来证明两汉时期与西域的关系时,就有这种当地小国“请求”汉政府留下的例子。关于作出这种请求的人与当地人与汉政府的关系,我很有兴趣,不知道能不能考证得出来。倘若眼前发生的事情都是无法相信的,历史难道是可以想当然地变成我们眼里的历史吗?

我们看历史真得有点推理的功夫。

在我们开始为史实纠缠的时候,其实已经扯远了。什么事实可以证明帝国的形成不是建立在血腥的暴力之上呢? Benjamin 的话经常让我屏息:

There is no document of civilization which is not at the same time a document of barbarism.

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